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研究与分析
——以江苏高职院为例

2020-12-17 15:46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徐长江
营销界 2020年46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人才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徐长江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高职院多由地方政府主办,其生存和发展依靠地方经济来支持,而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需要有高职院校提供的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持。因此,高职院同地方经济应以互帮互助、有机联动、协同发展的姿态建立交流。高职院对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制定办学理念。

一、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地方现代化工业发展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人才市场对于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高。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企业单位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单位需要自主内向外的变革,从自身体制的转型发展到专业型人才的引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企业单位的转型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云集的第三产业中,对于高素质、精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需求巨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单位生产水平,对于生产组织形式、工艺创新、技术科研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地方现代化工业的发展。

(二)促进了地方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地方经济的发展以高新产业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为主,而涉及高新技术层面的开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依赖性较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亦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有义务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企业单位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应用处于严重匮乏状态,因此从,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方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有利于地方投资环境的改善

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背景下,为了保证自身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也必须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策略,专业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加入有利于地方引进投资,改善投资环境。由于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缺失,会导致地方经济资源的外迁,为保证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会花重金聘请、引进人才,但这样的引进措施不是治本之策。高职院校的发展能为地方输送大量高素质、精专业的人才队伍,不但能有效解决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地方政府引进外来投资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人才的支持。

二、江苏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现状

截至2019 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共计90 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国家骨干高职院共15 所。开设专业覆盖了专业目录当中的19 大类,专业覆盖率超过70%。2019 年江苏高职院校在校生达到734206 人,毕业生人数达221902 人。从专业设置来看,江苏高职院被列入国家重点的专业有: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数控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护理、旅游管理、动物防疫与检疫、商务英语等,专业设置重点趋向第二、三产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应用性和行业性。

从办学规模以及输送人才的规模来看,江苏高职院对于地方经济建设所贡献的人才支持有目共睹。另外,江苏高职院不仅重视对当前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涉农专业也加强发展,积极开展服务三农的项目,为地方农业养殖提供学术、理论、技术的支持,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和转移。高职院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注重专业和技能,毕业生在毕业后拥有专业毕业证书及多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地方经济建设步伐有着积极作用。

三、江苏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服务意识与地方经济建设不同步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从自身办学条件及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在地方经济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但从目前江苏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服务社会的境况来看,部分院校完全违背了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定位偏差严重、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不足,以至于学校办学目标跟不上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盲目提高转序规模、盲目增开热门专业的情况,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没有进行调查和了解,盲目的跟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二)科学研发能力欠缺

高职院虽然是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科研、智力支撑,但与研究型的专业大学相比,不论从科研队伍的建设,还是从技术开发的条件来看,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高职院校在办学基础方面与其他研究型大学相比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教学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专业的设置虽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需求,但不能满足其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受到科学研发能力、实验设备、科研环境的局限,以及部分科研人员重结果、轻转化的思想,其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相对较低,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能完美契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对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水平。

(三)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及服务效率不尽如人意。地方企业单位虽然对于人才想需求强烈,但面对高职院差强人意的服务水平不得不选择其他人才开发路径。地方政府对于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足,忽略了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没有相关激励性政策配合,导致与地方政府、企业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脱轨。另外,高职院校的服务行为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或对地方经济发展目标掌握不全,极易造成服务目标过远过大,得不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四、江苏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提升服务意识

江苏高职院应明确自身办学定位,明确对地方经济建设输出人才的责任。除了需要加强校内职业教育水平外,对于校外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也应纳入教育体系。通过完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机制,为地方从村劳动力的成功转化,促进地方就业率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应不仅限于校内,高职院可通过外出培训的措施对农民职业技能、农业技术、企业发展、职工技能等培训工作,在保证职业教育为地方稳定输出专业人才的情况下,提高地方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挥自身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意识,实现地方经济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不论从高职院的自身发展方面来看,还是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方面看,高职院校都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以及科研结果的转化率。通过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建立有效管理机制,以及创造有效科研环境,促进高职院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高效开展。加强高职院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高职学院的学术科研功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科研课题,通过与企业单位、政府力量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提高科研成果在地方经济建设实践当中得到应用。

(三)完善服务机制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行为需要有完善的服务机制作为支撑。政府层面应将高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做好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工作,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单位建立协同发展的有效联系。院校方面,高职院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科学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自身服务范围、服务效果。企业单位方面,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主要力量,企业单位应根据市场发展续需求、自身发展需要,积极需政府、高职院建立联系,通过深入校企合作、有效资源共享等方式,接受高职院提供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的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实践基地。通过政府、企业、院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你,形成完善的服务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五、结语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与地方经济建设应建立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关系。高职院应以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发挥其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有效功能,提高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范围、服务效果。通过与政府、企业单位的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人才
人才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