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

2020-12-18 04:5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监测技术土地利用

马 俊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我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体系,并且不断推广保护措施,注重耕地保护效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式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遥感数据,提出最佳的技术方法。我国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广泛利用3S技术,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动态监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方法和数据

1.1 变量选择

通常需要结合耕地面积的变化量衡量耕地保护效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作用对象是监测区的全部土地,保护效果不仅要看耕地占用率,同时还要考虑耕地退减的类型。因变量是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以下为解释变量[1]。

1.1.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和耕地面积减少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属于正相关关系。

1.1.2 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均GDP,不断扩大经济规模,耕地退减速度也会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情况和耕地面积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落实耕地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察经济规模的扩张情况。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规模扩张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扩张效应更加明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观念,同时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这个阶段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均GDP属于负相关的关系。

1.1.3 GDP增速GDP增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也因此变化,因此模型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GDP增速。

1.1.4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可以衡量城市聚集程度,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也开始不断扩张城市意识观念,衡量土地面积和人口比重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城镇化的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也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耕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属于负相关的关系[2]。

1.1.5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比率 确定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利用动态监测方式可以整理土地,调整土地内部结构,有效追踪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保障耕地保护的效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比例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属于负相关的关系。动态监测属于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当前我国还没有全面覆盖动态监测技术,在日后工作当中可以推广这一技术。

1.2 模型设定

需要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初步处理数据,确定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为了避免模型重选多重共线问题,需要初步去顶虚拟板梁的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因此在回归模型当中可以忽略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变量因素。

1.3 评价效果

判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如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变量在0以下,并且具有显著的检验效果,可以确定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有效的保护耕地。土地实施动态监测技术,有利于避免耕地数量减少,如果动态监测变量在0以上或者等于0,那么说明动态监测技术无效[3]。

判断效果,可以模拟变量系数,在模型中带入自变量的观测值,设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变量为0,将自变量带入模型当中,可以分析单个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效果。我国1999年在土地监测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公开耕地面积数据,需要参考省份的面板数据。

1.4 模型估计结果

设定模型的过程中,利用静态面板模型,综合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用模型实施估计,其中路网密度和年度虚拟变量的检验效果不够显著,在模型中可以忽视上述变量,确定模型之后,可以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施检验。筛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其中固定效应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在GDP增速方面,如果经济发展速度比较高,那么耕地占用情况非常严重。如果地区经济在发展速度之间降低,因为长期利用粗放式发展模式,资源消耗率非常大,因此可以确定GDP增速和耕地资源减少之间属于正相关的关系。

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

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气候十分干旱,植被覆盖率也非常低,具有较多的黄土和泥石山地,同时还具有大面积的沙漠。因为降雨分配不够均匀,土地侵蚀情况比较复杂,整体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甘肃省是我国耕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貌情况比较复杂,生态条件比较差,因此也存在巨大的土地供需矛盾。

2.1 评估耕地保护效果

结合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明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有效遏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土地动态监测方式,可以减少耕地面积退减量,同时明显扩大动态监测覆盖面,甘肃省利用动态监测,可以逐渐递增耕地面积的保护量。

在空间状态方面,甘肃省不断提升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比例,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但是各地区的执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监测密集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比例在70%以上,而监测推广区的比例处于30%~70%,分布情况十分分散。监测松散区的利用比例在30%以下[4]。

对比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情况和粮食产量状况,如果某地区的粮食产量比较高,那么动态监测比例也非常高。地区重视耕地保护,有利于推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施土地动态监测,可以保障地区粮食生产量。在耕作粗放式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比例比较低,因为流失了耕地资源,从而直接影响到这部分地区的粮食供给。该地区需要加大力度覆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2.2 耕地保护率

年份不同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保护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规律并不明显。在时间变化方面,耕地保护存在不规律性。如果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行政区域面积比较小,可以更好地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同时保障监测执行质量和耕地保护率。

2.3 建议

甘肃地区需要落实耕地保护的责任制,在评价经济发展和领导考核过程中融合耕地保护任务,在实际工作当中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制。加大力度支持经济发展,针对耕地保护工作,可以增加财政转移,加强财政补贴,保证耕地的保有量和农田保护面积。结合保护责任和财政补贴,结合耕地保护面积提供财政补贴。建立耕地保护资金,加大力度开发和整理耕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使土地投资强度不断提升,减少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量,有效盘活土地的存量,利用各种方式节约耕地,加强管理耕地资源,设置耕地的预警系统。因为甘肃省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落实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完善区域耕地的保护策略。

3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可以明确利用动态监测技术,遏制耕地面积退减。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覆盖面和粮食产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各地区需要提升利用动态监测的覆盖面,有利于保障粮食供给需求。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监测技术土地利用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