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养殖及其车轮虫病的防治

2020-12-19 05:32赵元莙唐发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虫病鱼体

周 倩,赵元莙,唐发辉

(重庆师范大学 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一、黄颡鱼的简介

黄颡鱼,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近年来,由于水体环境污染程度加剧及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黄颡鱼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市场上鲜活鱼供不应求;于是,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黄颡鱼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1,2]。由于天然纯种的黄颡鱼个体小、生长速率慢、且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种质退化等难题,因此,杂交育种以及其他生物工程与细胞工程遗传育种技术成为了提高黄颡鱼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的重要手段[3]。目前,市面上多数的黄颡鱼是杂交品系,且主要是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为父本所获的子一代杂交鱼[1]。杂交黄颡鱼的优势在于,在品系形态方面与母本黄颡鱼较接近,具备母本肉质细嫩、颜色鲜黄等特点;在生长速度和体型方面,则同时具有父本瓦氏黄颡鱼生长迅速、体型大的优势。除上述杂交黄颡鱼以外,全雄苗种或超雄苗种也相继问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纯种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与繁殖率低等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更大的收益[3]。

二、车轮虫的简介

车轮虫是一类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外寄生纤毛虫,广泛寄生或共栖生于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及两栖类的鳃、体表、膀胱、输尿管或生殖系统等部位,且主要寄生于各类海淡水鱼类[4,5]。根据Lynn 2008的分类系统,车轮虫隶属于纤毛门(Cilophora Doflin,1901)、寡膜纲(Oligohymenophora Puytorac et al.,1974)、缘毛亚纲(Peritrichida Stein,1859)、游走目(Mobilina Kahl,1933),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 Claus,1874)。目前车轮虫科共有10个属,共计400余种[6],其中水产养殖中的车轮虫病原大部分是属于车轮虫属的种类。车轮虫的鉴定特征主要为:个体微小;侧面观一般呈帽状、圆筒状或碟状等;虫体有口面与反口面之分,凸起一侧为口面,相对一侧为反口面。口面具有口围带形成口围绕度,此为车轮虫种属鉴定的主要特征;反口面具形态结构相似的齿体构成的圆形附着盘,似车轮状,故名车轮虫;该结构通常为车轮虫附着于宿主的临时寄生结构。核二型,包括一大核和一小核,大核多呈马蹄形,极少数呈卵圆形,小核球形或卵圆形;生殖方式通常包括无性的二裂和有性接合生殖[7]。车轮虫的传播通常为宿主间的直接接触或污染水体进行感染,并利用其附着于宿主,并随水体、水生生物及工具进行传播[8]。

三、黄颡鱼车轮虫病的现状及防治

黄颡鱼体表无鳞,仅在皮肤和黏液的保护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患病。寄生原生动物是导致其患病的常见且致病性较强的一大类病原。车轮虫作为寄生原生动物中一类病害性纤毛虫,通常在大量感染寄主时,会对寄主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同时会引起细菌、病毒的并发性感染,从而导致水产养殖中的经济损失[9]。多年来,研究者们都在寻求安全、有效的车轮虫病防治方法,但往往因地区差异以及车轮虫病原的差异,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文总结了一些较为有效的、适用性较广的车轮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1.车轮虫病的预防。鱼塘的消毒:在放养黄颡鱼前,可使用茶麸、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塘进行彻底消毒。鱼苗的挑选及消毒:放苗前应挑选健康无毒害的鱼苗,并对其进行消毒。提高鱼体免疫力:相关研究表明,在其饲料中适当添加某些中草药可以对部分寄生虫进行有效预防[10]。合理施肥:施肥量的精确把握,对于预防车轮虫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放养密度的控制:放养密度过高会因耗氧量高、饵料不足、活动空间小等因素影响鱼体的健康,故应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定期换水:鱼塘水体常会因投食、施肥以及鱼体的排泄等变得污浊,因此有排水条件的鱼塘,应定期换水。

2.车轮虫病的治疗。正确诊断:对患有车轮虫病的鱼体通常要观察其典型症状,但其治疗不能单以症状治疗,治病先治因。因此,除观察病鱼的症状外,还应结合显微镜的检查,以此防止因疾病的误判而导致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有病早治:一旦发现有鱼感染车轮虫,需尽快用药,以防疾病的蔓延。用药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渔药。据我国渔药标准,用于车轮虫病防治的标准用药有铜铁合剂、福尔马林、甲苯咪唑、氯化钠、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其他用药包括敌百虫、络合铜、中性红、抗生素等[9]。用药的时间和方法的适度把握:适当的给药时间及方法通常可使车轮病的治疗达到较佳的效果并避免药物对鱼体造成伤害。例如,给药前,应避免施肥与大量投放饵料,否则会使池水有机物含量增加,影响药效。给药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溶氧量高的时间段。此外,药物投放时要均匀,且应少量多次,使药物逐渐下沉,以免因药物集中在水体表面,而对上层鱼造成危害。

四、展望

根据当前市场对各类消费鱼类的调查来看,黄颡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鱼类之一,故黄颡鱼的养殖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及养殖前景。而车轮虫病是影响黄颡鱼健康养殖的常见病原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也是当前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为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努力寻求与完善车轮虫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找到高效低毒的药物治疗是当前鱼类养殖中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虫病鱼体
羊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川西竹林地生态养鸡放养密度筛选的研究
几种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春放鱼种的适宜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