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2020-12-21 03:53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0年15期
关键词:南京市校园智慧

智慧校园建设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2019年,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工作正式启动。50所中小学、10所高校被认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引领作用,近期推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巡展,以期总结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的几所学校,看看他们的智慧校园创建之路。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中心)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南京市智慧教育体系。

从2016年开始,按照“标准化建设、均衡化推进、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南京市加大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步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京市近几年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2019年底进行的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审核认定中,南京市上报的5所学校均获得“省级示范校”称号,并名列前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全E教育 勇于争先

锐意实验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南师附中)教育文化的基本特色。118年以来,南师附中一直走在课程创新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前列。南师附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道尔顿制实验、“六三三”学制改革,奠定了学校在现代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南师附中又进行了选修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必修课程分层次教学等课程实验,建立了个性化、多样性、可选择的课程结构,为国家高中新课程的确定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2020年,南师附中成为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自2015年开始,南师附中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初步构建起全E教育生态系统,努力实现课堂数字化教学,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形态,实施“简单问题深度思考”的教学策略,在推进“知识化教学”向“思维化教学”的转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范例。

学校在等保2.0安全体系框架下,将全面构筑智慧校园整体生态,实施以科大讯飞基础平台为基础数据中心,辅以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按照智慧教育、智慧管理和智慧环境三大领域同步统筹推进。

学校在智慧环境层面安装超星阅读屏终端,引进亚马逊Kindle电子图书,加强Surface、微课制作小设备的培训和应用研究,为学校积累丰富的微课短视频;朗读亭的引入为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提供环境支持;配备的视频会议系统,为学校和其他分校视频互动提供有力保障,使南师附中集团运作效率更加高效、便捷。

学校与科大讯飞合作,定制符合南师附中特色的OA平台。学校先后部署了新课程选科分班排课系统,选修课选课系统,成绩分析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正在完成与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接)。

学校承担的省级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构建普通高中全E教育生态系统——基于‘互联网+的学校教育行动”现已结题。教师在各种案例评比、赛课等活动中获奖,对外开设专题讲座并发表论文30余篇。学校获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的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卓越学校”称号,获“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先进单位”称号。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和南京市工程技术创新课程基地项目,目前学校已建成专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初见成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是由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和建邺区教育局于2014年6月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与附中本部及新城集团兄弟学校实施科研一体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学校重点打造智慧校园。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具有机器人室、3D打印室、STEM创客室、数字化实验教室、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等信息化装备,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初步实现学校管理智能化,数字智能班牌的使用让学校安全管理、德育管理等变得智慧化。推进BYOD新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使智慧课堂普及化、常态化。“智慧校园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及策略研究”“移动学习环境下互动反馈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得中央电教馆课题立项,“数据驱动下的ICT与数学学习融合的设计研究”获得江苏省教研室第十二期课题立项。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已初见成效:推进BYOD改善学习数据,促進教师数据思维的发展;运用学科App和教学辅助软件开展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平板的交互性和展示性,增强学习体验,丰富评价标准。

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荣获“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称号,2017年被评选为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20年被评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师生近年来在各项信息化竞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智慧学习,做快乐小主人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以“小主人教育”为主题,以“快乐做主人”为核心理念,通过将校本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优化教育情境,努力构筑“人在中央”的智慧校园。

一、专家引领掌控信息化基础建设大方向

2017年创建智慧校园伊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戚韵东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带领教师们走出去,参加各级信息化培训;同时把专家请进来,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把脉。

学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室内LED灯照明、触控一体机、智能教学扩音一体机、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电子班牌、公共区域阅读终端、全自动录播教室、创客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等各专用室配置齐全。

在做好信息化硬件保障的同时,学校还定制开发了基于企业微信号的管理平台,真正做到学校管理领域全覆盖,并与市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对接,为后期应用预留接口。

二、多功能“发布台”展现师生快乐生活

学校微信服务号与Web网站对接、微信订阅号与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校内动态及时发布。开通了“琅琅读吧”微信订阅号,由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领衔,开展阅读推广公益项目。

在琅琊路小学,信息化手段为“小主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机会与舞台,每周一次的“琅琅丫丫”发布台,学生通过触控一体机和移动音箱展示才艺;每月两期的“小主人讲坛”,学生采用音视频、现场展示等方式展现所长;学生通过班级微信平台推送学生作文和学习所得,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智慧工具助力智慧课堂

数学课堂重在思维,教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可以将思维过程线性化;体育课上,教师使用短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难点;科学课上,教师巧妙利用数字化设备,拓宽探究思路,增强实验效果;音乐课上,学生利用iPad“库乐队”软件自由编创音乐。在智慧教学推广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收获累累硕果

琅琊路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特色是“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构。该平台是以“早知道”“会安排”“能落实”“有反思”为学习模型,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积极探索以工具驱动学习、以工具撬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智慧校园下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构”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其项目研究作为典型案例入选《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白皮书》。2019年,该项目接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调研指导,被评为“优秀实施项目”。同年11月,在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面向全国进行分享,并在全国愉快教育实践研讨活动中进行了成果发布。

◇南京外国语学校◇

注重实践 引领前沿

南京外国语学校(下称南外)是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于1963年创办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基于文化基础与批判思维力、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力、现代人格与社会行动力、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核心素养,学校构建了包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及荣誉性课程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

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方式和工作推进机制的创新,创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环境,提升教师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一、领导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

为切实做好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邹正、书记刘前树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规划智慧校园发展方向和建设项目。为使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任命教学保障处主任为首席信息官,每门学科均由教研组长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各个职能部门都有一名人员专门负责推进部门信息化工作。

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学校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继续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教学项目,英语教师费诚和物理教师乔兰分别运用科大讯飞教学平台等对全校教师开设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教学示范课。学校2016—2017学年论文报告会暨第17届教育论坛以南外校本课程的信息化、国际化、本土化实践探索为主题,引领全校教师共同学习。

在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创新智慧校园管理模式。2018年,学校着手建设智慧空间管理系统,在“新高考”“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学校开始探索智慧空间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空间和教学服务进行升级、创新。

二、学校加大投入,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2017年,为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确保成功创建智慧校园,学校投入650万元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项目,包括网络中心改造、校园IP数字广播系统改造、校园电视台音视频媒体改造、数字图书馆升级、远程视频教学会议系统建设等。

2018年,学校投入800多万元,完成智慧校园第二阶段的建设。为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学校对数据中心的防火墙进行更新,部署了上网行為管理系统,实现实名制上网;对全校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按照南京市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认真清理教育移动应用程序工作;对网络中心不间断电源系统实现了扩容,确保网络中心安全,保障学校各项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建设智慧校园移动教学系统,将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改造,为全校教师配备移动教学设备。同时,为加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对校园电视台演播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虚拟场景,拍摄精品教学资源,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019年学校持续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完成校园管理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对学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需求,开发了系列应用软件平台,真正实现校园办公无纸化、移动化;对学校的安防监控系统进行了扩容和升级,监控视频存储可达到90天。

三、勇于探索实践,坚持创新树立典型示范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教学环节上,学校要求教师上课时按照内容和实际需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所有教师采用电子备课的办法,所有教案实现电子化。在确保大方向统一的前提下,为实行个性化教学,学校提倡教师二次备课。目前,学校正在提倡广大教师将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及时上传,以便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质优量大的教学资源。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后备人才是新世纪以来南外的努力方向,学校创新性地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荣誉性课程三个梯度着手,开展融入全课程的“STEM+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立体融合”。

学校通过聚焦人才培养、构建融合课程体系、组建教师团队、创新联合教研模式、联动社会资源、创新联合培养机制等途径,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也不断加强。

◇南京市中华中学◇

打造智慧环境 建设“云端中华”

中华中学是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120年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信息化传统,为学校争创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度重视,科学应对

1.立足长远,总体规划

学校充分把握发展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和分管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有计划、有步骤、有规范地建设智慧校园项目,并多次聘请专家莅临指导,积极做到“调查—座谈—论证—制订方案—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水平,为学校质量提升和效益最大化提供支撑,为学校大发展赋能。

2.教研结合,课题引领

学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的研究”和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智慧学习空间下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为引领,以“六个一”任务为抓手,驱动实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并于2017年12月顺利结题。学校多次开展省、市级专题展示和研讨活动,开设50多节市级以上展示研究课,发表课题研究论文10余篇,研制了e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认证两项,获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教学实验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培养了一批教有特长的队伍。

3.骨干示范,勇于实践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教育局先后启动有关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学校作为南京市普通高中唯一的省市双重试点学校,率先参加实验,持续至今。参加实验的教师、学科、班级已由最初的不足10人、生化政地4个学科和起始年级的个别班级,扩大到后来的几十人、高考所有学科和全校所有班级。学校成立了智慧教学中心组,带领师生开展有效学习、培训与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探索智慧学习空间下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方式。

二、服务需求,提高实效

1.打造高端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建设的五个方面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现代化的保障:(1)打造坚实的网络与数据环境。(2)建设实用的数字化应用环境。(3)优化交互的数字化教学环境。(4)创设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5)改善虚拟与现实的校园安全环境。

2.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1)学校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中华中学一代、二代e学习专用教室,一体化录播系统和学生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有效使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越来越浓。

(2)通过e学习专用教室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结合班级授课的特点,采用稳定可靠的技术,在常规教室中深入开展智慧教学。

(3)学校利用个性化精准教学数据平台,使用好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数据,个性、精准地定位学生问题,高效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师生、生生、家校的良好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4)学校有效整合线下和线上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局限,有效保障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疫情期间,网络直播课堂、在线练习与活动、网络考试都是中华师生的拿手好戏。

3.统筹兼顾,优化学校管理

中华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一键登录技术,整合多平台电子身份和数据记录,内外网结合,完成了学校行政办公、教务管理、德育管理、教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学校的E办公平台被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评审组的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曹书成先生大加赞赏。

学校不断從实际出发,从师生的应用要求出发,开发了一系列管理软件,如“技术统一、数据联通、平台融合、灵活扩展”的移动办公平台,将师生办公事务有效整合到移动端;“分类明确、查询方便、操作便捷、减负增效”的教师成果数据库,解决了教师成果积累与应用、查询与管理的需求;还有物联网平台与一卡通应用相结合,不仅满足师生消费、门禁、签到、借阅等服务的一体化,更能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教与学

智慧资源的建设坚持资源的引进、开发、应用、共享并重,不断积累、更新丰富的校本数字资源,努力让教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流起来、用起来”,购买与配置各学科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支持移动阅读;依托e学习,建立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支持资源个性化推送;等等。学校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开设环境课程,为学生率性阅读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教育提供了各类设施设备,丰富了师生的学习生活。

三、结合校情,自主创新

信息中心负责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制订科学的实施方案,并根据资金等实际情况,按流程分年级、分步骤,试点、总结、完善,逐步推进,确保每一个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都是针对需求妥善实施的放心工程。同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专家们的引领和指导,学校为智慧课堂研制了评价表,使智慧课堂的教学提升有了良好保证。

“中华中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和“中华中学课堂教学优化融合系统”在国家版权局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完成了著作权登记。每一个项目都能做到为需而建,建好即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助力发展,创造佳绩

学校教育信息化传统特色不断被点亮,高品质智慧校园的基础更加坚实,获得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多项荣誉,成为南京市普通高中对外展示信息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以及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多项表彰,尤其在2013、2014、2016、2018、2019年五次获得市“教学质量突出奖”,并作经验介绍。

五、交流分享,示范引领

学校智慧校园的创建过程可以凝练为:整体规划—课题引领—骨干示范—分步推进—不断总结—持续发展。

学校先后承办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江苏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等省、市重大信息化活动。学校还定期举办省、市级实验展示交流活动,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省、市电教馆和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专家和同行到校指导,为教师们搭建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既为实验项目和课题研究的推进寻求突破,也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南京市校园智慧
刘辉
挖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南京市长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