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嘹亮高声唱 美妙旋律常绕梁

2020-12-21 03:46吴艳青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低年段歌唱教学

吴艳青

[摘要]多声部歌唱能带给学生美妙和谐的感受。渗透多声部歌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从欣赏歌曲、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创编伴唱四个方面,引领学生了解多声部歌唱的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多声部节奏的声势律动,进行多声部音高的发声练习和多声部歌唱的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低年段;多声部;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17-0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多声部音乐是指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小学音乐課堂中常见的歌唱形式有齐唱、轮唱、领唱、重唱以及和声等。其中多声部歌唱会使人产生纯真、热烈的情感,带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在小学低年段渗透多声部歌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以苏少版二年级音乐教材为例,谈谈低年段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策略。

一、欣赏歌曲,了解多声部歌唱的表现形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应从“感知体验为主,听赏领先”的教学原则出发,以“听”人手,用音乐的手段去解决音乐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唱歌一般以齐唱和独唱为主,一堂课要是一直采用同一种歌唱形式,学生会感到非常单调,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让学生欣赏一些多声部合唱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引导他们比较合唱和齐唱的效果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让他们在多声部合唱的优美旋律中感受歌曲中饱满的声音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多声部歌唱技巧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两首《春晓》,第一首是由陈炳铮作曲的童声齐唱,一字一音,唱诵结合,齐唱时带给人的是整齐统一的感受;第二首是由谷建芬作曲的童声合唱,歌曲简洁上口,好唱好记,既有唐诗的韵味,又不失儿童歌曲的童真情趣,使人感到简约大气、优美动听。两首歌曲均为ABA式的三段体结构,A段是简洁的起承转合的一段体,对比性的B段以A段为基础发展而成,是以衬词“啦”构成的二声部段落,再现的A段则扩展了结尾句。教材提示学生要从速度、情绪、演唱形式和内容四个方面去感受音乐,因此,我主要通过聆听、体验、对比、演唱、表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欣赏这两首歌曲。我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随着音乐唱一唱,再谈一谈这两首《春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了让学生认识二声部合唱,我在播放歌曲时,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反复听谷建芬作曲的《春晓》二声部合唱的B段部分的音乐,用心感受和声的美妙,再去复听陈炳铮作曲的《春晓》,并说说在歌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当学生说歌中唱到“处处闻啼鸟”时仿佛听到了布谷鸟的声音“布谷——布谷——”的叫声时,我就让学生加入“鸟儿的歌-0布谷布谷”,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在此基础上,再唱一唱“哈欠的歌——0哈欠哈欠”“春风的歌——0呼呼呼呼”“花儿的歌——0啦啦啦啦”。然后,我让学生把打哈欠、鸟叫、风声、落花声加入到每一句的结尾,在歌曲的第二、四、六、八小节中体现出来,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简单的和声练习,与歌曲形成二声部。这样指导,使学生在轻声哼唱中体验到了多声部的和谐,获得了相应的感受。

选取声部比较明显的合唱作品让学生趣味欣赏,并把欣赏中获得的感受试着加入其他歌曲中哼一哼,唱一唱,使学生认识了多声部歌唱的表现形式,初步建立起和声的概念。

二、开展活动,训练多声部节奏的声势律动

多声部歌唱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节奏与旋律。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含有强烈的时间感、空间感和韵律感,各种节奏型都有各自不同的韵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学点,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多声部节奏的声势律动教学,对学生进行多声部听觉的训练。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过年我当家》时,我先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活动思考各个活动的节奏形式。

拍皮球:啪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拖地板:刷 刷 刷 刷 |刷一刷一|

切菜: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

设计好不同的活动节奏以后,要让学生采用走、跑、跳或拍打身体不同的部位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练习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哪一种方式是比较快的节奏,哪一种方式表现了慢的节奏,并进行组合创作,再进行节奏模仿,从中提炼出课本上所呈现的三组节奏型。接着,我将学生分为三组,每一组着重练习一种节奏型,自由创编声势动作,要求设计的动作简单易做,练习完以后小组分别展示成果。我则担任指挥家,点到哪一组,哪一组的学生就起立演奏本组所编创的声势动作。我先是一次点一个小组展示节奏,等学生熟悉了自己的节奏以后就逐渐加大难度,同时点两个小组,进行两个声部的律动,如果学生能够接受的话,可以同时进行三个声部的合奏。这个活动看起来有点难度,实际上先是每个小组进行声势模拟,熟练以后两组同时进行,进而三组一起进行声势模拟。每组学生都熟悉一个节奏,每个声部仅是两个小节的循环,这样每个学生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声势,在节拍上和大家保持一致,一起模拟的时候就能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

在播放音乐《过年我当家》时,我让学生仔细听辨作品中都出现了哪些声音。当学生通过仔细辨别,听出篮球、拖把和厨房里的声音以后,我启发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乐器,并且讨论刚才自己所创编的声势动作分别适合用哪种乐器演奏,如拍腿可以模仿出拍球的声音,用鞋底摩擦地面可以模仿出拖地的声音,敲击桌子可以模仿出厨房里切菜的声音。最后,我加入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并用声势动作演一下,再相互点评。

进行多声部节奏的声势律动练习,可以更直接地锻炼学生的多声部思维和多声部听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找出其中可以模拟的节奏展开训练,学生定能把握好节奏,为以后的多声部歌唱打好基础。

三、创设情境,进行多声部音高的发声练习

小学低年段除了单纯的识唱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简单的二声部和声练习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声的引入虽然难度较大,但是通过创没情境,把知识点融入相应的情境中,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行多声部音高的发声练习。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堆雪人”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堆雪人的情境。雪人先是手捧一个长音do,送给第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长音并保持;然后,雪人再送出第二个长音mi给第二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音;同样的,雪人再送出第三个长音sol给第三组学生,三个小组的学生一齐发音,美妙的和声就在教室里回荡。我用简单的手势指挥学生起唱、保持、停顿,多练习几次,学生就感受到了和声的效果。接下来我让雪人“发声”,学生则辨别音高。我在钢琴上弹奏,以5为标准音,听到比5高的音学生就起立,听到比5低的音学生就蹲下来。然后以1、3、4、6四個音为例,听到不同的音做不同的动作,从最初的听单音练习,到听双音,最后到和弦。之后,我结合课本中的歌曲《堆雪人》的主要旋律,播放面面,引导学生在看到“北风吹口哨”时唱“5 -3-(啦啦)”,看到“雪花把舞跳”时唱“3-1-(啦啦)”,当“北风”“雪花”一起出现时,就同时唱“5-3-”和“3-1-”。这样的音高练习能够避免单调枯燥的听音,在趣味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

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中学习二声部的歌唱技巧,低年级学生特别感兴趣。在美妙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对基本的和声有了感性的认识,还在和谐均衡的和声中获得了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创编伴唱,尝试多声部歌唱的实践活动

低年级的歌曲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给歌曲加入伴唱,从创编的角度人手,对歌曲进行简易合唱处理,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再让学生尝试进行多声部歌唱。

如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歌曲《锣鼓歌》的旋律简单,是四二拍,后十六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让歌曲更有推动力。歌中所唱的锣鼓点以“咚咚咚”“嘡嘡嘡”的“三击”为特点,锣鼓的拟声词穿插在歌曲中,曲调也随之变化。全曲洋溢着欢快、喜庆的气氛。我在学生唱得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一部分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分别用“啦啦啦”和“哈哈、哈哈”为歌曲伴奏来表现快乐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唱得更带劲了,把内心的快乐心情彻底宣泄了出来,同时学生也在无形当中体会到了合唱的魅力。我还变换形式,对《锣鼓歌》进行轮唱编排,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进入同一个旋律的演唱方式。我让一组学生先唱,另一组学生在第一组学生唱了两个小节以后开始唱,以此来锻炼学生两个声部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学生觉得这样唱很有趣,学习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了。

在进行小学低年段多声部歌唱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耐心和爱心中放声歌唱,让美妙的多声部歌唱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低段多声部节奏训练的教学实践探究[J].当代音乐.2016(6).

[2]周海鸥.小学低段多声部节奏训练教学分析[J].中外交流.2017(11).

[3]刘志华.小学低段多声部歌唱教学策略[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低年段歌唱教学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设计趣味化作业,促进低年段学生有效发展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小学阶段歌唱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