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0-12-19 05:32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题讲座基础课信息工程

董 滔

(西南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70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耳边常听到“创新”一词。国家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定为战略目标,企业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这使得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众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中,参与科研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参与科研对于学生的数学、英语等基础素质要求较高,这导致大一、大二的本科生在没有学完本科基础课程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参加。因此,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参与科研,同样也应该意识到学科竞赛、行业前沿讲座、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等,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因此,本文以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谈谈我校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获得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该专业开设初期存在的问题

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与其他专业相比要快很多,而且它在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的课程体系能够跟得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然而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目前还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新技术介绍较少,学生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2.长期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授一直没有走出以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通常都没有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去实践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学生在学完课程后,都只对8位芯片有一个基础认识,并不了解当前芯片的发展趋势,也不能够基于芯片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应用开发。

3.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许多IT企业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就业。此外,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实验硬件短缺、精力有限等问题,这进一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授理论基础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构建了“专业基础课—专题讲座—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为内涵的教育创新模式,通过科教合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构建“专业基础课—专题讲座—企业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于了解和使用新技术、新器件,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习兴趣,这就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我院构建了“专业基础课—专题讲座—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新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中主要教授电子信息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引入新的内容,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增加对32位和64位芯片的架构的介绍。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中增加了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专题讲座中,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每月举办行业讲座一次,向本科生介绍本领域的最新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内目前的发展进程以及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安排学生在大三下半学期到重庆艾申特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有限公司、长安汽车等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增强学生的实习能力。

(二)构建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为主的科研创新平台

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程中的知识点,实现学生对所需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介绍了ATmega16芯片的工作原理,在课程设计环节,我们让学生基于ATmega16芯片设计电路,编写程序实现植物自动浇水,通过这个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将电路设计、C语言编程和ATmega16芯片控制等多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改进环节,让学生基于市场需求,改进所设计的植物浇水系统,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我们鼓励和提倡学生在完成大一和大二的基础课程后,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掌握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例如,我院学生叶佳以第一作者的身份 成 功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SCI IF4.058,通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regular以及一篇EI论文,还分别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通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等期刊合作发表了4篇SCI论文。王丹阳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一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先后有两位本科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帝国理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培育科教合力协同机制,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为主题的科研创新平台和以“课程体系—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为内涵的教育创新模式,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科研活动和教学环节必须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实现科教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以市场需求和专业认证为导向,以行业内存在的实际生产问题为抓手,一方面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工艺实践、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科研训练等手段,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不足,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现所学专业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三、总结

通过构建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为主的科研创新平台和以“专业基础课—专题讲座—企业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中所涉及的编程技术、电路原理等相关技术和手段都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猜你喜欢
专题讲座基础课信息工程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介绍近期我国网络安全态势及《网络安全法》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