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

2020-12-23 02:00曹俊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滑坡评估区域

曹俊杰

摘 要 为增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控制危害范围与损失程度,文章以GIS技术作为研究重点,系统探讨该技术框架下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机制的构建方法,旨在通过GIS技术优势的发挥,理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实现地质灾害的针对性应对。

关键词 GIS技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技术应用

前言

地质灾害作为我国灾害的重要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甚至公众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考量,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源,逐步尝试将GIS技术融入现有的技术体系之中,进行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评估,旨在采取针对性举措,强化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1地质灾害风险概述

对地质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分析,引导相关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逐步明确地质灾害的特点,为后续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提供的数据[1],2019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181起,死亡211人、失踪13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7亿人民币。地质灾害的出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公众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以西南地区为例,尤其当地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该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频繁,2019年全年,共发生1046起地质灾害,死亡89人,失踪9人,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相关情况如下表1所示:

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相关主管部门通过R=HxExV公式,将地质灾害风险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具体来看,R代表地质灾害风险,H表示相应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各类影响,V代表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通过数学公式可以明确,地质灾害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地质灾害损失程度、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借助于相关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损失程度、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以强化地质风险评估成效。

2GIS技术优势分析

GIS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其技术原理与技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区域地质环境的持续性、实时性监控,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评估有着极大的裨益。

GIS技术依托地理空间为基础,利用地理分析法,能够对空间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进行持续性、动态性的汇总以及分析。随着GIS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经验的日益积累,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技术,逐步将GIS技术作为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打造出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评估等完备的技术体系。相关区域通过对GIS技术的有效化、合理化应用,可以实现地质灾害风险的有效分析、评估,为后续地质灾害的防控提供的数据支撑。

3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中的应用策略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統中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依托GIS技术的特点,结合我国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情况,创新技术应用举措,实习GIS技术的合理化使用。

3.1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GIS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起完善的地质分析模型,弥补过往地质信息汇总、分析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对GIS技术的合理化应用,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分化分析,逐步掌握不同时间、空间下地质灾害诱发原因、波及范围。通过空间地理模型,GIS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提升预测的精准性,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准确分析。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逐步形成了地质风险分析模块,结合R=HxExV,完成地质风险的计算,并逐步划定地质风险区域,提出合理化的地质风险防控建议。

3.2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系统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系统中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将GIS技术对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进行持续性监测,并做好检测数据的反馈,地质灾害危险性系统通过后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做好评估[2]。例如技术人员使用区划模型,对特定区域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行评估,掌握地质灾害的实际发展趋势,并逐步完成地域性地质灾害规律的总结,逐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控水平。在完成区划模型的构建后,工作人员通过GIS技术,对模型中的数据、参数做出调整,使得区划模型的普适性得到提升,降低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的难度。

3.3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GIS技术具备较强的预警与监测能力,其在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各类数据汇总、评估、应用,帮助相关主管部门,提前制定各类防范举措,降低地质灾害的威胁程度。具体使用环节,GIS技术可以通过对地区降水、地质构成等外力依据,结合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对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分析,实现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例如在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环节,通过GIS技术,建立起区划分布图,统筹滑坡的危害性、历史沿革等特点,对滑坡的发生概率做出预测,并对其可能影响的空间范围进行计算,在滑坡发生后,GIS技术能够实时反馈滑坡区域的地质变化情况,实现对滑坡灾害影响区域的准确化分析。

4结束语

GIS技术框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作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不同时间、空间范围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性危害、潜在威胁。因此将GIS技术融入地质灾害风险预测系统、风险分析系统,逐步发挥GIS技术的技术优势,强化地质风险分析、评估能力,实习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与应对。

参考文献

[1]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6181起,造成经济损失27.7亿元及2020年5月地质灾害现状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6/873704.html,2019-9-10.

[2] 周鑫.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2):87-88.

猜你喜欢
滑坡评估区域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区域发展篇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