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视频课资源的应用与再应用

2020-12-21 03:55王世达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0年16期
关键词:空中课堂资源交流

王世达

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上海从3月2日起开始“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此次“空中课堂”的视频课是由上海市级名师集体完成的优秀教学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广大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

本文,笔者以上海市普陀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和在后续教育教学中对视频课的应用为例,总结视频课资源的应用模式、方法等经验,并思考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创新应用视频课,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视频课资源的应用

笔者将视频课资源的应用界定為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教师、学生对视频课资源的应用。它在课前教师的备课、课中师生的观看学习、交流互动中的分层教学和课后的复习回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课前教师的备课资源

上海共有地图版、华师大版、多飞版三套初中信息科技教材,视频课在设计和录制时采用了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兼顾进度的思路,完成的视频课内容并不和任何一套教材完全相同。为了做好线上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天登录平台观看视频课,成为教师们备课的必选途径。

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预估学生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并做好相应准备;有经验的教师还会思考如何对视频课的学习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还有的教师会根据视频课中的思考与任务要求,提前为学生准备好作品素材或半成品等资料。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应用好网课资源进行有效备课,才能真正落实教学要求,并为后续的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师生共同的学习资源

视频课将日常一节课40分钟的知识传授压缩在20分钟内完成,一般还会有3~5个需要学生思考或实践的小任务。有些学生反应较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教师则往往不知道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就会给后续的交流互动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一周“空中课堂”的实施后,部分教师尝试在思考与实践任务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语音功能,提醒学生重点从哪个方面思考,任务完成中可能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时,教师还开始重视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留言区的反馈留言,做好问题记录,准备好针对本节视频课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找出集中问题、典型问题,在后续的交流与互动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交流。

3.交流互动中的分层教学资源

在交流与互动环节中,原班教师会对学生集中问题、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对个别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辅导。但受网络带宽和平台功能限制,教师很难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间也很难进行有效交流。因此,教师们充分应用现有的视频课资源,在备课时将视频录下来,挑选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或思考任务裁剪成若干个小段的微视频,在班级群内播放。没有问题且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更高阶任务,存在小问题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视频片段,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则由教师进行辅导。应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辅导更具针对性,进而提高了交流与互动的有效性。

4.课后复习回顾资源

在当天的线上课程播放后,教师可下载视频,将依旧存在的集中问题裁剪形成视频切片,在下一次“空中课堂”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拾遗补缺。

在居家学习阶段,区域教师们对视频资源的创新应用,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线上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视频课资源的再应用

笔者将视频课资源的再应用界定为学生们返校复课后,教师、学生对视频课资源的应用。尽管学生已经正常上课,但“空中课堂”的视频课程还是按照课程表继续播放,师生们依旧可以观看和下载相应的视频课资源,并在学业考试准备、制作微课资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

1.学生返校复课后的复习资料

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在返校复课后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参加信息科技学业考试,时间紧张。因此,视频课资源无疑成为帮助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工具。

从实践来看,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指导有需要的学生回家后观看视频课的复习课,记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再找教师答疑。二是通过对历年考试真题的分析,寻找出现频率较高,且前期“空中课堂”学习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再将视频课裁剪提取为视频切片提供给学生进行复习。

2.提取精华制作微课供日后教学使用

“空中课堂”的视频课还能在后续教学中继续使用。将一节20分钟的视频课按照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切割成若干个4~5分钟的微视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任务进行适当调整,再配套增加学习任务单、评价表等资源,就可以形成一套微课资源,在日后的教学中长期使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将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学习视频课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视频课由市级骨干教师拍摄而成,可以作为优秀的示范课,供广大教师学习。区域教研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两种应用方式:一是要求全体教师开展对视频课Scratch模块化编程的学习。视频课中,授课团队将Scratch作为第一、二单元,共录制了8节课,完整包含了变量与运算、事件与响应、侦测模块等内容,为后续学校教师实施Scratch教学提供了样板与范式。二是要求职初教师通过对视频网课的观摩、教师语言表达的整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学习,发现自己与专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快速成长。

三、网络视频课资源的思考与展望

1.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空中课堂”的实践是一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尝试,网络视频课则为这次尝试提供了核心资源,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为将来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学习奠定了基础。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应用网络视频课资源或自制视频课资源,借鉴“空中课堂”实施中的经验,尝试将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入学科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与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教材指定学习内容与创新拓展内容的有机融合。

2.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空中课堂”的网络视频课让全市学生都能够同等享受到市级名师的优质资源,从而缩小了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空中课堂”实施中先集中观看视频课,再由原班教师组织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又可以理解为双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两者都为未来教育资源均衡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开展对“空中课堂”不同教学模式效果差异的研究

根据笔者对所在区域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区域中有72.5%的初中学校采用了先集中观看视频课再交流互动的模式,但也有27.5%的初中学校采用了全部由原班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学生学习效果中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的差异在哪里,不同模式更适合哪一类学校、教师、学生,两种模式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4.不断丰富配套资源建设,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本次“空中课堂”准备时间仓促,仅仅录制了视频课并通过各平台发布给学生观看。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线上教学平台具有能够记录学习数据的先天优势。如果能让学生登录平台学习,就可以记录下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教师发布问卷调查的结果,乃至师生交流过程中的文字语音。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就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实现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猜你喜欢
空中课堂资源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资源回收
交流平台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交流平台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高职院校“空中课堂”网络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