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0-12-23 09:36王悦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口语教学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应试考试和社会大众的认知都注重英语语言结构,课堂教学忽视了口语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准确且恰当地完成语言交流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通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个维度,加上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外语教学;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王悦(1996-),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交流,而在交流时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口语,因此掌握英语口语对交换有效信息、完成个人生活、工作目标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多样性不断发展、跨国交流频繁,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如何融入口语教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研究回顾

个体要想交际成功就要具备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被认为由“有效性”和“恰当性”两个要素组成。交际既需要个体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又要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用适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虽然各个学者存在不同,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以下总结: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个体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流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四个维度:个人属性、沟通技能、心理适应和文化意识。这四个维度的发展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高低。

跨文化交际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对跨国工作者的培训上。国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所占比例并不多。一篇回顾性期刊分析了2003年至2013年在国际主流期刊中发表的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章主题:期刊共有608篇,其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期刊只有21篇。国内学者单波和周夏宇对2015年至2017年间的西方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在本就为数不多的有关跨文化交际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而言是研究重点。

国内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从事研究的人群多为外语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研究内容也同外语教学紧密相连。跨文化外语教学是我国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回顾过去十年间的研究,我们发现近两年国内再次形成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热潮,与之相对应的是教育部对不同层级的外语学习者更新了对应的教学指导或标准,强调了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了更多学者的重视。

二、口语教学的综合性问题

由于受到教育体制和社会认知的影响,英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门应试科目而非交流沟通的语言工具:学生能通过华丽的辞藻和烦琐的语法写出优秀规范的文章,或是轻松地运用单词储备和结构知识来分析课文或阅读,却无法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日常英语考试的分数高低,并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没有真实且充分的语言环境也成了阻碍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为数不多的英语交流也停留在课堂或外教辅导。我们不能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汉语国家,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机械地使用句型进行模拟交流,而这些模拟并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场景。

即使对学生的考查相对全面、交际环境相对真实,这种情况下的交际还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准确且恰当地完成有效交际,甚至有时造成意思的曲解和信息的片面传递,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究其根本,口语能力的习得本身就不受应试教育的过多关注,而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更是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英语在教学中的定位。不同阶段的教学大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都不甚明确,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因此教学大纲不能全面的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指导口语教学。

三、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1. 人格属性。在跨文化交流时,学生由于对本土文化的不确定、不认同,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受教育期间,学生可能参与到跨文化交际最多的时间就是在课堂和与外教等母语使用者的接触中。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投射到口语教学中就会变成教师或外教的单方面输出。哪怕利用交际教学法进行简单的真实交际模拟,学生没有输出也不愿意参与。久而久之,即使在可以满足真实跨文化交流的情况下,例如充分地接触外教、短期夏令营或长期海外留学等,学生也不会主动去交流、碰撞,因为学生对这种交际是不具备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自信和积极乐观的认识,有时甚至充满焦虑,无法在社交中放松下来。

2. 沟通技能。对比西方课堂,中式课堂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鉴于身份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师生之间缺乏平等轻松的对话氛围。而学生对身份的认知和课堂模式会影响学生的部分沟通技能的发展。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本身就很少,基本依靠教师的大量输出,而且交流对话时的场景即使有也很单一,缺少角色的多样性和平等性,不能达到100%的真实和有效。所以,学生没有太大可能通过学习等途径,去掌握应对不同场景下处理信息时需要选择并执行不同行为的能力。语用不当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交际成果。同时,对于分数的过分追求也导致学生对旁人的交际展现或行为缺乏关注和观摩,只着眼于提高自身的考试分数。

3. 心理适应。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过于含蓄甚至不自信;遇到错误或非擅长领域会“躲起来”消极对待。因为对学生而言,长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都认为做人做事应谨言慎行。尤其在学习口语时,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让习得变得十分有难度。学生缺乏练习就会不自信,而不自信就会更加不愿意主动练习口语,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原本就薄弱的口语功底没有进步反而可能退步。对因留学海外而相对长时间暴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而言,还有是否適应当地文化的问题。如果因文化环境差异导致的挫折感、压力感等负面情绪不能消化排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4. 文化意识。影响跨文化交际失败的许多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单纯学习了语言结构,却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并且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在交际中习惯使用中式思维和交谈习惯,经常选择错误的表达和行为方式。此外,师生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规范和制度甚至宗教对当地人的影响,也会增加交际错误的产生。

四、口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教师方面:1.增加自身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教学上的输出。在口语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的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注意对习俗、语言习惯的讲解。除此之外,要平衡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输出比重,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选择适当的口语教材,课本与补充资料相结合。补充的材料要能涉及对文化差异的介绍,又能锻炼学生遇到文化差异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通过图像、声音等相对有趣的形式刺激学生想要认识不同国家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接纳度。4.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机会。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设定的场景应遵循真实生活交际的原则。5.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开展英语角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环境。交际中提醒学生遵守对话礼仪,培养同理心;多观察英语母语者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例如手势、表情等,提升注意力、观察力和反应力。⑥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奖励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减少学生的焦虑和不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并接受西方思维方式。⑦负责留学生的教师还应注意到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压力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文化。

学生方面:①充分接触真实语言材料,例如英文影视作品或书籍等。培养文化意识,拓宽视野和知识储备。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口语能力以及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得体的语言或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③通过互联网阅读介绍英美文化的文章,聆听原版新闻材料等促进文化知识更新,丰富语言背景知识,适应新时代下的跨文化交际需要。④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交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思维能力,摆脱传统汉语思维的束缚。多观察英语母语者的交流风格,反思自身不足。⑤留学生在出现自身不能消化的负面情绪时,应及时寻求他人帮助。多和同胞或家人沟通,在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五、结语

尽管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仍旧存在许多没有提及的问题,但只有重视了跨文化交际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口语教学才有可能有新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自身的努力都很重要。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下各行各业也期待更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诞生。

参考文献:

[1]ArasaratnamLA. Research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viewing the past dec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5,8(4):290-310.

[2]ChenGM. Relationships of the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89,37:118-133.

[3]ChenGM, StarostaWJ.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5]单波,周夏宇.新探索与内卷化:2015-2017年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述评[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1):117-128.

[6]杨志勤,聂怡,李鑫.英语专业口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新西部,2015(35):45-46.

[7]朱玲霞.近十年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19,35(4):66-7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口语教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