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

2020-12-19 05:32陈笑夜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团组织就业指导共青团

陈笑夜

(南京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一、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求,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团结稳定局面,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稳步就业是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青年的生存性需要关注就业和择业(工作发展空间),发展性需要更关注青年的教育和成长。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大学生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诉求,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工作,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和人格特征的学生特点,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将青年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共青团组织周围,体会组织的用心和关心,从而有助于营造和谐向上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核心的领域之一。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正在从一个革命党的后备军转向执政党的助手,从一个管理型政府的帮手转向服务型政府的帮手。新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就要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思考青年的内涵、核心需要,从而更好地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定位。

共青团服务青年核心的领域有八项,其中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青年促进其充分就业,为青年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青年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同时激励青年创业提供相关支持[1]。借鉴以上对青年需要的研究,就业需要从未离开研究人员的视线。共青团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自身性质决定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3.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的力量。团的工作就是要把握广大青年的脉搏,要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面对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应当通过集成并创新性的开展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把就业指导融入团的日常工作体系中去,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增强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信赖和拥护的组织,从而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途径

1.以职业规划大赛为契机,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探索自己终身职业志向的第一步,团组织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职业发展的意识。团组织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在职业辅导中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为根本目标,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大学中文、理、工、医各学科全面发展,培养的是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团组织应努力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服务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思想。通过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让处于各个阶段的在校大学生主动探索自己的职业未来,当学生迷茫时,团组织应及时帮助他解决困难。例如,医学院的同学未来的职业道路并不局限于某家医院某一科室的医生,可以是走进西部偏远地区建立公益组织帮助更多的人;也可以与最热门的人工智能相结合,探索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新运用。总之,综合性大学的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要引导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从而实现多渠道、多方式、主动灵活就业。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共青团组织要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加强与基层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单位的联系,既要利用大学专业的优势,更要突破专业限制,输送更多的优质大学生去参加诸如“三下乡”“健康扶贫青春行”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并积极收集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辅导工作。例如,在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成立研究生支教团,每年向固定的乡村提供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建立对口扶贫项目,让大学生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中去。

3.将招生与就业相结合,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等教育发展应有明确的定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沿着大众化方向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高校定位不明,一味地追求发展研究型大学,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缺乏构建符合本校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是分离的,在招生季时只重视招生工作,毕业季时只重视就业工作,难以做到信息互通。作为一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学校各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应更好地联系和融合。就就业工作来说,高校的招生工作办公室应当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互通,建立学生信息系统,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在校重大事件轨迹,对就业服务的对象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有长期、全面、动态的了解,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从“进口”到“出口”,应有连贯式服务。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应建立校友信息库,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一是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提供了参考的榜样;二是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于团组织的信任和亲近,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保证了团组织在一代代大学生中形成持续影响。

猜你喜欢
团组织就业指导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