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论视阈下的科学语言教学

2020-12-19 05:32朱菲菲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引力语法语义

张 彧,朱菲菲

(沈阳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一、语言建构论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1],使得人类能够区别于其他生物,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回顾过往,畅谈未来;语言是记录文化的载体,或准确或模糊地复写人类文明的进展,反映客观现实。语言常常被以“……的工具”的句法所定义,其前面被冠以诸如“思想的”“思维的”“交际的”“获取知识的”等不同的限定成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对“自然的实在”进行反映,然而对社会的实在,语言不但具有反映的功能,而且具有建构的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全面膨胀和泛滥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出现了对传统社会思潮的反对和解构,主张既定现象背后的多元化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认为意义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语词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不存在绝对的确定性。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中,语言被逐渐意识为一种多层级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语言与社会、文化、宗教、艺术、民族心理等相互作用。

虽然说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世界,但是如果没有进入人类的视野,没有被人类感知和利用,它对于人类来说,基本等同于不存在。只有被人类感知和理解的客观世界,对于人类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类通过亲身经历的感知方式获取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进而达到抽象理性的认知,而抽象理性的认知必然通过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得以表达、保存、传递[2]。此外,人类更多的是通过间接感知,即通过语言符号来认知客观世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记载、积累、传承、传播而获得。语言建构了人们认知中的世界。“人们既不是用语言去发现世界,也不是用语言去被动地临摹世界,而是用语言就世界达成某些约定……语言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建构的作用。”[3]例如,玫瑰一词在中西方语言里都可以被认知为美好爱情的语言符号,而“龙”这一语词在中西方语言中却分别指向不同的符号意义,建构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象征符号。玫瑰的语词与中西方社会达成相同意义的约定,建构了对玫瑰花相同的认知世界,而龙这个语词在中西方文化里却分别达成了不同的约定,进而建构了关于龙的两个不同的认知世界。“玫瑰”“龙”等语言符号经过语言实践的累积和沉淀,定型为文化符号,人们又利用这些文化符号去解读后来的语言实践,从而巩固建构了各自的认知世界。

语言建构论思想的代表人物Fairclough接受Foucault等后现代主义者关于话语建构社会现实的思想,形成话语既塑造社会又由社会塑造的辩证观点[4]。语言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建构的积极媒介,因此对话语的关注不是要从话语中透视出某种客观实体的存在,而是要分析话语如何不断建构社会现实[5]。

二、科学语言的建构功能

语言建构社会现实,科学语言建构了人类认知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所认知到的科学知识本身就是语言或符号的系统。科学的发展也是语言的发展。科学研究中不断出现抽象的科学概念、科学表述与科学语言的进化是一致的。韩礼德认为牛顿1704年出版的《论光学》可看作是科学英语的开端。牛顿首先使用了被动结构、扩展小句复合体和投射句,还采用了名词化,用名词来指过程[6]。到了18世纪60年代,普莱斯利的《电学的历史和现状》里,他使用了许多有关电的派生词和术语,也出现了名词化[6]。后续大量的科学语篇证明了这些科学语言进化发展的特点的普遍性。

以科学英语为研究对象,韩礼德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在科学语篇中,从语言的概念意义上讲,通过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彼此相同,这就是一致式[7]。一致式自然存在于自然语篇中,即动词意味着事件,名词意味着实体事物。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初期阅读儿童读物的做法正符合了语法一致式有利于儿童在人生初期认知一般的知识。但随着知识的系统化、复杂化,需要使事件、过程名词化,从而变成实体,进而演化成一种静态的事物或概念。例如,They learned to protect themselves.这一事件/过程,可转变为名词their self-protection。用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7]。与词汇隐喻不同,语法隐喻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而语法性状却发生了变化,是意义表达方式的变异。语法隐喻多数由长而复杂的词和词组构成,所以比一致式更具分量、更加严肃。隐喻式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种形式必然多用于正式科学语言文本中[8]。

例1:(1)This information enables us to form precise questions.

(2)This information enables the formulation of precise questions.

上例中,句(2)中的名词化使其更为科学文本所接受。

例2:(1)Reproduction with variation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life.

(2)Without reproduction,life would quickly come to an end.

(3)The earliest single-celled organisms reproduced by duplicating their genetic material and them dividing in two.

(4)The two resulting daughter cells were identical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pattern cell,except for muta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ne duplication.

(5)Such errors,although rare,provided the raw 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evolution.

(6)The combination of reproduction and errors in the duplic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 results in biological evolution,a change in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a population of organisms over time.

上例中,reproduction是reproduce 的名词化,这种名词化使得第二句更加简明、准确,第一、二句之间的语义的衔接更为流畅迅速,有利于线性的逻辑推理。第三句中的duplicating their genetic material所表述的动作过程,在第6句中转变为具有“实体”性质的名词,满足了科学论证各个概念范畴复杂关系的需要。以名词化为特征的语法隐喻有助于论证的展开,有助于展现科学术语、理论范畴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浓缩大量知识,进而简明扼要地构建科学理论框架,便于抽象思维。科学语言就其本质是一种用来构建理论的语言,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使理论语篇的产生成为可能[9],这也正体现了语言的建构功能。

三、语义引力与语义密度

语义引力和语义密度是一对非常有益于科学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Maton为了研究累积型知识建构的关键特点提出的。

语义引力,就是指语义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所谓语义密度,就是指语义的浓缩程度。引力和密度通常呈反比关系:引力比较强的话语其密度通常比较弱,引力比较弱的话语其密度通常比较强,而学术话语密度强引力弱。引力弱而密度强的话语成分构成语义波的波峰,即话语意义的难点[10]。语义波就是指知识既要能从抽象演绎到具体,也要能从具体归纳为抽象[1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难以用科学语言或本专业的科学术语陈述观点,常常是“白话”连篇。

教师在破解如何提高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可以借鉴语义引力、语义密度的理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适度语义波,将高度抽象的、意义复杂的语言表达形式迁移至日常语境中,用简单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进行解释、分析,如常用的释义(paraphrase)的方法,但如仅停留在释义阶段,学生仍旧无法加深科学语词的累积,此时教师应该再把抽象范畴、浓缩语词等从日常的语境中提取、归纳出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语言的表达特点,增加科学表达的意义潜势,提高科学语言表达能力,避免“白话”。

四、语言建构论对科学语言教学的启示

科学语言的教学中,教师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教学难题。在专业课学习方面聪明伶俐的学生在面对专业学术英语时一筹莫展,很多学生认为这是由于自身英语天赋不高,是语言学习的“笨学生”;面对含有大量专业术语的英语文献,很多学生畏难不前,不愿意深入研读;在学术写作方面,日常英语的措辞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英文摘要或论文中,学术表达能力浅显。在语言建构论的启示下,面对学生对科学语篇的“无知”,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语言建构认知世界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功能,不能简单武断地将他们归类为“笨学生”或“讨厌英语学习”的学生,而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对科学语言的“陌生感”,“距离感”,深度解析科学语言的语词和语法特征。

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反省为什么学生抵触科学语篇。科学语言谈论的是客观、权威、严肃以及没有人情味的事实,而普通的人际交往谈论的却是人类个性的判断、兴趣,价值观等,具有话题的亲和力。科学语篇有其大量的专业术语系统,也有其特定的语法和修辞结构。在教材的编写,知识点的选取,语言的选择方面,教育者可借助语义密度、语义引力等概念,科学编排教学内容,不可全部充斥语义密度低、语义引力强的科学语言,也不能一味加大语义密度,减弱语义引力,要在概念范畴和语境相结合的切合点上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话语。

猜你喜欢
引力语法语义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引力
感受引力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