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讲题说理能力

2020-12-21 03:43李雪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李雪艳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会解答数学题,如果问他们解题思路和答案的时候,学生却无法用语言陈述解题思路。解析难题的时候,有的同学能够推导出解题思路和答案,让他们把推导方法讲给其他同学的时候,哑口无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讲题说理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会说 会辩 会用 说理有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中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完整的、有条理、有层次、有依据的讲题说理能力)应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算理、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或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学生的讲题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

我经常思考:有的学生在解题时为什么“会说、会辩、会用”,而有些学生不行呢?我认为,究其主要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的孩子“缺乏完整的、有条理的、有依据的思维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影响,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教学方式“以练代讲”“题海战术”。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一般由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構成,用来说明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顺序,主要解决“怎么计算”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找到算理和算法,就是依靠对算理的透彻理解,提炼演算法并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完整地思考问题、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有依据地表达思考过程”,即把孩子们的“讲题说理”能力培养出来,学生就会在数学课上“质疑、追问、补充”,才能把知识的深度、思维的深度挖掘出来,最终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出来,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内部的联系、多学科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拓展出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学生说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子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依据),因为14和15只有公因子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讲理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说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说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说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说理。

例1.420÷3=( )时,引导学生说出420÷3的思考方法:300÷3=100,120÷3=40,100+40=140,也可以这样想:42÷3=14,14×10=140,这样学生通过几道题的练习,很快地掌握了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例2.在50米赛跑中,张明用了8.3秒,高强用了8.8秒,王华用了8.5秒,()获得了第一名,()获得了第三名。首先,我从题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关键句是“50米赛跑”,根据生活经验得知在一定(相同)距离内用的时间最短的跑得最快;然后我把张明、高强、王华跑步所用的时间8.3秒、8.5秒、8.8秒进行排列,最后得出张明第一名,高强第三名。

例3.( )÷( )=( )……7中,被除数最小可能是( )。

23 15 30

我从题中知道的信息是“余数是7”和“被除数最小可能是( )”,根据我们学过的定理“除数>余数”,比7大的数就符合条件,但是比7大的数有很多,再看题目要求被除数最小,要使被除数最小,除数也得最小,是因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从而确定最小的除数是8,那么商也得最小,除0不能做商那么1就最小,确定商是1,所以被除数=1×8+7=15,答案就选15。

例4.学校图书馆买来图书3500本,其中5/7放在阅览室,剩下图书的2/5分给五年级学生阅读,剩下图书的3/5分给六年级学生阅读。这两个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

1.读题,我从图中获得的数学

信息:

(1)要解决问题。五、六两个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首先求出还剩下多少本图书,根据“图书馆买来图书3500本,其中5/7放在阅览室”这两个已知条件就能求出。

(2)要求出还剩下多少本图书?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根据“其中5/7放在阅览室”的“其中”一词就知道3500本图书室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我列式3500×5/7=2500(本),剩下:3500-2500=1000(本)。

(3)再根据“剩下图书的2/5分给五年级学生阅读,剩下图书的3/5分给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剩下图书的2/5、剩下图书的3/5”知道这是把“剩下图书1000本”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我列式:1000×2/5=400(本)1000×3/5=600(本)。

除了这三个例子,还可以用我的列式是,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是因为……之所以;先……再……最后……等模式的语言,老师根据学生年级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语言模式给出范例。

2.讲题说理的步骤是:

(1)读题,获取已知信息,找到所求问题。

(2)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句、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根据所知信息的关键句、词来分析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确定思路方法、列出算式、分步说明道理(包括定义、公理、定理、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提出质疑、补充,讲题的同学语速慢,努力使大家听明白。教师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追问,达到讲懂、讲透,学生听明白的目的。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说理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讲题说理能力地培养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能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有必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题说理能力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