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

2020-12-19 05:32徐丹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目标

徐丹蕾

(广州市泥朵舞蹈艺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班级自我管理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参与、感知和内化,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为目的,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全员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艺术院校为例,分析了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班级进行自我管理。改进了管理模式,分析了改进后的效果和难点,提出了保证艺术学校班级自我管理模式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

一、班级自主管理的界定

对于“阶级自我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一些学者认为,课堂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感,反映学生的主观行为。学生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在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鼓励、自律、自我管理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更清晰的学习目的和更强的意识,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的主体性。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

1.自主组织管理。学生组织,顾名思义,成员主要是学生,虽然是独立的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建立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利益。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组织的努力,丰富多样的学校社团给学生的特长的发挥搭建了一个平台,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校园文化具有蓬勃的活力,将办学质量提高一个层次。为了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大连示范艺术学校通过德育部和团委的学习和决策,大力发展学校的学生社团。

2.自主生活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有两个部分,分为行动管理和时间管理。实施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具体的方式为以交谈的方式教学生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如在时间管理中运用帕金森定律,设定时间限制,消除拖延,立即组织和行动等。在管理上,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和谐生活,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团结进步的共同体,自我管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得以体现。

3.学习自主管理。学校教师擅长对学生进行行动上的鼓励,开发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在对自己有了全面性的认识后,他们可以在学习上建立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学习体系,勇敢地面对来自生活以及学习的困难,在成长中不断磨炼,在磨炼中不断地成长。

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艺术学校为例

1.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单极性。我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艺术教育系统存在许多的问题,“一言堂”是已经习以为常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对于班集体以及学生个人拥有绝对的管理主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意见得不到抒发,民主化的程度低,班级整体上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于团队意识也较为缺乏。而且长期处于管理下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教育者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均没有实现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依赖性较强。

2.班级管理目标的单一性。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班级集体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学习成绩在实行单目标定位的同时要相应结合多目标管理。在定位目标时采取多元化,将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目标,如身心健康等,给予相同的重视程度。学业成就的单一目标取向,是将学业成就作为第一顺位要实现的中级目标,这样不利于其他目标的健康发展。

3.班级管理评价的片面性。艺术学校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强调了各班级标准的统一,班级管理制度和行为要完全符合和执行学校的要求,学生要遵守学校的纪律,班级秩序要规范,成为严格的标准。衡量班级的工作,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而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性在班级中的发展却很少,负责全班事务,掌握控制学生的技能的人,总是能够在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安排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普遍。

四、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优化构建

1.设定科学合理的班级自主管理目标。目标管理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它不仅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理念。美国著名的管理科学家德鲁克认为,一个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通过目标,管理者必须领导下属,以确保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在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制定班级目标作为班级管理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个人差异,并应清晰和激励。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有群众基础,从而通过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努力实现每一个具体目标。

2.制定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制度。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由少数班主任或班干部制定的。这种“立法”缺乏群众基础,不易实施。它是通过强迫而不是学生自觉顺从来实现的。这与民主社会的要求大不相同,学生自尊心强,容易出现“顶牛”现象,引发师生冲突。研究人员指导学生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从“立法”“执法”到“合规”。系统管理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遵纪守纪意识。

3.实施班级组织管理。在学校层面,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等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指导职责,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校长是“CEO”,第一责任人,年级主任在整个管理团队中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主要的职责是领导和协调管理。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对管理有明确的责任。同时,也有学生会虽然对领导没有主导作用,但是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在班级层面,建立的管理机制要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特点,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最佳的水平。

五、结论

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是班级,班级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民主意识、实现健康身心全方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期间,班主任对学生的辅导作用不应该被漠视。其中,责任心的培养最为重要。班级自我管理符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班级自我管理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以教师为依托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师管理下的被动接受者的传统模式应该改变,承认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在发展过程中不忽视学生主体精神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目标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