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及对预后影响

2020-12-19 05:14伍少仪
大医生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肌瘤组间复发率

伍少仪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00)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妇科疾病的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育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1]。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会饱受疾病所带来的各种症状的影响,显著地降低生活质量。该种疾病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2]。而保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因此,临床常用手术进行治疗。而本研究将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展开LM治疗,并分析其治疗优势及预后质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术式分成LM组(n=18)与OM组(n=17),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者,有盆腔手术史、盆腔严重粘连者,有手术禁忌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就诊时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增多等临床症状表现。其中LM组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8.36±5.97)岁;病程为0.8~1.2年,平均病程为(1.01±0.11)年;子宫肌瘤直径为3~8 cm,平均直径为(5.90±1.61)cm;3例混合性、2例黏膜下、8例浆膜下、5例壁间;OM组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50.17±5.88)岁;病程为0.9~1.3年,平均病程为(1.03±0.12)年;子宫肌瘤直径为2~8cm,平均直径为(5.04±2.47)cm;4例混合性、3例黏膜下、9例浆膜下、1例壁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OM组患者在开展OM治疗的过程中,施行腰硬联合麻醉,在手术床上铺好消毒巾,然后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的下腹部做一个纵行切口,使患者的子宫充分地暴露出来,探查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形态、位置,然后进行常规切除[3]。切除肌瘤后,使用电凝法为患者进行止血,并使用加温后的0.9%氯化钠进行腹腔冲洗,之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LM组患者开展LM治疗,对患者展开全身麻醉,在手术床上铺好消毒巾,然后帮助患者在手术床上采取头低臀高位。在患者的脐部附近进行穿刺并建立气腹,并在患者的左麦氏点上做一个切口(1 cm左右),右麦氏点上做一切口(0.5 cm左右),然后将腹腔镜置入,仔细地观察患者的子宫肌瘤及盆腔脏器相应情况。使用单级电钩逐层切开子宫浆膜层及肌层至肌瘤表面,使用齿抓钳将患者的瘤核固定,然后使用双极电凝离断瘤体假包膜与肌瘤基底部。对于较大的肌瘤需要使用取瘤器进行粉碎后取出,对于小肌瘤则可直接剔除。使用电凝法止血,使用加温后的0.9%氯化钠进行腹腔冲洗,之后缝合切口[4]。

1.3 指标观察

①记录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与住院时长、首次排气与下床时间;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盆腔粘连、切口感染;③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存在肌瘤残留的情况,并对比6个月内两组患者肌瘤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与住院时长、首次排气与下床时间均短于OM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LM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OM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2例,盆腔黏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长(min)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总时长(d)LM 18 70.32±6.34 68.84±7.57 15.34±4.79 18.27±5.54 4.37±1.10 OM 17 102.21±5.87 90.38±9.91 24.71±5.68 29.17±4.79 6.63±1.55 t 15.416 7.252 5.287 6.210 4.99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率及疾病复发率

术后LM组患者未出现肌瘤残留,OM组患者出现4例(22.22%)肌瘤残留,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2,P=0.029);经过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情况,LM组疾病复发率为5.56%(1/18),OM组疾病复发率为35.29%(6/1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存在一定联系。据相关研究显示,子宫平滑肌细胞未成熟阶段长时间受到大量雌激素的影响,会缓慢生成子宫肌瘤。同时,性激素和生长因子会更改局部微环境,进而促进子宫肌瘤的生成,受到孕激素的影响会显著提升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且能够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壁中的雌激素受体(ER),以有效激活ER并加速生长和增殖子宫肌瘤细胞[5]。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更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此种疾病发病率,严重损伤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针对此种疾病,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然而此种疾病是35岁左右女性多发疾病,而大部分女性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虽然现阶段常用的OM可保留生育功能,然而手术治疗风险较大且极易残留及增加复发率[6]。因此,就需选择一种安全且能够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腹腔镜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手术治疗中,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视野。而将腹腔镜应用到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以全方位地探查患者的病灶,明确肌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然后开展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减少肌瘤残留,并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同时LM是在患者密闭的腹腔内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腹腔内部结构与空气的接触,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对患者脏器及内环境的影响[7]。同时LM相较于OM治疗,其气口更小,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并且LM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可以显著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与住院时长、首次排气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率、疾病复发率均短于OM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LM治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OM,其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LM治疗还可以缩小患者手术瘢痕,提升患者美观性,这也就致使该手术方式受到了众多年轻患者的欢迎。LM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将肌瘤完全消除,减少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与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LM治疗,可为医生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并减少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损伤。同时LM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可助患者快速康复,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肌瘤组间复发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