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社会福利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7 03:32申蒙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非营利福利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发挥了防范和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作用,保障了基本民生,稳定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多元福利主体的不足。对此,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多元福利主体的优化,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升级,这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安心剂,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推进器”。

2020年1月,新冠肺炎(COVID-19)在中国爆发,面对易感染难防控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国政府随即指派专家组开展实地调研,并果断对疫情重灾区进行交通管制,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停工停产停学的抗疫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中国短期经济的发展运行,影响着人民的基本生活。此时,由多元责任主体共同构建起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安全网”,保障了基本民生,是打赢新冠肺炎持久战阻击战的坚实后盾。

福利多元组合也称为多元福利,是从罗斯的福利多元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罗斯认为社会总体的福利来源于三个部门:国家、市场和家庭,三者形成一个社会的福利整体。他的福利多元组合理论强调国家以外的非政府部门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许多学者也开始通过福利多元组合理论建立他们的分析框架。约翰逊在罗斯的福利组合中加入志愿机构,将社会总体福利分为四个部分:提供直接和间接福利的国家部门、提供职业福利的商业部门、提供自助互助福利的志愿部門、以及亲属邻里之间互相提供福利的非正规部门。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福利多元组合的主体也在更新发展,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福利供给主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国内有学者认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责任主体是包括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家庭等在内的多元主体结构,其中政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首要责任主体,市场是社会福利的补充主体,非营利组织是重要的辅助性主体,社区是社会福利的支撑性主体,家庭是社会福利的传统主体。

一、疫情下多元责任主体共同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安全网

依据社会福利提供者可将社会福利主体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政府——社会福利主导者;市场——社会福利补充者;非营利组织——社会福利辅助者;社区——社会福利基层服务者;家庭——社会福利的参与者。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与家庭形成一张全面的社会福利安全网,在此次新冠肺炎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会福利的责任主导者——政府

现代文明社会中,“为福利目的筹集和分配资源”是政府的重要功能之一。政府肩负着为全体公民提供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的责任,享有制定社会福利法规政策的权利,具有调动社会资源与整合其他福利整体能力,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主导者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扮演着抗疫掌舵手的角色。

首先,政府加大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为抗疫胜利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预拨多地的医疗保险资金。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调集资源火速建立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16个方舱医院,缓解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救治压力。其次,政府整合医护资源,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医务保障。政府从全国各地组建征调4.26万医护人员以及千万医护用品支援湖北省疫情重灾区,有效缓解了湖北省的救治压力。最后,政府即时调整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疫情下的基本民生。政府对社会保障政策作出战术性的调整,第一,对于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医疗费用政府给予综合保障;第二,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第三,即时开通医护工作人员工伤绿色通道;第四,政府即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民生保障标准,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的保障范围,上调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等。

(二)社会福利的广泛供给者——市场

市场作为社会福利的主体,为职工提供着职业福利和公益福利。首先,其中职业福利是核心,遵循公平的原则,按照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标准进行的福利分配。一般而言,只要参与社会就业,企业认缴职工养老保险的20%、医疗保险的10%、失业保险的1%、工伤保险的0.5%、生育保险的0.8%以及住房公积金的12%(具体份额与工资挂钩),为广泛的职业福利。其次,企业主体为职工提供的福利设施和项目具有非直接营利性,主要包括住房保障以及配套的物质文化设施,属于企业内部的公益性福利。

(三)社会福利的替补辅助者——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产生的,是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企业之间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以弱势群体为对象、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以慈善活动为基础、以民间性为归属,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在此次疫情期间,非营利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捐赠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物资,提供交通运输、防控消杀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非营利组织为疫情防控治疗提供了物质资源和优质服务,是打胜疫情阻击战的坚实后盾。

(四)社会福利的基层服务者——社区

社区是舶来词,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社区已然成为社会福利主要供给者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全国都要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在社区联防联控期间,主要凸显其社区组织互助功能,如监测社区群众健康状况、发布、传达疫情预警信息、组织入户排查潜在感染者并及时救助的老弱病残孕等、组建中国产党员志愿先锋队开展群防群控工作、开创“超市—社区—居民”的临时集中配送模式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保障疫情居家封闭时期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社会福利的参与者——家庭

家庭福利福利功能主要体现在扶老携幼、成员互助及精神慰藉,是一种基于血缘与情感而产生的资源转移,主要是经济、服务以及精神支持,具有基础性、伦理性、效率性和社会性特征。在易感染、难防控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家庭的福利作用呈两极分化。一方面,在健康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提供的经济支持、服务支持以及精神支持是正向,有利于成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

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家庭是社会福利的主体,是社福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五个主要部分,共同构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安全网,是疫情中人民群众的“安心剂”。但疫情也暴露了社会福利供给中,政府职能错位、市场抗压弱、非营利组织运营不规范、社区管理机关化以及疫情下家庭的脆弱性等问题。

二、疫情下多元主体的社会福利体系问题

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功能逐渐凸显,保障了困难时期的基本民生,保证了脱贫攻坚战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问题。

(一)政府社会福利供给失位,难以保证公平效率

政府失位,一失位于忽视因疫情封锁而滞留在外的群体,二失位于女性医护人员的后备物资保障。首先,政府忽视因疫情封锁而滞留在外的群体需求。一方面,对于滞留在外的农民工等群体的救助不到位。多地农民工群体因疫情封锁无法返乡,流浪在外生活窘迫,政府政策不到位,救助不及时。另一方面,对于滞留在外的疫情重灾区武汉人民的救助不到位。疫情初期,部分人对于滞留在外的武汉人持恶劣态度,拒绝武汉籍停留入住,更有甚者围攻武汉人,影响十分恶劣。其次,政府忽视抗疫前线广大女性医护人员的物资需求。在援鄂的4.2医护人员中,女性医护人员占67%,在护士团队中女性占比90%。由于政府决策缺乏性别意识,忽视广大女性医护人员的生理期的物资需求,未能保证女性医护人员的生理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情防控。

(二)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弱,职业福利难以保证

面对突发性、长期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场主体——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受疫情影响程度大,不仅难以保证个体在市场中职业福利的获得,而且甚至可能倒闭破产,造成大范围的失业等问题。受疫情影响市场萎缩导致现金流入量骤减。除医用防护用品行业外,很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实体企业,由于疫情防控的封闭式管理,导致其现金流断裂,难以维系现阶段的生存,更难以保证职工的工资与职業福利。

(三)非营利组织运营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完善

非营利社会组织在抗疫情保民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疫情重灾区的物资和服务援助是不可替代的。此次疫情期间,以湖北红十字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运行不规范、不透明和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援助工作的时效性。第一,非营利组织运行不规范。物资领取程序不规范、领取方式不高效、领取随机性高、领取对象不严格,物资分配不合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未分配物资,将紧缺防疫物资捐赠给莆田系医院。有损前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影响大局抗疫效率。第二,非营利组织捐赠不到位。在全面抗疫防控期间,武汉红十字会的囤积物资未用于即时抗疫前线,反而非法高价卖出,造成武汉等地医院物资短缺,影响抗疫进度。

(四)社区工作形式化,服务意识淡薄

疫情期间,武汉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形成以社区为纽带连接居民和购物市场的模式,由社区统一采购物资。3月5日,以孙春兰总理为首的中央指导组在武汉社区考察,因社区组织为了应付领导视察便假装给居民送生活用品,居民纷纷大喊“假的!是形式主义!”。这民众的呼声假不了,社区的工作真不了,社区组织只要面子工程,不管人民群众的利益,脱离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然后,几天后,武汉一社区用环卫车辆给居民运送猪肉,安全意识缺乏,服务意识淡薄,无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社区问题在于工作形式化、服务意识淡薄,这是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亟待解决的顽固问题。

(五)疫情下管理的封闭性,导致家庭福利异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为了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开始了全民范围的居家抗疫的封闭式管理,家庭成为一个封闭的集体,易形成内部矛盾,造成家庭福利的异化,从而损害成员的身心健康。首先,家庭的封闭性助长病毒的蔓延。在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中,家庭人员聚集,防疫防控难度大,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削弱了家庭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其次,家庭的封闭性助长家庭暴力。在全民居家防控期间,由于实行封闭式管理,导致家庭暴力增多,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疫情中家庭福利异化的表现。

三、优化多元社会福利主体供给机制

我们应当将危机积极转化为提升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契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对于社会福利体系主体的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家庭,要明晰各方权责、规范相关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福利体系的作用,才能建立健康的多元责任分担机制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良性的多元责任分担机制的社会福利体系就要:

(一)纠正政府失位,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社会福利体系属于社会风险的事后控制,政策本身的调整具有滞后性,政策执行更缺乏时效性。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社会福利政策应当迅速作出调整,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减少政策的滞后性,增加政策执行的时效性。因此,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福利预案,形成系列社会福利应急政策。

首先,将非常态的社会福利政策制度化。基于以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教训与经验,经过严谨地科学精算与推演,将非常态化社会福利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福利预案。其次,建立公共危机事件下社会救助标准的调整机制。除社会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外,还应当根据受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制定社会救助范围的扩大和救助金额的增长机制,以强化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机制。最后,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过程中,保障妇女劳动者的权益。完善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保障物资的供给机制,建立涵盖女性劳动者的后勤物资保障,摈弃落后的男本位思维方式。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必须保证市场主体的活力,保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职业福利。首先,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势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促进复产复工、复市复业;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其次,制定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中小微企业予以贷款援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

(三)规范非营利组织运行,构建多维监督机制

首先,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与发展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制度、捐赠规范和监督规则,强化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保证每一个公益服务项目资金募集的合法、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公益服务的高效性、运营过程的透明性。

其次,要构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的多维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体系,不仅要发挥社会问责和政府监管的作用,还应当建立专业的第三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机构,通过制定专业的行业规范促进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发展。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应当坚持自我规范、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保证组织管理和项目服务的合规性、高效性和透明性。

(四)保证社区中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

针对社区组织工作形式化问题,应当加强社区中中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一方面,坚持社区组织内部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另一方便,坚持社区组织内部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求自己,应当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己任。

(五)以优良家风促进家庭福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成员安全

针对疫情中家庭福利异化的问题,从家庭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去解决。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应当发挥优良家风的道德教化与精神联系的作用,从而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与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家庭成员间施行暴力的干涉,切勿将恶性的犯罪行为归结为“家务事”而不予受理,应当完善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因此,要逐步优化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运行机制:政府责任优先、市场需求导向的制度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家庭福利责任的保护与激活,社会福利机构的培育。通过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与家庭的合作,构建有效的社会福利体系,实现系统均衡的福利资源供给分配。社会福利体系的良性有效运转,提高了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能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成果,保障了人民群众普遍的社会福利,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申蒙蒙: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非营利福利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清明雨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其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