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就脱贫攻坚多彩画卷

2020-12-21 03:19
共产党员·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朝阳市书记乡镇

在辽宁西部,10月的朝阳北票市东官营镇满目金黄,秋色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收割机、拖拉机等200余台(套)现代化农业重型机械设备正在作业,这些设备都来自“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孙欢牵头成立的海丰村农机专业合作社,2万余亩成熟的庄稼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集中收割,不仅助力当地貧困户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也使周边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机械化作业带来的高效便捷。

海丰村的变化,只是朝阳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生动实例之一。

近年来,朝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做到脱贫不松劲、攻坚再发力,紧紧围绕“配班子、强基础、聚合力、严督考、树导向”,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几年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成效振奋人心: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62个省市级贫困村销号,17.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9%下降到0.28%,全市剩余的7006名未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6万低收入人口的年收入全部超过5000元。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朝阳市召开,“朝阳经验”得到广泛推介。

道路畅通了、房子漂亮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善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多了、村民腰包鼓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在朝阳市,贫困渐行渐远,小康越来越近。

重点配强乡村书记

着力打造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

到今年10月,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老爷庙镇平房子村党总支书记魏春柏已任职4年半了。在他的带领下,平房子村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创办合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531亩土地种植菊芋,吸纳贫困户在内的社员195人,获得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丰收”。2019年,魏春柏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有什么样的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走势和发展方向。自实施“领头雁”建设工程以来,像魏春柏这样的一大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脱颖而出,这得益于朝阳市委把选拔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朝阳市委认真谋划部署,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逐县调度。市委书记带头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市级领导干部深入乡村一线专题调研,与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面对面座谈,集中“把脉开方”。朝阳市委还创新实施“组织部长抓扶贫”举措,重点围绕在脱贫攻坚一线选干部、强班子、聚合力、抓督导、促落实,把选优配强带头人贯穿基层党建、干部管理选拔培训、实绩考核全过程。

抓住了乡镇党委书记,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选好“领头雁”,对于打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至关重要。朝阳市制定出台了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任前沟通、任后备案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无任用调研,每年开展一次综合分析研判,实施跟踪专项考核,对不适应岗位的,坚决予以调整;对没有合适人选的,进行全市统筹。去年以来,调整乡镇党委书记85人,选拔40岁左右的市、县机关干部85人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其中党政正职34人,使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由47.4岁下降到43.9岁。

朝阳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朝阳市从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管理入手,着力选拔能带领脱贫、带动致富的村党组织书记,将工作不力的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创新实施“五个调整”举措,实现1343个村“一肩挑”全覆盖。坚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拉练观摩,连续两年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拉练观摩主题。通过典型引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领富带富内生动力,实现1343个行政村整体转化、整体提升。

“乡村兴,则朝阳兴”。朝阳市委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制定了“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标准,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且本人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在企业中占有一定股份并参与经营管理获得相应收益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打好乡情牌、亲情牌、保障牌,回引魏春柏等19名优秀的党员企业家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立足本土选,帮助张国锋等125名“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成功步入企业家行列,大力选拔本乡党员企业家到村任职,现已累计选拔李凤雷等201名本土党员企业家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截至目前,朝阳市已选拔“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345人,占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的25.7%,“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占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的89.7%。特别是结合明年村“两委”换届工作,朝阳市共确定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705人,其中致富带头人1682人,也为“企业家”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储备了“源头活水”。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朝阳市扎实开展“三强三富奔小康”活动,发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作用,推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党群共富,切实增强村党组织引领发展、带动致富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实现村强民富。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朝阳市委围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认真摸排,特别是针对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党员情况,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每人包1~2个乡镇(街道)开展排查,最终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43个。严格落实“一村一策”,逐村形成整顿方案,全部由县(市)区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采取“四个一”举措进行集中整顿,实现134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40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43名第一书记驻村、148个县以上单位结对,精准施策,现已全部完成整顿工作。

脱贫质量和小康成色是检验村党组织致富带富水平的“试金石”。朝阳市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跑招商、抓项目、上产业,累计直接或协助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00余个,现已完成产业项目落地678个,助推全市乡镇财政收入增长6.3%,打破了制约乡村发展的诸多瓶颈。协调市财政、农业部门争取省财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资金项目村150个、专项资金7500万元左右。大力创建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重点引导153个党员带头发展的产业项目开展创建活动,目前已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致富示范基地。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朝阳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发挥党组织在发展产业中的引领作用,重点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龙头企业、扶贫工厂、产业园、旅游景区、光伏电站等经济实体。组织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以扶贫资金入股、到经济实体就业”,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继而实现“上班不离家、进厂不离村、脱贫不反弹”。截至目前,累计领办创办2002个经济实体,吸纳1万多户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生产、工作。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现已达到1134个,占比84.4%,年底前达到100%;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现已达到40%。通过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朝阳市盘活现有资源,开发主导产业,迈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铿锵步伐。

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全员会战脱贫攻坚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朝阳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做到脱贫攻坚一线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小康路上不丢一户、不落一人。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人、一户、一个群体的事,必须动员各部门、企业广泛参与,坚持“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将人力、财力、物力都集中到扶贫一线上来。朝阳市不断创新扶贫举措,有效整合优势资源,积极组织118个部门与脱贫任务重的5个县、118个乡镇进行“点对点”包扶,并向每个乡镇选派1名第一副书记,专抓脱贫攻坚任务落实,重点帮助争取资金、发展主导产业、建设扶贫基地等。加强脱贫攻坚副书记的管理工作,使其与原单位脱钩,常驻乡镇包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汇聚强大力量,为部门与乡镇之间搭建起稳固的桥梁纽带。建立调度汇报工作机制,坚持旬调度、季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对进展差的、慢的,进行通报约谈。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累计帮助协调资金2亿元,直接投入资金5701万元,落实各类帮扶项目511个。

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2018年,朝阳市按照全省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的要求,先后选派了三批干部共1811人,实现128个乡镇、1343个村全覆盖。注重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带动帮助发展产业、引进项目、夯实党建。去年已落实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1463个,2万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落实推动乡村发展项目2000个以上。明确选派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职责,帮助乡村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做强特色农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的明确要求。朝阳市开展“万名党员携手贫困户奔小康”活动以来,市县乡三级4.5万名党员干部与8.5万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做好“四个帮助、一个宣传”,营造出凝心聚力、攻坚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全力帮助发展“到户扶贫项目”,协调各类政策资源,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以上的产业增收好项目。帮助整治环境卫生,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帮助完善规范扶贫档案,并及时做好动态填报和更新完善。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重点任务补短板。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改变“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的现象。

坚持真督实考

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脱贫伟业,史诗如歌。脱贫攻坚任务越是繁重和紧迫,越是需要“严”字当头,倒逼责任落实。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朝阳市以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督查考核,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市委“1+5”考核体系,专门成立督查考核组,对县、乡、行业部门、包乡单位、驻村干部、联户干部履行责任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做到“了解干部在一线、查摆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攻必取,战必胜。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还在于解决好各类问题,在于做好全程业务指导。朝阳市抽调35名经验丰富、熟悉扶贫业务的市直优秀干部和年轻干部,成立7个业务指导组,常驻7个县(市)区脱贫一线解决困难、推进工作。在普查互检过程中,走遍所有乡镇,走遍全部有贫困户的村,共发现并反馈问题1348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脱贫攻坚质量全面提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朝阳市面向脱贫攻坚领域成立执纪问责组,强化执纪问责,紧盯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开展问题线索排查、移交、处置、问责追责、报告通报等工作,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漂浮等问题,确保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朝阳市始终坚持树立鲜明正確的用人导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持续推行“五个一批”奖惩机制,做到干得好的提拔一批、表彰一批,干得差的约谈一批、调整一批,失职渎职的查处一批,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市县两级从脱贫攻坚领域提拔优秀干部367人,其中副处级干部32人;表彰先进集体653个、先进个人439名;约谈提醒126人,约谈驻村工作队36支;调整不胜任干部93人,其中调整乡镇党委书记12人,调整工作不力的村党组织书记240人,调整驻村工作队17支。今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朝阳市出台了十个方面31条具体激励措施,进一步树立了以脱贫攻坚实绩论奖惩的鲜明导向。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朝阳市将继续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朝阳精神”,啃下硬骨头、闯过大小难关、攻下“最后的山头”,书写乡村振兴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朝阳市书记乡镇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读书记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集书记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