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理论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

2020-12-19 05:32方正欣童海琴司慧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福柯话语权话语

方正欣,童海琴,司慧颖

(徐州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一、话语、话语理论与话语权

何为话语?话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人们以某种符号进行交流的手段,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这种交流方式,因此人们一般在符号学、修辞学的视角中研究语言的呈现方式,本质上是为了交流。就话语而言,语言只是其外显形式,只有那些“语言之外的东西”才能揭示其本质。

话语理论的创始人是苏联时期的文艺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在巴赫金看来,“话语是一种社会事件,不满足于充当某个抽象的语言学因素,也不可能孤立地从说话者的主观意识中引出心理因素”。在巴赫金看来,“话语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声息到信念都是宣告于世的,永远充满意识形态或生活意义”。巴赫金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话语与语言明确区分开来,并在意识形态与话语之间构建了逻辑关联,从此,人们可以在社会发展与权力控制而非符号学视角中看待话语。

将话语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极大影响的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福柯明确将“权力”因素引入话语研究中,在《话语的秩序》一书中,他第一次提到了话语与权力的结合,认为话语绝对不是一个透明的中性要素,话语其实是某些要挟力量得以膨胀的良好场所。福柯所谓的“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福柯眼中,话语即权力,这种权力虽然不表现为物理上的强制力,但却具有影响力、引导力甚至支配力,即“话语权”,话语权力的来源既包括自身的内容建构,即理论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话语主体与话语表达的方式,研究话语问题可以反映出主体通过话语主导人们思想、掌控或引导社会舆论的轨迹。而这种影响、主导、支配的“软实力”正是意识形态所寻求的功能,在任何社会,执政者必须通过意识形态建设来掌控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舆论。意识形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话语”的力量来建构自己的内容体系、扩大影响力、引导公众认同,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具有了内在的一致性,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理应成为现代社会话语权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挑战与机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分化,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反映在话语上,就是现代社会的三大话语体系:官方话语、草根话语与公共话语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内,较常发生话语的分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也指出: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进行,可以预见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人们在思想上的分歧就会越多,草根话语与官方话语保持一致的难度更大,执政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就愈加困难。同时,值得警惕的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西方往往会利用网络空间,控制网络信息,传播反社会主义的思潮,同时形成所谓“普世价值”的强势话语,网络上大量的受众已经按照西方的设计形成反官方话语的思维定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严峻挑战。

当然,有挑战也意味着有机遇。一方面,网络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话语体系上的丰富与创新。这是由于相较于资本主义而言,社会主义是一种更高层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更好的意识形态,在理论上具有完全的自恰性,它绝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削弱,反而会因社会的发展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由于网络已经重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即网络社会或曰虚拟社区,这一社会形态本身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益完善与创新的强大驱动力。另一方面,网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载体。话语权的取得与提升除自身的内容建设之外,技术因素至关重要,即福柯所谓的“怎么说”的问题。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官方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与认识的逐渐成熟,网络实际上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载体,尤其是融媒体理念的提出,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目前融媒体平台已经下沉到了基层,在网络空间内一扫原本的被动局面,建立了体系完善的传播网络与沟通渠道。

三、主体、内容、传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重维度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以B网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分享平台,等等,取代了原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网络进入自媒体时代。相应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在网络空间尤其是自媒体平台上提升话语的主导力。根据话语理论,应在主体、内容、环境三个方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1.主体建设。理论上而言,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是,“权利”不同于“权力”,话语要形成影响力、主导力,话语的主体建设是首要问题。在实践中,要提升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在虚拟空间内的影响力,这是主体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决定话语效果的关键所在。而理论工作者包括党政机关内从事理论研究与宣传的工作人员、各学校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党和国家对于这支队伍历来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先后参加“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和政府对这支队伍寄予厚望,但是,这支队伍中“一些人并不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没有好好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要较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常困难的事”;这支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不重视新媒体的作用,依然固守传统媒体,不能根据网络社会的发展丰富和创新相应的话语表达,影响了话语效果。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内容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指明了方向,因为一种理论能否产生话语权,从根本上而言,并不在于理论自身的构建,而是在于根据理论指引,能否在实践中发挥效用、解决问题、取得成果。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就要为群众提供精神指引。如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面临一些困难,舆论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公众被反意识形态的理论所迷惑,就需要首先检视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有脱离群众,不主动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如果在自媒体的虚拟社区内出现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声音,并使成员产生强烈的话语认同,以致排斥或不愿意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也正从反面说明了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及其传播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打造更加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与民众现实需求的传播阵地,着重强调实效性与感染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与老百姓生活的契合度。

3.环境建设。大众心理学说明:虚拟空间中的个人在虚拟社群这一群体中往往丧失或减弱个体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很容易被裹挟入“集体狂欢”式的舆论传播中去。一旦虚拟空间内出现大量的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负能量的话语,虚拟社群成员很难不受其影响,因此,话语环境建设对于虚拟社群话语的引导具有基础性作用。就目前而言,虚拟空间内多种社会思潮并存,虚拟社群受到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影响,因此优化话语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便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猜你喜欢
福柯话语权话语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