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教学中启导应关注的问题

2020-12-21 03:52朱大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现象数学知识

数学的“探究式学习”教学,一改过去哪种单纯地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学生为达到教师的要求而被动地活动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探求数学知识本身的规律,形成数学学习的情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去,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对学生的启导。启导得当,学生能以较高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之中,否则,便启而不发,学生的活动就会游离于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外,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在教学中要使自己对学生的启导获得成功,需关注下列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

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接触过众多的包含数学原理现象,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迹。其中一部分现象学生已经认识和理解,这些现象最能体现他们的欢欣与快乐。而另一部分学生未能认识和理解的现象,正是他们苦苦思索和探求的对象。教学中若能抓住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从欢欣的或者正在苦苦思索的现象开始探究,那么,学生参与的热情便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我们用生活中在门上斜钉木条的现象启发学生探究数学原理之所在。由于这一生活现象学生常见,而且几乎是人人见过,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懂得的学生急切地想获得老师的准许,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不懂的学生迫切地希望弄懂其中的原理,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不难。

从“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所见在人的认知中的份量。数学教学中,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和激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解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培养能力。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许多地方有数学知识的存在和运用。我们用来启导学生的现象最好是多数学生熟知的,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现象居住在农村的学生见得较多,而生活在城市、集镇的学生见得较少。有些现象成人很关心,而作为一名孩子的初中学生却是视而不见;还有一些则刚好相反。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现象,熟悉哪些现象,对哪些现象感兴趣,哪些现象所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他们不理解和正在探求的,进而科学合理地把这些现象用以启导自己的学生。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在编写上自然具有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初中数学教材也是如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某些章节的相互联系和许多知识之间的相互依存。在自己的教学中,由于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因此学生一般具有相同的知识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启导时,只要能很好地分析学生在前几章或前几节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及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找准启导的切入点,设计出来的启导便能得到多数学生的响应,并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探究者的角色。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简单图案》的教学,由于学生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弄懂简单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出图案中哪些图形之间存在平移关系,哪些图形之间存在旋转关系?有了教师的这一启导,学生定会积极探究,得出简单图案的形成过程与方法。

知识的每一次扩充都会在学生的认知中造成矛盾和冲突。教学中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如进行正、负数的教学时,教师手拿温度计,指着“0”以上的某一刻度,让一名学生观察,问:“若水银到此位置,温度是多少?怎样记录?”学生回答:“三摄氏度,记着‘3℃。”接着教师指着“0”刻度,问:“此时的温度又怎么记录?”学生回答:“记‘0℃”,然后教师的手指向零下5度的位置,问学生:“这时的温度又该如何记录?”此时,有的学生有难度,有的学生会用上汉字“零下”二字。教師发话:“若不用这两个汉字,用一个符号呢?”这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如上所述的实例很多,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纵观各册教材,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及他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情况,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性地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引导人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某种活动中去。但每个人并不是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同一事物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初中学生也一样。只有那些在过去的生活中曾经激发学生意志的东西、给学生强烈刺激的东西、或者迎合学生志趣的东西学生才会感兴趣。教学中,对那些在学生看来较为枯燥的数学内容教学,切忌强行“填压”。教师备课时应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泊接起来,精心设计启导学生探究的方式方法,便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经济时代,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商品打折、银行里的存款等都很感兴趣。在进行方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剖析商场里各种商品打折销售的现象,激励学生对方程教学的探究热情。如,“某服装销售商将进价80元的服装对外宣称打八折销售,结果他仍旧盈利20元,问他的标价是多少元?”学生参与活动的性兴致很高,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懂得方程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相关。

每一节课的数学教学,每一次数学活动,事先教师均要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启导的设计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四、关注主导与主体间角色习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角色”习惯将直接影响到新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学中有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参与探究活动的激励,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却不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动性很低,对教师的启导便无动于衷。那么新的教学中,要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方法,并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逐步引导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

又如,过去的教学活动中,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一般是在集体合作中完成的,独立探究进行得很少,缺乏独立探究的能力,那么新的教学活动中,一旦要求学生独立探究便困难重重等。针对这种情况,新的教学设计中,不要急于同这种角色习惯完全绝裂,而要走一条渐进的路子,在集体合作中培养独立探究的意识。如果完全撇开学生的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你的启导必将得不到学生的响应。

五、关注过去教学启导中的经验与教训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启导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比如,有哪几次启导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又有哪几次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成功或失败原因是什么?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期灌输式教学形成的被动呆板,还是自己的启导设计得不够精湛?启导不成功自己又进行了何种努力,努力后的效果如何等。教师应对这些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积累成自己的教学财富。只有关注以往启导中的经验与教训,才会在下一次的教学中让自己对学生的启导更加现实有效,使学生进入探究的殿堂。

数学教学中要促成学生探究性地学习,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启导,而每一次启导要收到实效,更是需要教师关注被启导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自己精心设计的用以启导学生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作者简介:

朱大新,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当阳市,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湖北省当阳市淯溪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现象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