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塔村:土地流转 打开脱贫万千路

2020-12-21 03:53李军
科学导报 2020年76期
关键词:白家蘑菇贫困户

李军

已是十一月,一年又快到头了,回忆起曾经从无到有的故事,吕梁市柳林县高家沟乡白家塔村的白俊年脸上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1月16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白家塔村,白俊年告诉记者:“白家塔村2000余亩土地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让利群众、带动脱贫的原则下,全部流转到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与集中经营,彻底解决了村民们靠天吃饭、谷贱伤农的尴尬。”

原来的土地,只能种出几口人的生计,却种不出一家人的幸福,村里的农产品上不了档次,村民们好不容易种出的玉米、谷子、土豆,准备运到山下卖个好价钱,常常还是遭遇尴尬,村里的老人常常对年轻人说“有本事就出去,不要再回来”。

一个从小到大寸步不离村子、叫白俊年的“后生”,偏不服气,誓要颠覆“贫穷切莫枉思量”的固有观念,特别是当选村主任后,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开启了“土中刨金”的艰难跋涉。

2014年春节,白俊年摆好酒菜,招呼从四面八方回来过年的乡里乡亲坐下来“摆龙门阵”。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絮叨着,“父辈们从小就种地,种了一辈子,还是这么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什么时候咱这也能好起来?”“难!怕是咱这把老骨头等不到了。”白俊年聽完“腾”地站了起来:“不修窑盖房了,拿钱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建农业园区,谁愿一起干?”饭桌上的人先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干,我们的土地全交给你了,再苦再难也要支持你!”

趁着酒席未散,白俊年宣布了翻天覆地的计划:流转全村土地,集中建设优质枣园、种植有机小杂粮、开辟绿色养殖业,建设一个村美民富人和旅游旺的美丽乡村……

村民白耀斌老人这样讲述土地流转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我现在是到地里上班了,干的活轻松,离家还近。”白耀斌对土地有着本能的感情,他按约定头5年免费、第一批带头把家里的全部8亩多地流转到萌兴红枣系列专业合作社,今年就可以收租金了,又能给合作社当工人。白耀斌越说越开心,就像金子贴在脸上,一直乐得合不拢嘴。事实上,像白耀斌一样,受惠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还有130户。

土地流转唤醒了白家塔村沉睡的资本,在合作社的有效组织下,经过近5年的努力,白家塔村铺开的产业项目已经逐步开始体现收益。2019年,旱地西红柿种植、蘑菇生产等达效的各项产业共产生了10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五六年来,白家塔的梁峁沟岔人欢马叫、机声隆隆,俨然成了柳林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台田整治、建设机修梯田、砌筑蓄水坝体、增加造林面积,“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项项干得风生水起,样样做得有板有眼。站在沟顶鸟瞰,大黄沟流域治理出的80余亩沟坝地尽现眼底。

流域顶部,是热火朝天的机修梯田场面。白俊年指着远处一处大棚说:“在建成10个菇棚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新建20个大棚,蘑菇栽培扩展到50亩,争取年产量达到50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400万元。”

柳林县高家沟乡乡长王政说,合作社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的旱地西红柿、富硒西瓜、花卉栽培、蘑菇生产等4项产业,可以带动参与的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

此外,“白家塔土地实现集中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以后,村集体通过集体土地入股每年获得分红,既达到了集体经济破零的要求,也把一大部分村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能够享受到分红收益。可以说是土地流转,打开了脱贫万千路。”王政肯定地说。

有一种信念叫“不甘”,它鼓舞着白家塔村的人们铆足一股劲改天换地,此次白家塔村在精准脱贫大潮中,先后流转全村2080亩土地,成立合作社吸纳131户贫困户入社“当工人,领工资”,一部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竭尽拼劲、韧劲和闯劲,气壮山河的攻坚深度贫困大剧,在这里“豪迈”演绎……

猜你喜欢
白家蘑菇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粉丝白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