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二七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以郑州市为例

2020-12-20 14:15武艳敏左新粮
关键词:总工会工人精神

武艳敏,左新粮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正式打响,顿时形成一呼百应的燎原之势。深受压迫的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领导下,组成了力争自由、凸显人权、寻求组织的工会,向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正式宣战,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斗志和顽强拼搏精神。这次大罢工得到了全国广大工人阶级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广泛声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孕育了伟大的“二七精神”。京汉铁路大罢工距今已经90多年,在新时代下,发掘“二七精神”的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京汉铁路大罢工与“二七精神”的内涵

1.1 京汉铁路大罢工简介

以“二七大罢工”代称京汉铁路大罢工在历史研究中较为常见,这其实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1]。对这一点何学善以及方蔚、马桂茹等学者在论文中均有论述[2-3]。从组成范畴以及时间发展范畴来看,京汉铁路大罢工应当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二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二四大罢工”,三是令人悲痛的“二七惨案”。因此,“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称谓更具全面性与严谨性。

1.1.1 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

1923年,直系军阀吴佩孚割据一方,掌控京汉铁路地带,与英国政府沆瀣一气,为了满足私欲,压榨京汉铁路工人的应得利益。工人完全失去正常人应有的自由,人格亦是遭到践踏与侮辱,每天高强度工作超过12小时以上。然而,工钱买粮不足以糊口,裁布不能够遮体,加上总管、把头为了抽成不断抽取工人薪水,导致铁路工人无钱可赚,无权可享,完全沦为军阀统治者赚钱的工具。争夺权益、获取自由,已然成为京汉铁路工人心之所想、心之所向。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派先进代表前往郑州、江岸等京汉铁路重镇,为工人阶级带来了先进思想,帮助工人阶级组织工人俱乐部,极大地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短短半年时间里,京汉铁路沿线十几个地区相继成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工人阶级为获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也初见成效:打击了惨无人道的封建把头,赶走了统治剥削工人的法国厂长,打击了当时的反动势力,工人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为了聚沙成石,团结相对分散的铁路工人力量,1922年4月,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提出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总工会成立仪式。

京汉铁路工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使得封建军阀为之胆战,吴佩孚不再假惺惺地主张“保护劳工”,而是派出大批军阀包围会场,监视工人行动,以武力阻止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在党领导下团结起来的铁路工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冲开军警,涌入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在暴风雨中诞生。

1.1.2 “二四大罢工”

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让吴佩孚等人极其慌乱,甚至不惜以流血事件将这股势力打压下去。总工会成立后,直系军阀变本加厉地进行破坏活动,封闭总工会会址,占驻代表住地,捣毁、抢劫工会文件、财产,各地代表、来宾全部遭到吴佩孚部属的控制。面对困境,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紧急会议,约定于1923年2月4日正式举行京汉铁路全路段共同罢工。同时,《罢工宣言》中写道“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明确地申诉了罢工的原因和条件,表明了工人罢工到底的决心。

2月4日清晨,大罢工开始了。上午9时郑州罢工、上午10时江岸罢工、上午11时长辛店罢工,各站点接连不断!截至上午12时,整个京汉铁路像条死长蛇一样,一动也不动了[4]。

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了罢工宣言,揭露了直系军阀的丑恶面目以及人神共愤的罪恶,并且统一了“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罢工理念,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条件:撤销赵继贤、冯沄以及黄殿辰等的职务;退还掠夺的财物以及弥补损失;撤走非法驻扎在工会的全部军警队伍。各地工会纷纷围绕“罢工”组建了专门性组织,把京汉铁路沿线两万多名工人组成一个战斗的集体。总工会同时印发《敬告本路司员》以及《敬告旅客》等宣传单,帮助群众了解罢工真相,揭穿反动军阀的丑恶嘴脸,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

罢工斗争在全线展开,道清、粤汉、正太等其他线路的铁路工人,纷纷进行罢工,以实际行动声援京汉铁路的罢工弟兄。罢工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为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事业添写了浓墨重彩一笔。

1.1.3 “二七惨案”

直系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二四大罢工”进行了疯狂反扑。他们对罢工领导人进行严刑拷打、物质引诱;逮捕工人,强令开车;收买地痞无赖,制造假复工骗局;假借民意,以断绝粮、水供应的方式,驱逐、威胁罢工工人;还使用“调停”“宣慰”等各种卑劣手段,千方百计地破坏这次罢工斗争。但是,工人们立场坚定,斗争坚决,“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决不上工”[5]成为所有罢工工人秉持的信念。封建军阀的阴谋全都失败了。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出于自身利益,伙同湖北督军肖耀南以及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代表,掀起了一场令人发指的罪恶屠杀。各地工人面对屠杀奋勇抵抗,即使手无寸铁亦是无畏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有52名工人英勇捐躯,300多名工人身负重伤,40余名工人代表被捕入狱,超过千人在没有任何利益补偿的情况下被遣散[6]。这便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可谓触目惊心,社会群体纷纷对直系军阀惨无人道的行为进行谴责,并且对经历“二七惨案”的工人们表示拥护与关怀。中共中央正式发表了《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吴佩孚不仅是“二七惨案”的元凶,更是全国人民骂之、斥之、攻之、伐之的对象。毛泽东更是亲自表达了对京汉铁路大罢工受害工人的支持。他通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带动长沙市超过两万名热心群众举行游行,抗议直系军阀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暴行。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也纷纷采取罢工、游行、捐款和发表援电等行动给予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风暴和全国各地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广泛声援,汇成了一股宏大的革命浪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这次罢工斗争,还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同情和支持。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高度赞扬了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人运动,认为其代表着中国工人凭借无畏的精神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对京汉铁路大罢工给予了高度评价。苏联、日本以及朝鲜的工人阶级也对京汉铁路工人们进行了声援[7]。

1.2 “二七精神”的内涵

关于“二七精神”的内涵,学界至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说法。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二七精神”的最早表述是在京汉铁路大罢工的亲历者与领导者史文彬所写的《“二七”的精神是什么?》一文中,“罢工失败了,但只是表面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很大的!第一他只一次就揭破吴佩孚保护劳工的假面具,自后就没有一个工人相信吴佩孚了。第二唤起全国工友对付敌人,只有斗争之一法,舍此更无他道。第三号召全国工人的阶级同盟,以与统治阶级作战。第四在斗争中锻炼了自己,检查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作战的教训。以上四点就是‘二七’的真精神,直到现在,还可以做我们全国工友们的模范!我们如果有了这个精神,我们就不怕环境困难了,不怕敌人的强硬了,一切我都不怕了。”[8]

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党史专家曾宪林对“二七精神”进行了凝练总结,并将其概述为四个方面:“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主要表现在斗争目的明确,自始至终都是为自由、为人权而战;团结战斗相互支持,斗争中,他们紧密团结生死与共;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表现在一切行动听总工会指挥;不怕流血牺牲,在任何情况下,不为武力所屈,具有革命英雄气概”。[9]陈道源认为,“二七精神”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团结一致,严守纪律的自觉精神[10]。宋景濂认为,“二七”为后人留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就是力量、严明的纪律性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11]。饶庶将“二七精神”概括为:“团结、纪律、觉悟、奋斗”[12]。唐正芒把“二七精神”的内涵总结为:“英勇、团结、牺牲、奉献”[13]。

除此之外,2013年,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了京汉铁路大罢工90周年交流会,对如何发挥“二七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建设作用,进行了深层探讨。其中,铁道部党校戴文宪教授表示,虽然“二七精神”的核心观念一以贯之,但其在不同时间段有着不同方向的延伸。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七精神”体现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铁肩担道、勇立潮头的精神;建国初期,“二七精神”体现在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七精神”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改革开放时期,“二七精神”表现为改革、奉献、拼搏、争先为主要内涵的火车头精神[14]。仝华提出,二七大罢工过程中工人表现出团结奋斗、遇挫不馁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对我们现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14]。王永玺认为,信仰之坚定、精神之无畏、意志之刚毅、团结之强固、纪律之严明,是“二七精神”之体现[14]。钟雪生提出,二七斗争的伟大功绩表现出坚决彻底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万众一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性与集体奋斗的团体精神[14]。冯树海认为,二七斗争时期,“二七精神”表现为爱国、爱党、爱路、争人权、争自由的精神,新时代更应该是一种站在时代潮头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14]。

在众多有关“二七精神”内涵的表述中,如今应用较广也是笔者比较倾向的,是“拼搏、奉献、进取”[15]。另外,河南省总工会的一篇文章《气壮山河与“二七”的历史功绩》对“二七精神”进行了解析:坚决彻底、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战斗精神;万众一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性与集体奋斗的团队精神;由分散斗争到联合斗争、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革命首创精神[16]。

2 “二七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七精神”隶属于革命精神范畴,如今已然成为我党极其宝贵的历史财富。时代推移,初心不改,21世纪的我们不应该淡忘“二七精神”,应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完成新的历史使命提供指导和借鉴。

2.1 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现实启示

回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整体发展过程,其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中国共产党的有效指导。从史料角度进行分析,京汉铁路大罢工时虽然成立了工会,然而工会中并未出现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对罢工的领导只是在大方向上进行指导,对于基层工人的影响力不足。而且,实际中参与罢工的共产党员人数不足半百,这显然与庞大的需求不符[5]。综上可知,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比较弱小,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融入工人群众中,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领导工人阶级与强大的封建军阀抗衡。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推动国家快速发展,促进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遇难而克,遇险而渡。无数成绩一次又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立足于人民权益,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优秀政党。倘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励精图治以及无数共产党员的兢兢业业,绝不可能有当前傲立东方的中华民族,更不可能有步入小康、享受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2 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经典范例

“二七精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心怀群众、为民请命,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中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持续发展、积极进取、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一直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时代推移,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的变化,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会变。为了完成新时期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需要立足于人民,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为党的长期执政树立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新时期,需要坚定不移践行中国梦,重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保障人民利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人民幸福指数的快速攀升。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必须将人民放在中心位置,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基所在。未来必须进一步重视广大群众的重要价值,认可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进步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政为人民的公仆理念不动摇,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难题,避免纸上谈兵。真正将群众路线视为实践路线,在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下打造盛世中国。

2.3 为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从“二七精神”里,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对个人、阶级和政党的重要作用。心怀理念,身趋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幻,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决心。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明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成果,中国人民突破重重困阻,扎根革命,促进建设,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梦的发展与实现离不开科学信念的引导与支撑,因此,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坚定理想,夯实信念,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不惧怕,不退缩,牢牢秉持心中信念,肩扛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重担,脚踏实地,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

新时代,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城市也必然会发展成世界大都市。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的耸立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城市的崛起,还必须要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以郑州市的发展为例,针对郑州的现状,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发挥“二七精神”的导向功能,真正为城市拓展留住精神根基。

3.1 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二七精神”的网络宣传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已经成为主要的舆论阵地和宣传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是助力“二七精神”传承和弘扬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郑州市相关宣传单位应利用新媒体,加强对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精神”的网络宣传。一方面,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和“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关于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精神”的宣传文章。另一方面,对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相关史料进行搜集并分类整理,做成索引目录,方便学者研究。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及时宣传“二七精神”,让“二七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让那段斗争历史永远被人们铭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3.2 举办与京汉铁路大罢工相关的历史展览

历史展览是进行历史教育和学习的重要载体。新时期宣传和弘扬“二七精神”,需要借助历史展览的形式,利用实物、图片、模型、文字资料等展品,再现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历史,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感触和共鸣。郑州市建立的二七纪念堂以及二七纪念塔,成为郑州市一张鲜红夺目的革命名片,成为历史展览的重要场所。在这里,除了可以展览馆藏文物以外,有关京汉铁路大罢工的一些文史资料汇编和著作也可以进行展览。例如:《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史料汇编》《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二七”文献》《“二七”罢工的故事》《施洋文集》《林祥谦小传》《劳工神圣》等,都可以作为宣传资料,供参观者阅读。

3.3 将“二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主导课堂和党校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拓展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内容,组织学生学习京汉铁路大罢工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进一步领悟“二七精神”的实质。与纪念馆相距不远或者交通较为便利的学校,还可以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们去纪念馆参观,感受先烈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与此同时,要增强“二七精神”在党校教育中的传播力,进一步提升革命教育在党校课程中的占比,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和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立足于郑州市丰沃的革命资源,将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精神”引入课堂,重视“二七精神”,夯实“二七精神”,使“二七精神”成为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员心中的革命之光。

3.4 结合城市特点,创新发展“二七”红色旅游资源

1952年落成的二七纪念堂和1971年落成的二七纪念塔均是郑州的城市名片,同时也是郑州市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2006年,二七纪念塔与二七纪念堂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示出国家对其的重视。2017年,二七纪念塔红色基因再次得到肯定,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由此可知,郑州市在践行“二七精神”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物质基础,通过建立“二七精神”旅游线路,能够帮助更多群众了解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历史,帮助新时代的年轻人扎根红色土壤,洗涤心灵,增强对红色革命思想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另外,以打造的红色旅游资源带动对“二七精神”的学习,传播革命文化,培育新的时代精神。郑州市要充分发挥“二七”红色旅游资源,使“二七名城”的城市名片更加突出和响亮,更好地展现郑州市的红色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广“二七精神”,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的高度。

京汉铁路大罢工已经过去90多年,但是“二七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今后,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继续大力弘扬“二七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总工会工人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腾冲县总工会: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