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善治

2020-12-21 13:45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农村局
农村经营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晋江市协商集体经济

福建省晋江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57平方公里,辖13个镇、6个街道、395个村,户籍人口117.6万、外来人口102.4万人,其中行政村户籍人口78.7万人、外来人口72.7万人。近年来,晋江市坚持党建引领,以“三治融合”为基本方向,以基层议事协商为基本载体,全面开展乡村善治试验,全力解决乡村发展的“人、钱、事”难题,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人才反哺农村,解决“人”的问题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全力打通城乡人才壁垒,推动人才向农村集聚、助乡村发展。

一是能人来带头。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晋江市出台 30条措施,在全国首创农村治理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发展农村党员孵育机制,培养储备后备人才,引导一批懂经营、会运作、威望高的各界能人加入到乡村治理队伍。2019年村级换届中先后开展6轮协商,全市395个村党组织书记有近70%来自企业界、10%来自社会组织,“一肩挑”比例达42.8%。

二是专家作指导。注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围绕人居环境、古村保护、田园风光等重点领域,先后与18家高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引进了一批高端智库、专家学者。同时,创新开展“五微五营双创”活动,吸引大学生来晋创作实践,推行“一村一规划顾问、一村一法律顾问”,用专业指导为乡村治理保驾护航。

三是干部到一线。树牢一线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项目征迁、信访维稳、人居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大规模抽调干部驻村蹲点、驻村任职,全面推进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推行“一村一民警、一村一法官”,以“三治”融合思维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超过半数的机关干部都有农村基层经历,既助推了乡村发展,又锤炼了干部本领。

做强经济基础,解决“钱”的问题

资金保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晋江市坚持“输血是一阵子,造血才是一辈子”的理念,以党建引领改革,破解难题,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改革中坚持把协商贯穿始终,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收益权,确保改得动、有成效、群众有获得感。

一是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重点从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入手,探索实施了组团片区改造、旧村整体改造、生态景观提升、空心村盘活、产业带动和借地退出等6种宅基地综合利用模式。改革以来,累计盘活闲置农村低效用地1.35万亩。比如,梧林古村落通过征收闲置古民居,引导周边房屋改造提升,带动民宿、文创等业态发展,实现整体盘活;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通过整合万亩农田和周边宅基地,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城市生态涵养区。

二是让静态资产动起来。重点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政府、村社、专家、律师”四位一体推进,出台规范性文件,推动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确权到人。特别是针对外嫁、入赘和移居海外等股权认定特殊情况,专门进行协商议定。改革不仅明晰了集体产权,而且保障了群众权益。

三是让集体经济富起来。出台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九项措施,在项目策划实施运营中坚持群众参与、有事一起商量,探索市场经营、村企合作、资本投资等形式,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6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今年将全面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用于投建基础设施、兜底社会保障,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持续提升。

四是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抓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衙口花生、晋江紫菜、安海土笋冻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通过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年来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6%,改革红利直接装进农民腰包。

完善运行制度,解决“事”的问题

坚持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主要从“三个一”入手:

一是健全一套服务网络。全面规范村级组织权责,梳理业务、政务、服务“三张清单”,整合村务工作者、网格管理员队伍,在全省率先构建“一个中心、若干网格”村级运行机制,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二是制定一套自治章程。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制定一批有约束力、有操作性的村规民约,发挥“软法”约束作用,打造“草根宪法”。比如,乡风文明注重德治引领,以深化移风易俗为抓手,破除丧葬陋俗,遏制喜事炫富,引导企业群众“不比排场比公益”,把节约下来的开支捐赠给慈善公益,迄今慈善总会募得善款超34.8亿元,塑造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

三是形成一套协商机制。全面推行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强化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比如,结合泉州“强基促稳”行动,健全联动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员、律师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人民调解员就出现在哪里”,打通化解矛盾纠纷“最后一米”。在反复的协商中,也增强了群众的程序意识、规则意识,“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得到有效扭转。

猜你喜欢
晋江市协商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