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2020-12-23 09:36邓小米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度学习动机学习者

【摘要】2020年初,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大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以解决延期开学阶段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如此大规模、全媒体、常态化的线上教学实践带来了网络教学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其中“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线上学习由于其缺乏学习氛围、对学习过程监管困难的特点,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参与性不够理想。本文充分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并用于教学实践,学期结束后,通过平台学习数据和教师评价,发现前人研究的可取与不足之处,以提出更适合本校学生的线上教学策略。

【关键词】线上学习;参与度

【作者简介】邓小米(1988.0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德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以超星学习通为例”(编号:2020N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研究缘起

近年来,在线学习这个话题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具有争议性的热门话题。对于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学习,支持者认为这是百年来教育领域的最大创新,其影响力度是翻天覆地的;批评者认为在线学习只是简单粗暴地将线下学习搬到了线上,不但没有很好地解决旧问题反而还引发了新问题。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纷纷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以解决延期开学阶段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我校也积极开展了依托各大线上平台如超星、中国慕课大学、学堂在线等的线上教学。不同于以往线上教学仅作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此次教学过程全程在线上进行,属于完全的线上教学模式。如此大规模、全媒体、常态化的线上教学应用实践在带来了网络教学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学生参与性和持续性不高”“优质线上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学和管理策略落后”等。这其中“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线上学习缺乏学习氛围、对学习过程监管困难等特点,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参与性不足,问题频出,如在线交互任务消极对待、作业练习不能按时独立完成等。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 研究过程与方法

关于在线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前人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其中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吸收,并结合实际线上教学情况,制订出一套教学方案。然后,以两个学生人数相同、学习水平相近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个班级采用新制定的教学方法,在另一个班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学期末时,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平台学生学习数据如学习者的课堂互动次数、参与讨论次数、作业提交次数等,以及教师的判断如讨论水平、作业质量等,对两个班级的在线学习参与度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在学期末对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感受,将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后提出提升学习者线上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本課题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及策略提出

国内外学者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在线参与度是讨论在线学习必要且关键的环节。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学习平台、学习者和指导者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本文主要从指导者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研究。大多数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外刺激和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学习情境、人际交互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等方面,其中教师的作用较为重要。Silvia Schiaffino认为,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Havard Byron(2010)认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便捷性和主动性对参与度有较大影响;Thanos Hatziapostoloul et al(2010)认为,学习反馈、学习结果、讨论过程对学生的参与度有较大影响。牟智佳以技术接受度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MOOC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模型,研究出了影响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因素,该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主需要(教师支持、教师反馈)、关系需要(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和能力需要(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内在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满意度和内在动机。这些影响因素中自主需要和能力需要对学生产生了间接影响,感知有用和内在动机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自主需要对内在动机有较高强度的影响,内在动机则对参与性产生较强影响。并且外在因素中任一维度处于高需求,就会带动其他两个维度的高需求。肖璇研究发现线上教学的趣味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决定权、学习评价机制等会对学习者的线上学习参与性产生影响。宋怡、张旭等研究发现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Adnerson提出的关于探究性社区模型的维恩图(教育经历是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和的交叉区域)提出了建议。教学临场感通俗的理解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关心,能指导他们解决疑难并取得进步。教学临场感被认为是连接学习者与教师的桥梁,如果是面对面的授课,教学临场感会在教师走进课堂时即刻建立,但是在线授课的教学临场感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建立。李方方研究发现以下三点对建立教学临场感非常重要:清晰一致的课程结构、有意义的讨论以及直接指导。杨跃、黄晓英等研究认为网络学习的隔离感和孤独情绪会影响远程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合作组队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组成员会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较早地建立并加强其社会临场感。杨杉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了课前给学习者布置学习任务、增加学习者自我满足感、案例式学习、问题引入式学习、小组发展等提高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将以上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都是从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评价反馈、促发动机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提出了建议。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强调课程结构的清晰且一致性、知识的有用性、趣味性以及教学临场感;在课堂互动方面,重点强调小组活动和讨论;在评价反馈方面,强调对课堂各个环节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以及学生的参与;在促发动机方面,重点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

根据以上文献研究结果制订出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且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同样的教学计划,只在细节处理上有所差别。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每堂课结构的清晰性和各个单元教学结构的一致性,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以具体的问题解决为导向;对课堂互动环节进行重点设计,突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互动主题及要求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在互动环节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点评,并适时安排学生参与总结;在评价反馈方面做到及时性,即课堂活动尽量做到当堂评价,即使不能当堂评价也要做到当天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做到维度清晰,最重要的是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在条件允许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在促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重点通过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有用性来达成,如适时添加本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类的教学内容。两个班级教学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的处理。在实验班级每次课开始的前一天提前告知学生教学计划,而在对照班级不提前告知;在实验班学期初组建好固定的学习小组,每次小组任务都由固定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而在对照班级不组建固定的学习小组,每次小组任务都由临时小组来合作完成;在实验班级所有的教学环节及作业评价都在当天完成,而在对照班级作业评价不用当天完成;在实验班适时穿插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在对照班级不用添加。

一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记录进行对比,对比内容有平均签到率、单元测验及平时作业的完成率及平均分、话题讨论参与率、平台留言量以及期末考试平均分。

实验班各方面表现均优于对比班,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学生对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互动(主要包括互动方式、互动内容、互动效果等)、反馈(主要包括反馈内容、反馈方式等)和对自我的评价(主要包括自我学习动机、本课程学习收获等),问卷结果显示,两个班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学生对互动效果的评价,实验班级学生更加认为本学期线上课堂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对小组学习的方式比较喜爱,而对照班对这点的评价明显低于实验组,这也与教师的感受相一致,教师明显感受到在课堂互动环节实验班学生表现更加积极,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其次,两个班学生对自我学习动机的评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班学生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学生自评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和知识有用,而对照班级学生学习动机相对较弱;第三点在于两个班学生对教学环节的评价,实验班学生更加认为本课程教学环节清晰,自己能较好地适应课堂节奏,而对照班在这一点上评分稍低。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反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评价差异不明显。

根據平台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学习者线上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帮助,而固定同伴的小组学习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第二,知识的有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直接促进学习者线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第三,清晰且相对固定的课堂环节也有助于学习者线上学习参与度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告知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清晰课堂结构的感知程度;第四,及时和延后的教学反馈没有对学生的线上参与度产生明显影响,这与大部分的研究结果不相符合,说明仅评价时间上的差异性不足以对学生的线上学习参与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关于教学评价对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牟智佳.MOOCs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与效应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7(09).

[2]肖璇.“居家式”高校线上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0(07).

[3]李方方.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下中职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

[4]杨跃,黄晓英等.网络外语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6(02).

[5]杨杉.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的提升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参与度学习动机学习者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