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工作室制”模式课程改革探索

2020-12-18 04:15张国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6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工作室创新创业

张国丽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热点,而工作室制模式是践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结合的有效方式。本文选取《咖啡调制》这一课程,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工作室制模式融合的角度,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浸入式工作室打造等多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作室;《咖啡调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6.030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教育部和國务院办公厅曾多次发文,强调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和改革上,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这样不仅符合国家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也满足新时代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工作室制”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教师、企业、学生共同组建工作室为依托,集学生技能实践实训、技能竞赛培育、企业项目开发与教师技能提升“四位一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系列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不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非常重视专业教育的创新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咖啡调制》课程,深入探索创新创业视角下“工作室制”课程模式探索。

1 《咖啡调制》工作室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打造咖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理念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主张将真实的项目引入工作室,根据项目需要形成的职业能力,设计相应的模块作为基础教学;再以项目为导向按照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融入的要求,重新整合,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导向、单元模块的教学内容。结合咖啡馆、星级酒店等的运作模式及创新创业要求,将《咖啡调制》课程分解为三大模块:基本理论模块、专创技能模块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

1.1 基本理论模块

基本理论模块整合了原“咖啡概述”与“咖啡基础知识”两个模块内容,新增“咖啡馆选址、咖啡馆功能布局与装潢设计”等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1.2 专创技能模块

专创技能模块整合了原“咖啡品鉴”“精品咖啡制作”“意式咖啡制作”三个模块,新增“创意饮品制作、客户关系沟通”等,并突出“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3 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

增设“咖啡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融入小组咖啡馆打造、校外咖啡项目开发、咖啡技能大赛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孵化等,通过真实项目,开发对接岗位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行业着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立足循序渐进与实战导向的教学过程

主张通过综合模拟的进阶实训和实战导向的项目实践,落实学生咖啡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历练,激发学生对咖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咖啡调制》课程专业技能教学过程可分为初级技能阶段、中级技能阶段、综合技能阶段以及实战导向阶段四个进阶式实训、实践阶段。

2.1 初级技能阶段

在初级技能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咖啡制作与品鉴的基本技能,包括意式咖啡制作、单品咖啡制作、咖啡的萃取与冲煮、咖啡的杯测与品鉴等单项技能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

2.2 中级技能阶段

在中级技能阶段,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单项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咖啡销售和服务、咖啡礼仪与点单技巧、咖啡杯的选择、咖啡风味分享技巧等的主要环节,通过情景模拟实训,灵活运用服务标准和服务技巧,进行服务创新。

2.3 综合技能阶段

在综合技能阶段,借助工作室平台,模拟经营环境,学生围绕服务员、吧台员、咖啡师、咖啡厅主管等岗位开展综合实训,使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实现“学习—实训—运用”的转变,学习目标实现“规范操作—情景运用—对客服务”的转变,岗位胜任实现“服务员—咖啡师—主管”的转变。

2.4 实战导向阶段

在实战导向阶段,要求学生通过真实性的情景实训,掌握咖啡馆运营。实战导向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1)咖啡馆调研、观摩、交流,通过探索当地的咖啡馆,观察咖啡馆布局、装修、菜单等,对咖啡师进行访谈,品尝咖啡,让学生对咖啡馆、咖啡师、咖啡等有直观的认识;(2)咖啡馆名称、品牌标识设计,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开设6个咖啡摊位,各小组自行招募员工,构建组织结构,设计咖啡馆名称、品牌标示等;(3)咖啡馆创意饮品及菜单设计、开发,各咖啡摊位先自行设计创意饮品及相应台卡等,通过票选,选出2杯作为工作室对外创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双创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2019-GX-525),主持人:赵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群视角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193455),主持人:杨波。

作者简介:刘恋(1989-),女,硕士,重庆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向等;赵凯(198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客户关系管理等。

意饮品产品,并完善工作室菜单;(4)咖啡馆文创设计,根据工作室每次文创主题,各咖啡摊位自行设计和美化摊位;(5)校园咖啡活动策划,定期开展校园咖啡周、咖啡集市、咖啡快闪等活动,完成相应策划及服务工作;(6)咖啡工作室运营,一是各咖啡摊位轮流进行校园咖啡经营活动,以真实的环境下锻炼和检验学生专业能力;二是以工作室名义做好对外的咖啡销售、服务推广、合作等活动。

3 采用“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主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教学与学习,实现技能与綜合能力的养成。以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为主,以企业实际项目来替代部分课程作业,学生通过参与咖啡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师生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发展定位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整体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以便他们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可持续的规划、调节与评价。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4 选取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主张评价内容情境化、过程化,评价标准科学化、公开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专业化。首先,《咖啡调制》课程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的,既包括课程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也包括工作室具体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其次,实践性课程决定了该课程考核评价以开放性模式居多,因此,统一、清晰、透明的评价标准便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取得较高的评价结果,以便巩固和提高相应的学习内容;再次,通过教师、行业企业专业、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完成考核评价,在考核学生的创意咖啡饮品时,评价其是否有创意,是否受消费者喜欢等,可直接由学生互评自评考核,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讨,点评不同作品中创意和吸引人的地方,分析其可实施性,提出不足之处,后在不同小组间评定分值,而在评价作品的专业性方面,由教师及专家参与;最后,由三方加权平均得到最后考核分数。

5 多方位构建浸入式工作室

浸入式咖啡工作室的打造既包括硬件的打造也包括软件的打造,既能实现学生即员工,老师即店长的角色转变,也能实现课程学习即生产销售过程的场景转变,这样才能呈现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场景,开展职业活动。咖啡工作室的打造首先从场地模拟着手,结合分组,形成1个咖啡主吧台和若干个咖啡摊位的模式,咖啡主吧台主要用于工作室对外经营、活动,咖啡摊位即一家独立小型咖啡售卖点,分配到各个小组,一小组即一个咖啡创业团队,完成咖啡摊位设计、咖啡制作、咖啡售卖、咖啡服务等系列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条件,也丰富了咖啡工作室文化氛围。其次,以工作室为主体,承接校内外咖啡活动,举办校园咖啡节、咖啡集市,承办校内外咖啡大赛等,进一步活跃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历练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再次,通过一个工作室,带一个实训营,孵化多个学生咖啡创业团队,结合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最终培养出多位创新创业人才。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将教学实践过程的落实与真实项目的运行等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新革,牛东育.“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44-48.

[2]姜国华.基于“双元工作室”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索[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8,(3).

[3]汪淼.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8,(10).

[4]郭红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品牌研究,2018,(3).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工作室创新创业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