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12-19 05:14王永春
大医生 2020年17期
关键词:胶体金结核结核病

王永春

(潍坊市脑科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

结核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我国具有庞大的结核菌感染群体,可见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和诊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1]。就目前来说,我国结核病的诊断仍是一个难题,医生只能凭借患者的体征和痰涂片培养去分析患者的结核病类型,具有一定的误差概率。随着科技的提升,影像学的出现改变了医生的疾病诊断方式,使得结核病的检查更加便捷、高效,但由于痰培养需时较长,再加上患者的阳性反应率较高,所以仍难以在第一时间确诊患者的结核病类型。

结核病被列为免疫介导慢性疾病的范畴,当前最佳的诊断方式是免疫学检验,该方式已经在各个医疗机构中广泛推广[2]。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检验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认可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蛋白芯片法;第二种是胶体金法。蛋白芯片法又可分为三种抗体形式,即蛋白16 kD、蛋白38 kD和结核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任一形式均可确定患者是否被感染。胶体金色法的原理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缀合物可使得已经形成结合的结核IgG抗体表现为红色,所以颜色的变化就代表着患者是否被感染[3]。本研究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因结核病而入潍坊市脑科医院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差异化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分别记录差异化检验方法下结核病的阳性反应率数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因结核病而入潍坊市脑科医院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结核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35.54±10.02)岁,90例患者中,3例患者患有骨关节结核,5例患者患有结核性胸膜炎,7例患者患者结核性脑膜炎,剩余的75例患者为肺结核。同期另选取90例非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47.77±6.02)岁,对照组患者未患有结核病,27例患者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10例患者表现为尘肺,10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18例患者表现为肺癌,13例患者表现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例患者表现为淋巴结炎。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2002版《内科学》[4]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整个实验过程;③患者积极配合实验数据的采集;④患者未发现其它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②患者存在本实验抵触情绪;③患者不符合疾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蛋白芯片法 借助PBT-X2型芯片阅读仪(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搭配使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特异性抗体有三种,第一是LAM;第二是蛋白16 kD;第三是38 kD。以上三种抗体出现任一阳性结果就代表着患者为阳性,如果以上三种抗体检测结果均表现为阴性,就代表着患者为阴性。

1.2.2 胶体金法

借助迪比多试剂盒(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患者检测,通过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去分离结核杆菌膜蛋白,并在硝酸纤维素膜帮助下进行固定,此时膜下的结核抗原将与之前分离的结核杆菌膜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随后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缀合物可使得已经形成结合的结核IgG抗体表现为红色,所以,如果检测过程中出现红色斑点,就意味着患者为阳性,反之则患者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结核组患者来说,其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数据达到了71.11%,对应的比例是64/90,而对照组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数据为7.80%,对应的比例是7/90,结核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LAM数据中,结核组蛋白芯片法反应率为47.78%,对应的比例是43/90,蛋白16 kD数据中,结核组蛋白芯片法反应率为26.67%,对应的比例是24/90,蛋白38 kD数据中,结核组蛋白芯片法反应率为46.67%,对应的比例是42/90,以上数据对照组对应的蛋白芯片法反应率分别是 8.90%(8/90)、0.00%(0/90)、8.90%(8/90),结核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差异化检验方法下统计结核病的阳性反应率[例(%)]

3 讨论

结核病属于致命传染病的一种,其主要是由分歧杆菌引发的,可借助影像学或者显微镜培养法进行判断。在临床上,结核病表现出了低热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也出现了夜间盗汗症状,必须得到重视。当前来说,结核病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感染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必将危及人们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肺结核患病率数据为421/10万,菌阳患病率数据为171/10万,涂阳性肺结核患病率达到了154/10万[5]。由此可见,我国的基础卫生状况仍存在严重的不足,且群众不具备完善的医疗意识,结核病仍在继续蔓延。

对于结核病来说,群众需要做好有效的预防,而医护人员也应寻找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案。分枝杆菌培养是目前最常见的结核病诊断方式,其优势是精度高、操作简单,但其同样存在着培养周期长等问题,患者疾病的确诊需要等待6周的时间,患者正是由于漫长时间的等待才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了疾病的不必要传染。另外,影像学诊断也是当前的主流诊断方式,其表现为快速有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该方式对于小典型的症状无法诊断,形成了患者误诊或漏诊的状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方法成为了最佳的检验途径,其中最为认可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蛋白芯片法;第二种是胶体金法。免疫学检验方法既包含了影像学信息,又弥补了痰涂片培养法的缺点,检验效果不错。

蛋白芯片法又可分为三种抗体形式,即蛋白16 kD、蛋白38 kD和结核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任一形式均可确定患者是否被感染。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来说,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LAM,所以LAM角度的抗原性检测有着极强的特异性,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的菌落细胞壁也存在LAM,所以该方式并不能全完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与LAM不同的是,蛋白16 kD和蛋白38 kD仅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在其它的菌落中未发现,抗原性检测具有特异性,并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胶体金色法的原理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缀合物可使得已经形成结合的结核IgG抗体表现为红色,所以颜色的变化就代表着患者是否被感染。胶体金法的疾病诊断存在三个角度的优势:第一,结果稳定。血清中IgG的含量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不受细菌活力等的影响,最后的检验结果数据非常稳定;第二,使用方便。由于胶体金法需要高精度的仪器,所以检验过程中都是自动化进行,人工操作的部分较少,单次的胶体金法数据检验只需要十几分钟,使用非常便捷;第三,准确率高。不同于蛋白芯片法,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准确率高,这也是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原因。

本研究发现,对于结核组患者来说,其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数据达到了71.11%,而对照组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数据为7.80%,结核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LAM、蛋白16 kD和蛋白38 kD数据中,结核组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分别是 47.78%(43/90)、26.67%(24/90)、46.67%(42/90),而对照组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分别是8.90%(8/90)、0.00%(0/90)、8.90%(8/90),结核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胶体金法免疫检验优于蛋白芯片法免疫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方明等[6]指出,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的结合检测并不会大幅度提高疾病诊断率,所以胶体金法更佳。

综下所述,胶体金法对于结核疾病的诊断有着显著的优势,表现为结果稳定、使用便捷、准确率高,该方式可在以后工作中实施广泛的推广。

猜你喜欢
胶体金结核结核病
胶体金标记兔抗-维氏气单胞菌Lam B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优化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胶体金制备标记条件优化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