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核心素养

2020-12-18 21:14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笔者数学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 李 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单凭从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信息量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还得依托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新课标中多处强调了“阅读”“积累”和“数学应用意识”,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比较重视语文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从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呢?

一、数学课外阅读的素材的选择

1.我们正在读什么

小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应该读什么呢?什么样的书适合哪一年段学生读呢?这些问题应该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我校数学老师的讨论和总结,我们觉得低年级学生应该读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益智故事,还可以读一些中外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如果有文字障碍可以要求家长讲给孩子听。高年段的学生应该读一些有关数学史、课外趣题、中外经典数学问题、中外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的书籍,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陈景润等。教师或家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读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

2.我们将要做什么

数学课外阅读素材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文本,同时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体现数学价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发与小学生数学学习相适应的趣味素材是数学教研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从一年级开始在每一册内容中安排了若干篇“你知道吗?”的数学阅读小文章,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只对故事性的文章感兴趣,他们对“你知道吗?”的内容,只是按教师布置的要求,一读了之,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得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而遇到类似的情况,笔者都会让学生先从相关网站上收集和“你知道吗?”相关的资料,在课外阅读课中专门进行交流,并让学生来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资料最全、最有意义,这样学生就有很浓厚的兴趣去做这事,而且最后教师还把收集得最全的学生的资料编写进校本教材。

当前,有少量关于小学数学的文化资源能够供学生们使用,但呈零散状态,未成体系,而且基本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进度而编写的数学资源。为此,要想进一步开发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文化资源并使其得到推广,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正在分年级逐步收集资料,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做一个有心人。在平常的教学中,在备课时,如果能找到数学文化的相关资源,我们都会把这样的资料保存下来,希望通过几年的收集和整理能够找到相当多的与课堂接轨的并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数学课外阅读资料,为编写我校的数学课外阅读教材打好基础。

二、如何进行数学课外阅读

1.激发学习欲望 ,促进数学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在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此,笔者选择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教学“认识分数”时,在教学后笔者就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分数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全员参加了资料的收集,第二天交流时发现学生收集的资料之多、阅读范围之广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分数是因为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能分成整数个数时产生的;我国人民最先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后,印度人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分数;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

笔者在教学了圆周率后,学生对背诵圆周率很有兴趣,笔者适时地指出:在当下还有很多人通过记忆圆周率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有的人甚至能记到小数点后面六万多位,我们也可以定个时间来个班内比赛,让我们的同学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记忆力最棒。如此,不仅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另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社会阅历浅薄,很多与现实生活的问题,他们有时解决起来比较费力。例如,中国古代很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纸上先画一画来得出答案,并且告诉他们,在现代还有很多人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有更巧妙的方法。这时适时地介绍就可以完全将学生带入今天的学习中,并取得最佳效果。

2.合理安排时间,保障课外阅读的稳定开展

在我校,学生不仅会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还会进行数学课外阅读。为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在每周的早读课中挤出一节课来正常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并在每个单元结束的复习中,也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全班学生统一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阅读的效果。

3.巧妙设计课堂,将课外阅读和课堂有机融合

(1)巧妙利用数学课外阅读,导入新课

实践证明,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数学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笔者让学生阅读刘徽的割圆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伟大,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能解决这么高深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教师教学时引入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事例;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时,通过阅读有关赵州桥、天坛、故宫、法国埃菲尔铁塔等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神奇。

总之,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无比丰富的数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激起学生体验数学魅力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三、数学课外阅读的节日——“金银杏”数学节

为了让每个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阅读的快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应用数学,我校开展了以“玩转数学 智慧实践”为主题的“金银杏”数学节活动。

数学组的教师们根据各年段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数学活动。在这期间,我们开展了低年级的数学故事比赛,一、二年级的速算比赛,二年级的算“24”大赛,三年级的智力七巧板,四年级的数学手抄报比赛,三至六年级的趣味数学竞赛,以及《时代学习报》《小学生数学报》竞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数学课外阅读的氛围。

四、数学课外阅读的评价

实行课外阅读的多元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是学生阅读兴趣持久的动力。在评价时: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结果多元化。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数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层次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乐趣。面对数学课外阅读内容单一,材料挑选过于狭窄的问题,我们正在收集素材,积极为校本教研做好准备。从低年级开始培养,通过微信朋友圈将阅读的收获分享,经过二十一天为一个周期养成习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笔者数学
老师,别走……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