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12-17 03:29江国健徐家跃田甜胡继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江国健 徐家跃 田甜 胡继业

摘 要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粉体工程学》是上海市精品课程,是该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必修课,同时也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育人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 粉体工程学 课程思政 德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身边的各种新事物敏感,对周围的世界好奇,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引发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状态失衡、社会责任感缺乏甚至人生理想信念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这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要在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在思政课之外各类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中的运用。

高校专业课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把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等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本文就《粉体工程学》开展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粉体工程学》课程简介

《粉体工程学》是研究粉体合成、粉体处理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已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粉体性质与表征、粉体的制备及粉体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具备材料开发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本课程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结合的原则来培养学生,学生不但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品行和职业道德修养。

2本课程实行思政教育的意义

《粉体工程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实验、查阅资料、讨论等教学方法,把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相融合,非常有利于学生专业自信培养、环保健康理念、职业素养、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等方面的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从而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和本门课程兴趣、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立德树人、学好本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粉体工程学》课程制定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产生盐溶于汤的教学效果。

在《粉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在以往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对课件素材进行了收集、补充、完善和整理,形成人物传记、工程案例、工程技术、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方面的视频、动画等资料,初步建成了课程电子资源库。

《粉体工程学》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科+生活”、“课堂+职业”、“历史+时政”、“人文+技术”、“国内+国际”、“理论+实践”等思政融合方式,通过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研讨式、感悟式等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观摩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认知、人文意识和道德信仰,增强了他们对严谨理性、厚德精技的清晰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思想认识,坚定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和生态观。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3.1国情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介绍粉体的发展史及主要应用领域:讲述粉体在古陶瓷、火药、甲骨片、文房四宝、建筑胶凝材料等上的应用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录最早的粉体冶金工艺,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的国情观念。介绍我国在粉体工程学方面的发展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2专业自信和国际视野

通过绪论的讲解,论述粉体工程学的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学生对本专业和本课程兴趣大增,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介绍粉体颗粒在水中运动的雷诺实验、雨水通过沙层的过滤净化等现象,让学生体会到所学贴近生活,加深专业的认同度。讲述粉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理解其学科名称的由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3健康环保和绿色发展

通过视频动画案例给学生讲述矽肺和雾霾成因、粉尘污染对企业生产和人们健康的危害,既吸引学生注意到了身边的粉体工程学,也提升了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通过短片介绍粉末冶金企业降低能耗和我国治沙的案例,拓展了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节约和绿色环保意识。

3.4安全意识和企业责任

安全是粉末冶金行业的头等大事,我们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引入实验室安全、粉末冶金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起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通过粉尘爆炸、矽肺产生的危害的(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32页)講授,教育学生创业时要有企业责任意识。

3.5审美情趣和严谨理性

介绍纳米粉体技术制备出来的粉体形貌照片及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拍摄的图像,从中感知由科学带来的艺术之美。介绍粉碎能耗理论的多种学说,让学生感受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严谨性。

3.6爱岗敬业和责任担当

介绍粉体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阐述我国在国际上粉体工程学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激发同学发奋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此增加同学们兴国、强国使命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国家意识”,“牢记使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而学习应作为学子们的“初心”。

3.7崇尚实践和精益求精

以九阳豆浆机磨豆的几代产品为例,说明人们永不满足,不断进取,产品越来越好,增强学生厚德精技、精益求精意识。在高技术领域需要各类粉体,教育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应用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探索,做出好的材料,为人类作贡献。

3.8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以矿山原料到粉体产品需要很多工艺步骤紧密关联为例,教育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开展粉体制备、测试等相关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多个环节中的相互协作意识。

4总结

以上以《粉体工程学》为例,介绍了我们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引入教学,学生非常欢迎。从学生对课程思政评价的反馈来看,他们的学习兴趣盎然,对专业的认知、对实践的渴望,对严谨求实、认真细致有了清晰的理解,对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思想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价值观、人生观、生态观的想法更加坚定。通过《粉体工程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学生中多人次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综合奖学金、学科竞赛奖、优秀团员。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学校教学成果奖的成果之一。

在此基础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所有课程中进行了全面推广,建立了领航思政团队,取得積极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从立德树人角度上好每一节课,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促使“教书”和“育人”的同步进行。

基金项目:本文由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节能材料)”试点专业建设项目(编号:4521ZK170015003)、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节能材料)(4521ZK19000800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粉体工程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先进陶瓷材料》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等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刘素平,金淑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探究——基于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视角[J].科教文汇,2019(458):38-40.

[2]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04):99-103.

[3] 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0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