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到WTO对中国倒打一耙

2020-12-17 04:15王未来青木辛斌李司坤甄翔
环球时报 2020-12-17
关键词:澳中伯明翰大麦

●本报驻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王未来 青木 辛斌 ●本报记者 李司坤 ●甄翔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16日宣布,该国当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对中国就澳进口大麦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采取正式行动。不断打着“国家安全”旗号,将各种涉华经贸、投资、科技问题政治化的澳大利亚,倒打一耙扮起了“受害者”。“我想强调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应当认真对待中方关切,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天这样敦促澳方。在不少外媒看来,澳大利亚将中国告到世贸组织的做法,是选择“进一步升级两国的紧张关系”。这让包括总理莫里森在内的澳政客时不时说说的“希望重启澳中关系”听起来非常缺少诚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16日在一篇文章中道出该国的另一个拧巴之处:没有哪个国家如此渴望从中国的崛起中获利,同时又依赖美国遏制中国的实力。“莫里森政府有没有一致的对华政策?”“澳大利亚急需重新思考对华方式。”澳舆论场上有煽动对华强硬的激进叫喊,也有不少类似这样呼吁该国深刻反思的理性声音。

中方征税依据非常扎实

16日在堪培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伯明翰将澳大利亚到世贸组织恶人先告状的做法,称作是“合乎逻辑且恰当的下一步行动”。他说相信澳政府有“强大且有证据支持的理由”可以提交给世贸组织。澳大利亚SBS新闻网称,在澳中持续的贸易紧张关系中,大麦只是受影响的产业之一,其他被波及的还有棉花、木材、龙虾、牛肉和葡萄酒等。伯明翰声称,未来不排除就红酒等采取进一步行动。

今年5月,在严格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相关规则进行调查后,中国商务部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宣布对其征收合计80.5%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期限5年。

“澳大利亚将一场日益激烈的争端扩大至多边层面,是对与中国紧张关系的一次重大正式升级。”《布里斯班时报》这样评论澳政府的做法。《悉尼先驱晨报》称,虽然两国关系恶化,但中国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澳方统计,2020年1至8月,澳中双边贸易总额达1078亿美元。然而最近几周,莫里森政府越来越多地抱怨中国在进行“经济胁迫”。16日,伯明翰更进一步,将中国对澳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称作“制裁”。

“这个双反税不同于特朗普政府常用的单边关税,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中是有依据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对澳大麦双反调查的时间基期是2014年至2017年,澳对出口中国的大麦有补贴行为。其间,该国对华大麦出口量增加67%,价格下跌31%,导致中国大麦播种面积减少14%,给国内大麦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说,巨额关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澳农户5年内将损失25亿澳元。澳政府和谷物行业一直对中国裁定的内容予以否认,并向中国有关机构提出上诉,但没有成功。英国《卫报》称,在私下解决问题的努力失败后,澳大利亚选择升级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但伯明翰承认,世贸组织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做出决定。

何伟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世贸组织接到诉讼后,首先会让双方磋商,看能否在90天内达成妥协。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双方都可以要求成立专家组,由世贸组织来解决。之后,专家组将花6至9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这一结论不具约束性,只起到告知作用。如果中方或澳方不接受,都可以再诉诸世贸组织成立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仲裁结果即最终结果,双方都必须遵守。

在香港《南华早报》看来,澳大利亚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的任何尝试都面临不利因素,尤其是如果堪培拉方面不能在初步磋商期间与北京解决此事。因为美国阻挠遴选新法官严重侵蚀了世贸组织处理争端的能力,其上诉机构已经停摆,只能靠MPIA审理诉讼。何伟文对《环球时报》说,中方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加征双反税是经过大量、系统和连续调查的,依据非常扎实。如果世贸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调查,中国当然配合。

莫里森政府的对华政策遭到质疑

澳大利亚以所谓“受害者”自居,但事实上,该国近年来不断将各种涉华问题政治化。悉尼广播公司16日报道称,中国质疑澳大利亚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包括以莫须有的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方赴澳投资项目,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禁止中国企业参与5G网络建设等。对此,伯明翰的解释相当轻描淡写。他说,澳大利亚只是从国家利益出发。

从南海到香港再到新冠病毒,澳大利亚近年来已追随美国,成为最高调的对华批评者之一。地缘政治风险分析专家乔治·米克希尔在澳公共政策期刊《珍珠与刺激》上撰文说,澳大利亚的许多其他贸易伙伴都不是民主典范,也没有无可挑剔的人权记录,宣称对中国的道德制高点未免有些牵强。澳政治精英们故意制造噱头,让公众担心中国会成为日益崛起的地缘政治对手。

在米克希尔看来,所谓“中国进口禁令”“经济胁迫”和“中国威胁”的说法有两个主要目的:转移民众对澳社会不平等加剧的愤怒,以及推动社会对美国亚太外交政策的集体支持。他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为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拍胸脯的空想家,与联邦政府中的对华贸易实用主义者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莫里森政府时常这边指责中国,转脸又说些“好话”。16日,伯明翰称澳支持中国经济繁荣。德国北德广播电视台评论称,就在前不久,莫里森还说希望澳中两国能够重新开始。但经济争端扩大化,意味着两国关系将越来越难以重启。澳大利亚正成为对抗中国的“范本”,只不过这带给该国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个核心问题是,莫里森政府有没有一致的对华政策?还是仅仅在一个又一个危机中磕磕绊绊?”澳大利亚对话网站评论说,对中国的敌意已经成为涉华建设性决策的沉重负担。在与中国外交官发生争吵的推特事件中,莫里森自命不凡地要求中方道歉,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说明他的顾问缺乏对华了解。

“澳大利亚急需重新思考对华方式,”有着25年中国问题工作经验的谈判专家莱奥尼·麦肯文给澳政府提出的建议是,要在这一关键时刻恢复澳中贸易关系,需要采取更多私下的外交努力,以及更具前瞻性的沟通方式,而不是面向国内受众的“扩音器外交”。

澳比其他国家更需要中国

据ABC16日报道,澳大利亚社交媒体上日前出现针对在澳中资企业的网络暴力。有人转发与中国有关系的澳葡萄酒厂和葡萄酒品牌的名单,煽动消费者抵制这些产品。被中企收购的南澳歌浓酒庄总经理沃里克·杜西说,有人给他公司的员工打电话进行谩骂。曾在中国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顾问罗布·格迪斯表示担忧说:“这与外交上的相互攻击如出一辙。情况非常严重,我们陷入了‘短期主义的旋涡。”

对话网站批评澳媒体放大反华声浪,扼杀了对中国政策的理性讨论。文章说,商界甚至受到恐吓不敢发声,担心被指责为了一己私利而偏袒中方。《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澳前外长亚历山大·唐纳15日警告商业领袖,如果他们与中国一道反对莫里森政府以推高自己的股价,将可能失去公众、顾客和员工的支持。近日,澳大利亚商业理事会前主席布拉德利说,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位商业领袖认为澳政府很好地处理了与中国的关系”。

在澳国内,有人提议推动澳大利亚出口市场多样化,以摆脱对华依赖。但莱奥尼·麦肯文提醒说,这是一项耗时长且成本巨大的工作。还有人鼓动提高中国进口澳铁矿石的价格,在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命脉的原材料上反制中国。《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中国钢铁制造商已召集澳两大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和力拓开会,向他们寻求对铁矿石价格高涨的解释。

“澳大利亚比其他国家更需要中国。”德意志广播电台16日提醒澳大利亚注意这个现实。报道称,澳近30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的贸易。如今,澳大利亚正经历30年来首次大衰退。莱奥尼·麦肯文说:“我们需要中国。除部分情况之外,澳大利亚对中国来说并非不可或缺。既然现在澳大利亚没有做什么有助于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事,那么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后退一步,进行一些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
澳中伯明翰大麦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青稞是能脱壳的“裸大麦”
Analyze the Limitations of Study the Oral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澳前总理:不应对澳中关系感到悲观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il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澳前总理称应面对面修复澳中关系
垃圾围城
狼与马
伯明斡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