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可邑小镇视觉识别创新研究*

2020-12-20 06:53姜衡吴志昊席敬云南艺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观者彝族小镇

文/姜衡 吴志昊 席敬 (云南艺术学院)

一、案例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可邑小镇的视觉设计

可邑村原住民中彝族支系阿细族占99.6%,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同时盛行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因为地处群山之中,贫瘠的土地导致大宗农产品产量极低,收入微薄。随着云南省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建设特色小镇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契机。可邑小镇借助资源优势和宣传便利,开始萌生视觉识别创新的意识,尤其在标志设计、网站设计、宣传册设计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一)彝族情感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优秀的标志贯穿了整个视觉识别系统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品牌的塑造而深入人心,可邑小镇在标志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彝族阿细人的情感体现,以崇拜所表现出崇尚自然、追求天地人和谐等理念为核心,运用火元素和白虎图腾的元素共同构成标志的主体视觉形象,在形式感上,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表现出了彝族人的热情,围绕着一只威风凛凛的白虎,表现出了彝族人不畏艰难的品格。但是,单从设计手法上而言,可邑小镇的标志设计元素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没有按照标准化制图来完成,不利于后期延展和标志的形态变换,尤其情感表达上,更需要紧紧抓住阿细人的独特性。

(二)彝族纹样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彝族有着丰富的图形图案样式,运用现代设计思维充分表现,可以为视觉设计提供很多的思考素材和创作灵感,尤其是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审美特征上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光和人文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可邑小镇同样从图腾纹样中寻找灵感,但是常见的民族服饰和民族包无论在绣法还是在图案上没有考究又缺乏新意,因为缺乏高、中、低档区别,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如何将纹样元素充分运用到视觉表现中是可邑小镇在开发文创产品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话题,通过纹样展现彝族阿细人对民族文化、生活价值观念、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这是文创产品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三)彝族色彩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的色彩或是艳丽或是素雅,有的少数民族以对比色为主,颜色饱和度较高;有的少数民族以邻近色为主,颜色纯度较低,呈现灰色调。不同少数民族的色彩演变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一方面是因为自然条件和制作工艺的原因,使得色彩元素基本固定下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色彩源于古老的图腾,具有一定的寓意。而彝族崇尚黑色,视黑色为尊贵和吉祥,同时崇拜火,红色是火的颜色,通常黑红搭配,所以在视觉识别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可邑小镇,色彩元素在墙绘和服装服饰方面都有所体现,墙绘色彩元素主要运用黑色,绘制了阿细人的美好故事和建筑风貌,通过色彩和画面烘托了可邑小镇的氛围。但是,有许多商业宣传墙绘破坏了小镇的感官体验。从小镇服装服饰来看,将可邑标志融入其中的同时,却忽视了彝族阿细人色彩元素的特点,大面积黑色的舍弃缺少了彝家人的韵味。可邑小镇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传统色彩元素充分运用,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不难发现,可邑小镇已经具备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意识,但是在创新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没有合理融入彝族元素的现象,这将会影响可邑小镇品牌的发展。如何改进这些不足,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合理运用文化资源,突出创意的作用,才能更进一步推进可邑小镇产业化进程,可邑小镇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为其它彝族乡村小镇的品牌化提供借鉴。

二、思维创新:如何从“唯我独有”到“异域共赏”

“唯我独有”即彝族传统文化区别于其如何他民族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或者优势,特殊性是有利于发现创意的关键部分,以创意为关键,对彝族传统文化进行甄别。而彝族文化的优势部分可以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广为人知的一些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早已紧紧的与彝族相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可以更加顺畅的开发运用。“异域共赏” 即通过创意开发将彝族文化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参考体系内人们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元素,借助视觉创意的表现优势为形成产业打造品牌提供可能。

(一)重视彝族符号传递的感官体验

彝族符号如果能具备令人深刻难忘的感官体验,必须重视形式、意蕴和主旨的体现和创新,如果说形式需要视觉去捕捉和感知,那么对意蕴主旨的把握需要一个人的经验和思考等综合性的感官识别,视觉设计不能单纯的只是去安排图案图形,应该具备伴随视觉而来的整体感受,只有在将视觉信息内化之后才可以真正产生交流,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了传播的目的。

可邑小镇可以借助H5(HTML5)技术进行宣传,动态的网页随着互动而层层深入,巧妙配以阿细人的音乐,充分展示阿细跳月等传统文化,每个人的手机都变成了一个传播彝族文化的窗口。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也是一种新型体验方式,将彝族对于火的崇拜和图腾图案通过AR 技术表现出来,相应的制作成明信片、日历和背包等生活用品,只要用手机页面感受,栩栩如生的动态美景就展现在眼前,从而方便调动观者的文化记忆,彝族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美好的意愿让人难忘。

(二)满足受众对彝族符号的探知需求

视觉设计不仅仅只是让观者可以轻易识别出一个品牌,更重要的是对内涵的传递,观者需要运用大脑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获得心理认同,可以这么说,视觉设计是架构彝族传统文化与自我认知的桥梁,完成观者对于阿细文化内心理解和升华的过程。视觉设计中同样要营造出神秘感、幽默感等体验来吸引观者的探究,正如美国视觉设计大师弗雷德克说的那样“人们不需要‘无秘可解’的作品。”彝族符号本身带有的神秘感合理运用于视觉设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可邑小镇可以与云观博、支付宝AR 等品牌合作推出寻宝活动,将能代表小镇彝族文化的符号作为探寻的点,参与者可以根据提示找到并扫描,特有符号的内涵随之而来,整个“探宝”过程就变得充满趣味性,相应页面的视觉设计再加以用心,既让每个亲临小镇的游客参与其中,又用生动的方式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彝族符号设计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能够使观者通过视觉设计获得心理满足,那就需要找到观者的认知兴奋点和价值观,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营造深层次的意味,促使观者去深入了解,形成自己的直观印象,使视觉设计与观者的既定经验互相交流,让观者从中获得社会认同和精神诉求,这就需要在视觉设计过程中运用多元思维类型进行创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力图冲破旧有认知束缚进而探索或开拓全新认识的高级心理活动,主要由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组成,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同样可以运用到彝族文化的视觉设计中,发散性思维如同是“加法设计”将彝族元素有秩序性的进行融合,使其和谐来表达主题,传递情感,探索各种可能性。由一个图形元素开始,再联系内涵进行设计的过程多用发散性思维,比如“火”的视觉元素,会联想到火热、神秘、仪式等情感,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设计,就借鉴了“火”元素的意象。而聚敛性思维就如同是在做“减法设计”将彝族元素根据主旨做一定的筛选,逐渐收敛去除无效信息,使视觉表现删繁就简直接准确的聚焦,直抵心灵深处,从而让表达更有力度。彝族文化视觉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观者的心理反应和思维规律。总之,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会自动转化为适应当代的文化,更不会自然转化为产业。面对全球化浪潮,民族文化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情势。根据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可以总结出这么一条路径:精准扶贫(政策)→文化资源(事象)→文化创意(方法)→文化产品(商品)→视觉设计(传达)→文化品牌(识别)→文化产业(市场)→文化经济(效益)。视觉设计需要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现代设计方法将内容可视化表现出来,不止于图案样式的设计更在于民族文化的内涵,包括技艺传统和审美价值的发现和创造,彝族文化如何通过视觉识别创新展现其魅力,仍需要不断的进行思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观者彝族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彝族海菜腔
熊的小镇
端午节观龙舟赛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小镇(外一篇)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光影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