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成效、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以榆中县马坡乡为例

2020-12-22 08:37
甘肃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榆中县兰州市龙头企业

徐 宁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00

产业扶贫是补齐全面小康短板的必然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让贫困地区、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这是脱贫攻坚的重心所在。兰州市要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必须做好产业扶贫。

一、产业扶贫成效

兰州市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区。马坡乡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榆中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刚刚摘帽。马坡乡位于榆中北山高寒二阴山区,是兰州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兰州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马坡乡辖15个行政村,2018年总人口16 932人,全乡总面积165.5km2,总耕地面积44987.5亩,人均耕地2.7亩。2018年马坡乡全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200元。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 616户5 844人。2018年底剩余未脱贫户166户389人,贫困发生率为2.3%。[1]

近年来,兰州市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2018年全市256个建档立卡村全部脱贫退出,七里河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顺利实现摘帽,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兰州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特色产业初具雏形

由于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目前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和草食畜等五大特色产业总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榆中县马坡乡以前全乡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洋芋、豌豆、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胡麻,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耕种技术比较落后,加之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对自然条件过分依赖,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乡经济发展。近年来,乡政府积极引导努力实施产业扶贫,逐步形成了冷凉型蔬菜、中药材、百合、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种养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近几年来全乡冷凉型蔬菜主导产业发展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6-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从23500亩增加至25500亩,其中中药材7100亩、百合1000亩。产量从55850t增加至68850t,产值从8923万元增至10500万元。冷凉型蔬菜收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1]

(二)经营主体逐步增多

兰州市产业扶贫中把培育经营主体放在首位。马坡乡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无到有,逐步增多。马坡乡以前有二十多家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状况一般。有三家小型百合加工企业,每年产10t左右百合干,发往东南沿海,由于成本高,因而利润不大;羊上村有十三家养鸡专业户,生产的鸡蛋主要供应本乡及银山乡,经济效益较好。还有一家农具厂、一家口杯厂、一家砖厂、三家石灰厂、七家石子厂,大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质差,打不开销路,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近年来,榆中县马坡乡按照“政府主导、公司投资、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资金4.9亿元,成立了马坡乡生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寒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发展县级龙头企业2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将马坡乡所有村的7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到北京德青源金鸡生态农场项目,通过企业入股分红,确保年底所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1]

(三)利益联结机制初步构建

“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兰州市十分重视农村地区“三变”改革,积极进行模式探索。马坡乡探索创新“三变”改革新模式,初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的模式,将贫困户牢牢地绑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农户有产业,企业有市场,贫困户收入有保障且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一是“三变+特色种养业”,争取资金200万元注入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参股入股合作社,带动40户无能力发展种养业的农户分红增收;尖山村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蘑菇种植基地,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分红双赢。二是“三变+龙头企业”,在乡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榆中南山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榆中郁兰中药材种植场、甘肃合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榆中国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榆中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帮带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每户2万元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按照股金标准的10%进行分红,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金佑康药业有限公司、南山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精准链接帮带192户贫困户,通过技术培训、提供销售渠道等措施,帮扶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四)乡村旅游产业成新亮点

兰州市实施乡村旅游工程,乡村旅游产业成新亮点。榆中县马坡乡按照县委提出的“南游”发展思路,依托兴隆山、马衔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融入到全域旅游县和兴隆山大景区建设中,引进资金4.9亿元,成立了马坡乡生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寒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了“羊上田间沐芸薹(油菜花)、上庄寒山农场(寒山牡丹)”乡村旅游点和“张家寺、太平沟、羊下、哈班岔、河湾、旧庄沟、上庄”等7个旅游特色村,举办了三届“醉美马坡”赏花旅游节。2018年马坡乡荣获市级旅游示范乡镇称号,获得奖励资金200万元。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旅游村,实现农民新的收入增收点。2018年全乡23家网店完成交易额685.5万元。

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兰州市产业扶贫尚在起步阶段,虽然2019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但基础不牢,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突出表现为:许多贫困村产业振兴基础不牢固,目前尚没有主导产业,或者有产业但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等问题依然存在。[2]产业扶贫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产业项目少

近年来,虽然兰州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地实施了一批发展势头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但受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目前贫困地区产业项目总体上仍然量少质弱,尤其是符合省上倡导发展的生态产业项目还比较少。榆中县马坡乡至今没有一个有带动力成规模的大项目。

(二)产业链条短

兰州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业产业链短、价值链提升不明显,农业企业出售的农产品多为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低。[3]比如,榆中县马坡乡高原夏菜已占经营性收入的5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在南方市场广受欢迎,但价格优势不明显,尤其是直接种菜的农民收入不高。马坡乡的百合在全国具有唯一性而且品质高,但一直没有做大做强,深加工跟不上来,没有形成产业链,好产品没有卖上好价钱。苦水玫瑰也是如此。

(三)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农产品品牌化十分重要。品牌可以带来高附加值。兰州市农村地区特别是兰州三县地区也在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培育了诸如永登县的苦水玫瑰、皋兰县的白兰瓜和什川软儿梨以及榆中县的高原夏菜、百合等品牌。[4]近年来马坡乡依托“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推介“南啣阿宝”、高原夏菜脱水蔬菜等线下线上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产品规模小等因素影响,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极其有限。

(四)龙头企业不多

兰州市园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农业龙头企业不多,特别是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兰州市已有184家龙头企业和5 000多家专业合作社,但是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强的大型经营主体不多,大多层次水平低、产业链短、规模效益不大,精深加工能力偏弱。[5]256个贫困村建立的1 660家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的只有293家。其实马坡乡如果有一两家龙头企业,整个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就带动起来了,目前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就是缺少龙头企业。

三、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

(一)投资来源不足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自主投资能力不强,同时受区域限制,贫困地区大多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运输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而外来投资总量偏少,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

(二)内生动力不足

贫困地区的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封闭,墨守成规,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有些人习惯了目前的生活现状,有些人生性懒惰,有些人面对新事物新发展持观望态度,总之改变贫困现状的内在动力不足。思想文化方面的短板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如马坡乡特色旅游因季节性强和早晚温差大以及农户封闭意识影响,持续推进、扩大规模举步维艰。

(三)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不足,兰州市的贫困村现有人口中青壮年比例很低,一些项目靠留守老弱病残人员支撑,效率低进度慢。二是产业引领力量不足,缺少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的引领,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致富能力不足

一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较少。二是贫困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够。贫困农民没有经营知识,既不会经营,也不知道怎样经营。贫困农民参加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缺乏产业致富必备的一些技能技术。

(五)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选择的产业基本以农业产业为主,而农业产业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产品打开市场难度较大。农业技术创新推出了不少农产品新品和新用途,如牡丹的花还可以食用,牡丹花蕊可以制成茶,牡丹籽可榨油。2019年兰州市就有不少农民种了油用牡丹,成熟后上游没有市场,没人收购,在地里任其洒落,不少农户损失惨重。农业的弱质性就表现在不可控因素太多,风险较大,而兰州市贫困地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导致产业扶贫难度加大。

兰州市要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应该总结产业扶贫取得的经验教训,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引资引企力度,做好引人留人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补短板工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农业风险防范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把扶贫产业真正做大做强。[2]

猜你喜欢
榆中县兰州市龙头企业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榆中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