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组方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示例分析

2020-12-18 15:24张震宇张吉鹍
猪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方黄连栀子

张震宇,张吉鹍*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3. 江西中成人药业有限公司,江西 进贤 331700)

栀子原名厄子,又名黄栀子、山栀子等,为十大常用 大宗药材 之一,在我国应用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享誉国内外药材市场。栀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木部中品。

1 栀子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1.1 饲料营养活性物质概述

1.1.1 营养活性物质及其来源

饲料是提供包括猪在内的动物营养的物质基础,然而饲料并不全是由对动物有用的营养物质组成,其中还同时存在着无数具有重要生物活性或生化功能的物质,如栀子中所含的栀子苷等环烯醚萜类物质、栀子花酸等三萜类物质、绿原酸等有机酸酯类、甾醇类物质、挥发油、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统称为营养活性物质(Nutricines)。除天然饲料原料中存在的营养活性物质外,营养活性物质还可在饲料加工(如发酵、青贮等)过程中产生。此外,动物采食饲料后的消化代谢过程亦可产生营养活性物质。

1.1.2 营养活性物质的作用

1.1.2.1 营养活性物质的多种生物活性

常见的营养活性物质有抗氧化物质、抗微生物物质、类胡萝卜素、寡糖、酶、脂肪酸、有机酸、色素、风味物质、磷脂质、多酚等,其活性是多元的,可在动物机体不同位点与不同水平(如消化道层次、组织代谢层次)上发挥作用,对维持动物健康、防治动物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体现在:1)调控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维持肠道健康,避免消化道疾病发生,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2)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减少传染病的发生;3)调节机体氧化状况平衡,增强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4)与影响动物生长及健康的DNA、RNA、蛋白质及代谢产物互作,最终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1-3]。由此可见,营养活性物质通过影响动物免疫状态、病原体的致病性、细胞的增殖以及DNA的修复,并调控氧化应激等在维持动物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这是健康营养策略的重要研究内容[2-3]。

1.1.2.2 现行饲料配方设计,多未考虑营养活性物质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现行饲料配方设计,几乎没有考虑营养活性物质对动物健康的影响,而是隐含地假设动物在生产期间都处于健康状态,配方设计主要聚焦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指标上。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总是这样,动物经常受到各种应激及疾病的侵扰。

1.2 栀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物质

迄今为止,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和鉴定出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营养活性物质多达40余种,包括栀子苷等环烯醚萜类,栀子素等黄酮类,萜类(如栀子花酸等三萜类、三萜皂苷类、二萜类与单萜苷类),绿原酸、藏红花酸等有机酸酯类。此外,还包括多糖、挥发油、甾醇类、各种微量元素、色素等。

1.2.1 栀子苷

栀子苷类环烯醚萜类组分为一类具有环戊烷的单萜衍生物,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成熟栀子果实中,为栀子的重要营养活性物质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1)保肝利胆;2)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血栓;3)解热、镇痛;4)降血糖、降血脂;5)防治流感[4]。目前,从栀子中提取分离到的栀子苷类环烯醚萜类组分主要有山栀子苷、京尼平-1β-龙胆双糖苷、栀子酮苷、京尼平苷、羟异栀子苷等[5]。

1.2.2 二萜类

栀子黄色素主要由藏红花苷等色素类物质构成,这类物质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包括藏红花酸、西红花苷 I、西红花苷Ⅱ[6]。陈红等[4,7-9]从焦栀子中分离得到9种成分,其中3种为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藏红花酸、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糖苷-3。西红花苷具有抗氧化,淬灭自由基及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

1.2.3 三萜类

栀子中三萜类组分多存在于植物的茎皮和花中,已报道的栀子果实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有十几种。付小梅等[10]从栀子中分离到铁冬青酸、巴比妥酸、熊果酸等7种三萜类化合物。张忠立等[11]从栀子中分离到栀子花乙酸、常春藤皂苷、胡萝卜苷等10个三萜类化合物,并发现了栀子花乙酸、常春藤皂苷元等4种新化合物。

1.2.4 黄酮类

张忠立等[12]从栀子中分离到槲皮素、芦丁、5'-二甲氧基黄酮等12 种黄酮类化合物。黄潇等[13]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提取栀子总黄酮的关键影响因素,测得总黄酮的含量为3.23%。

1.2.5 有机酸酯类

栀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酯类化合物,尤以绿原酸的含量最多。He等[14]从栀子中分离到绿原酸、隐绿原酸与新绿原酸等5种有机酸酯类化合物。付小梅等[15]从栀子中分离到绿原酸、异绿原酸B、3, 4-二羟基苯甲酸等8种有机酸酯类化合物。

1.2.6 其他类

近年来,关于栀子中的多糖、挥发油的研究较少。对栀子多糖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大都停留在提取工艺上,文献显示栀子多糖的提取量在3%左右[16]。吉力等[17]利用GC-MS定量分析栀子果实中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发现主要成分为反,反-2,4癸二烯酸,其次是亚油酸和棕榈酸。此外,栀子中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如Cr、Mn、Fe、Ni、Zn、Cu、Ca、Pb、Sb、Sn、Bi、Ba、Be等[16]。

2 栀子的抗菌抗炎作用

2.1 栀子的广谱抑菌作用

栀子提取物具有较广的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福氏志贺菌、巴氏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以及肠炎沙门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8-23]。

2.2 栀子的抗炎镇痛作用

2.2.1 栀子抗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栀子提取物的抗炎生物活性强,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与病理反应。栀子醇提物能明显抑制甲醛所致的小鼠足趾肿胀与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对小鼠与家兔的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24]。方尚玲等[25]通过5个严密的系列试验验证了栀子苷的抗炎镇痛作用。Fu等[26]利用体外培养脂多糖(LPS)诱导损伤的小鼠巨噬细胞模型和体内LPS致肺损伤模型研究了栀子苷的抗炎作用,发现栀子苷能够抑制体内外LPS诱导的TNF-α、IL-6与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并能阻断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p65、p38、ERK以及JNK的磷酸化(P<0.05)。栀子苷能减轻试验小鼠肺部的病理变化,并通过上调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抑制急性肺损伤效果显著(P<0.05),有望开发出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新药。Yang等[27]利用LPS诱导建立的肺炎小鼠模型研究栀子苷治疗肺炎的效果,发现栀子苷可显著降低IL-4、IL-5、IL-13以及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栀子苷的抗炎机制或许与其抑制NF-κB、TLR4、MMP9的表达以及减少前炎症细胞因子有关[28]。

2.2.2 栀子组方及其清热抗猪内毒素作用

2.2.2.1 内毒素对猪的危害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可致猪发热、厌食、炎症反应、组织损伤、败血性休克,最终造成生产性能下降[29]。对猪造成广泛伤害的内毒素主要来自体外与体内,体外主要是圈舍内空气、饲料等;体内主要是母猪便秘、仔猪腹泻等[30]。

2.2.2.2 栀子抗内毒素组方示例及其组合效应分析

示例一,1)组成与剂量:栀子、黄连各45 g,黄芩、黄柏各3 0 g。2)药效分析:①主药1味:泻心火(兼泻中焦火)的黄连。②佐药3味:由泻上焦火的黄芩、泻下焦火的黄柏以及通泻三焦之火并导其下行的栀子组成。3)组合效应(又称互作效应,下同):3味佐药围绕主药黄连进行配伍,产生苦寒直折、祛邪解热毒、除诸症的互作效应[31]。4)用量:30~45 g。5)讨论:该方为清热解毒的常用方与基础方,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消炎功能显著。

示例二,1)组成与剂量:栀子、大黄、知母、白药子、黄药子、黄连各30 g,郁金、连翘、贝母、黄芩各25 g,甘草15 g,芒硝60~6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4味,由清心、肺(上焦)之火的知母、贝母、黄芩、连翘组成;②主辅药2味:由清肠、胃(中焦)之热的黄连、大黄组成;③佐使药6味:由通泻三焦之火并将其导入小肠的栀子,泻火热而令其走大肠的芒硝,清热凉血的黄药子、白药子、郁金以及调诸药的甘草组成。3)组合效应:各药合用,产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互作效应[31]。4)用量:30~60 g。

示例三,1)组成与剂量:栀子、大黄、黄药子、黄柏、白药子、黄芩、款冬花、黄连各30 g,秦艽、贝母、郁金各25 g,甘草1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3味:由清热、解毒,泻三焦之火、热的栀子、黄柏、黄芩组成;②辅药6味: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白药子、黄药子、大黄与具有清肺、祛痰,利咽、排脓之功的款冬花、知母、贝母组成;③佐药2味:由清热的秦艽与清热、凉血,理气、祛瘀的郁金组成;④使药1味:为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甘草。3)组合效应:各药配伍,产生利咽、消肿,清热、解毒的组合效应[31]。4)用量:30~60 g。5)讨论:综观全方,可视为 例一 之方加味而成。

示例四,1)组成与剂量:栀子60 g,生石膏120 g,赤芍药、竹叶、玄参、牡丹皮、黄芩、生地黄、知母各30 g,桔梗、连翘各25 g,黄连20 g,甘草10 g,犀角6 g或水牛角60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1味:生石膏。②辅药1味:知母,其功效在于配合生石膏,以发挥清阳明经热的作用。③佐药9味:由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栀子、连翘、黄连、黄芩以及具有清营、凉血、解毒的玄参、赤芍药、犀角、牡丹皮、生地黄组成。将上述主、辅、佐药组合应用,可发挥气、血同治之功。④使药3味:由开肺且载药上行的桔梗,清心、利尿并导热从下而去的竹叶以及调和药性的甘草组成。3)组合效应:将上述主、辅、佐、使诸药合用,可产生清热凉血的互作效应。4)用量:50~100 g。5)讨论:本方为气血两清的方剂,适用于一切热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之证。所述方剂,均粉碎后拌于饲料中让猪采食。

2.3 治疗乳房(腺)炎

2.3.1 栀子清热、凉血,治疗乳痈效果显著

长期使用抗生素所致的毒副作用与耐药性,限制了抗生素在治疗乳房炎的临床应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让中药在炎症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常根据非急性乳房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将其归于 乳痈”,其致病原因在于乳汁淤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早期红肿热痛症状明显。热毒与炎症在病理、致病原因、治疗原则方面相似,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32]。栀子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能够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抗炎、抗内毒素效果显著[33]。黄永周等[34]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观察了栀子苷对模型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发现栀子苷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乳腺炎损伤,并降低IL-6、IL-1β与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揭示了其用于防治母猪乳房炎的潜力。今后要加强栀子苷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机制及其在母猪乳房炎应用上的量效关系研究。

2.3.2 防治母猪乳痈病栀子传统方剂的组方分析

对于母猪乳痈病,且患部肿块高突,疼痛加剧,按之应指或中软,并伴有壮热,口渴,便秘、尿赤,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治疗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所用方剂:1)组成与剂量,栀子、赤芍药、贝母、防风、白芷、黄芩、当归尾、甘草节、乳香、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没药各15 g,陈皮、金银花各4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1味,为清热、解毒,消散疮肿的金银花;②辅药7味,由具有疏风、散结以消肿的白芷、防风与理气、行滞、消肿的陈皮以及活血、散瘀、止痛的赤芍药、没药、乳香、当归尾组成;③佐使药7味,由清热、排脓以散结的栀子、贝母、黄芩、天花粉与解毒、通络、消肿、溃坚的穿山甲、皂角刺以及清热、解毒的甘草节组成。3)组合效应:各药配合,产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的互作效应[31]。4)用量用法:45~75 g,全药粉碎拌料饲喂。5)讨论:本方不仅对母猪乳房炎疗效好,对猪的脓肿、蜂窝织炎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3 栀子组方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3.1 保肝利胆的栀子传统组方的示例

传统方剂:1)组成与剂量,茵陈蒿150 g、栀子60 g、大黄4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1味,为清利湿热、除黄疸的茵陈;②辅药1味,为通行三焦并令湿热从小便排出的栀子;③佐药1味,为降泄郁热并令湿热从大便排除的大黄。3)组合效应:主、辅、佐三药组合,产生清热、利湿,使邪从两便排出,消除黄疽的互作效应。4)用量用法:30~45 g,全药粉碎拌料饲喂。5)讨论:①本方是治疗湿热阳黄的代表方剂。有明显的利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防治肝损伤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证,治疗 猪黄膘症 可用此方。②本方只适用于湿热黄疸(湿热盛而无干便之黄疸),若为阴黄,则不宜,可另选茵陈、附子、干姜、炙甘草,或选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进行组方。

3.2 防治猪泌尿生殖道炎症的栀子传统组方示例

传统方剂:1)组成与剂量,栀子、柴胡、黄芩、当归、车前子各30 g,龙胆草、泽泻、生地黄各45 g,木通20 g,甘草1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1味,为泻肝胆火而除湿热的龙胆草;②辅药2味,由苦寒泻火栀子与黃芩组成,该两药与主药龙胆草合用可强化清肝胆湿热的互作效应;③佐药2味,为清利湿热并引火自小便排出的车前子、泽泻与木通;④使药4味,鉴于肝藏血且若肝有热则易伤阴血,故选用活血的当归、养血益阴的生地黄、疏畅肝胆的柴胡以及调中和药的甘草组成佐药。3)组合效应:上述主、辅、佐、使诸药合用,具有泻肝火、清湿热、养阴血的互作效应[31]。4)用量用法:30~60 g,全药粉碎拌料饲喂。5)讨论:该方适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炎症,如猪泌尿生殖道炎症(尿路感染、睾丸炎、阴道炎、外阴炎等)、急性结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3.3 防治猪胃肠炎、痢疾的栀子传统组方示例

传统方剂:1)组成与剂量,栀子、郁金、黄芩、黄连、黄柏各30 g,大黄60 g,白芍、诃子(煨)各15 g[31]。2)药效分析:①主药1 味,为清热、凉血,行气、破瘀郁金;②辅药4味,由清三焦郁火并化湿热的栀子、黄芩、黄柏、黄连组成;③佐药3 味,由敛肺、涩肠的诃子与养血、敛阴的白芍以及清血热,下积滞的大黄组成,三药配伍,进一步强化了涩肠止泻的组合效应[31]。3)组合效应:上述主、辅、佐诸药组合,清热、解毒,散瘀、止泻的互作效应显著[31]。4)用量用法:45~60 g,全药粉碎拌料饲喂。5)讨论: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猪肠炎腹泻、肠毒综合征等效果显著;②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与明显的预防作用;③能快速提升机体免疫力,恢复机体元气。

3.4 民间自主创新的防治猪病用栀子组方示例

3.4.1 治疗猪李氏杆菌病的地黄菊栀散

王学新[35]用地黄菊栀散治疗猪李氏杆菌病,所用方剂:1)组成与剂量,栀子、黄芩、菊花、大黄、茯苓、远志各12 g,地生15 g,芒硝30 g,木通9 g,琥珀1.5 g。2)药效分析:①主药4味,由清热、解毒,降火、明目,凉血的栀子、生地、黄芩、菊花组成;②辅药4味,由祛除实热,利水消肿,祛痰的木通、大黄、茯苓、芒硝组成;③佐药2 味,由镇惊、安神,活血、祛瘀的远志、琥珀组成。3)用法用量:粉碎拌料饲喂,连喂3 d。4)效果:治愈率为91%。5)注意事项:体质素虚、脾胃虚寒、久泻不止的猪慎用,怀孕母猪忌服。

3.4.2 治疗非致热原性猪无名高热症4个栀子组方

孙玉成[36]总结了成功治疗非致热原性猪无名高热症的4个包含栀子的组方:

方一:①组成与剂量,由栀子、竹叶、黄琴、柴胡、芦根5味中草药各等份组成;②用法用量:煎浓后用乙醇沉淀法提取汁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1:1的肌肉注射液,每头猪10~20 mL/次。

方二:①组成与剂量,栀子、黄连、车前草各适量;②用法用量:共研粉,每头猪25 g/次,用温开水冲后灌服或拌料饲喂。

方三:①组成与剂量,鲜车前草、板蓝根各20 g,鲜地骨皮、生地、大青叶、知母、桃仁、红花各15 g,赤芍、黄琴、甘草各12 g,栀子、黄连、连翘、黄柏、金银花各10 g;②用法用量:煎煮取汁,再加入15 g芒硝,分2次给猪灌服。

方四:①组成与剂量,栀子10 g,柴胡、常山、金银花、大黄各20 g,黄琴、黄连各15 g,芒硝30 g,甘草10 g。误饮污水的猪再加麦门冬、石斛各15 g;②用法用量:其他药煎好去渣后,再冲入芒硝,共煎二次,合并所煎汤,一次性给猪灌服。

3.4.3 黄连解毒汤与定喘汤组合后加减防治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赵学好等[37]用自制的包含栀子的黄连解毒汤与定喘汤组合后加减方剂成功防治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其方剂:1)组成与剂量,甘草15 g、麻黄、杏仁各20 g,黄连、黄芩、黄柏、白果、款冬花、半夏各30 g,栀子、桑白皮、苏子各40 g,石膏100 g。2)药效分析:①清三焦之火的栀子、泻中焦胃火的黄连、清上焦肺火的黄芩、泻下焦肾火的黄柏,这4味药性大苦、大寒,组合应用具有较强的泻火、解毒作用;②平喘、化痰的白果与麻黄、苏子组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平喘效果;③杏仁、半夏、甘草3味药均具有化痰止咳功效;④桑白皮具有清泻肺热的作用。3)组合效应:将上述诸药合用,具有较强的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的互作效应。4)用法用量:对已患病猪的治疗,上述组方水煎 3 次,候凉,灌服,1 剂即愈。对同群其他未患病猪将上述组方的水煎液,置于栏舍内,任猪自由饮用,2 剂,未再见发病。

猜你喜欢
组方黄连栀子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不一样的“双黄连”
三分之一故乡的栀子
听俗语 聊养生
“小矮子”黄连
治麦粒肿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