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仿生态“林菌”栽培技术

2020-12-18 02:11平舆县农业技术协会贾高锋
河南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壤湿度套种林地

平舆县农业技术协会 贾高锋

泌阳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 张汉军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鸡腿菇也是一种药用菌,医学认为鸡腿菇性平、味甘、益脾胃、清神、助消化、增食欲。同时,临床研究发现,鸡腿菇对痔疮有特效。笔者现就鸡腿菇仿生态“林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生产现状

平舆县每年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特别丰富,同时公路沿线防风林是平舆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绿化带,但绿化林下土地常年闲置。为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提高林地经济效益,近两年,平舆县通过对林下仿生态鸡腿菇种植,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通过“林菌”套种,可产菇19.4 kg/m2,每667 m2产量达7700 kg,每667 m2林地增收3 万多元。

2017 年,平舆县农业技术协会从上海市农科院引进鸡腿菇JC005 品种进行林下仿生态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每667 m2林地直接增收3 万多元,扣除原料、人工等费用,实现每667 m2净收入2 万多元。同时,出菇后的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使得套种鸡腿菇的林地树木明显比未套种的树木粗壮,实现了一举两得,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栽培技术

(一)秸秆收集与处理

平舆县每年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非常丰富,尤其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两季可收获秸秆0.7 t/667 m2,粉碎成3 cm 左右的秸秆段即可用于鸡腿菇的培养料制作。其生产配方为:农作物秸秆0.7 t、猪粪0.12 t、石灰0.02 t、麸皮0.07 t、磷肥0.007 t,堆积发酵。

(二)品种选择与生产安排

根据平舆县气候特点结合市场消费现状,在品种上应选择个大的JC005 品种,每年9 月上旬开始处理培养料,9 月下旬整地、下料、播种。

(三)场地选择与要求

选择用水和排水方便的地块,在处理时需要将原料与水调配至1:1.4 的比例,同时,每收1 茬菇后,还要补浇1 次大水。考虑到春秋季节大雨天气,为保证鸡腿菇的正常生长,还需要注意排水。土质选择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鸡腿菇产量更高。

(四)做畦

做畦按树行走向,以东西走向为最佳。做畦宽1~1.5 m,与树距离不低于0.5 m,深0.15 m,长度不限。做畦后均匀撒入适量石灰,于畦内消毒处理。

(五)原料处理

将粉碎后的秸秆,摊平摊匀,厚度15 cm;再铺一层禽畜粪,厚度10 cm,这样一层料一层粪,厚度60 cm 即可。当料温升至65 ℃时,每天翻堆1 次,直至料内有大量的放线菌出现,含水量控制在63%,pH值为8 即可铺料播种。

(六)铺料与播种

为使出菇均匀,在铺料前畦床内每隔0.5 m2放置1个饮料瓶,这样铺一层料,撒一层菌种,当厚度达到15 cm 时即可完成最后播种,然后将料压实,抽出饮料瓶。料床盖上带微孔的黑膜,保持通气、暗光。

(七)发菌期管理与覆土催蕾

播种后,料床上每隔1 m 插1 拱条,形成小拱棚,覆盖遮阳网,降温遮光。同时,每天不同时间段检查料温,以23~27 ℃为宜。

当料床菌丝走满,再将挖出的土壤湿度调至含水量25%,即可覆土,厚2~3 cm,继续覆盖地膜,促使鸡腿菇菌丝进入土层,为丰产奠定基础。

(八)菇期管理

鸡腿菇菇期管理重点在于温度的控制,严禁超过25 ℃。在生产选址上尽量选择东西走向林地,树行背阴再加之遮阳网的应用效果会更加理想。土壤湿度使其含水量维持在25%,通过微喷向空中喷水,遇到阴雨天,拱棚及时覆盖防雨膜,利用人工作业道排水。

三、采收

当手捏菇帽感觉松软时即可采收。捏紧菇的茎部,左右旋转上提即可。采后分级装筐。为提高价值,保持原生态,根据鸡腿菇个头大小,分开放入保鲜箱,根对根或帽对帽摆放。摆放时注意一层菇放一层防潮纸,每箱10 kg,预冷后发往各地市场。

四、下茬菇的管理

为提高产量,在下茬菇管理上应以土壤湿度为主、地温为辅。当第1 茬菇采收完毕后,可清理床面残菌,平整土面。养菌停水3 天后,浇大水1 次,这样一茬一水,林下套种可收菇4~5 茬,直到翌年6 月,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结束出菇。

猜你喜欢
土壤湿度套种林地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土壤湿度预测
利用星载GNSS-R DDM反演土壤湿度可行性分析
基于51单片机控制花盆土壤湿度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