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0-12-23 09:42刘加权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实践研究课程改革

刘加权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在学校教学中。高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不断创新,使生活以及工作更加便捷。信息技术的创新不仅能够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缓解学生在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压力。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兴趣浓厚,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创新。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研究

一、引言

如何基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科学教学“管控”措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已成为一所高中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高中传授教育中学生焦点素质的外延,以及现今高中信息管理技术创新教育的教学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与阐述,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培养措施。

教育教学创新是一个明显的趋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的教学研究方法难以对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有效性,部分教师关于如何能够按照新课程规范的传授教育较为茫然。因此,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很好地去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就比较尴尬,相对较少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题材,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变化,具体的课程改革目标得到了细化,这对于教育教学产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教学实践活动受到更多的关注,对教师,这是一个需要新课程改革能够进行良好做法的具体工作要求,并与正常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要求。新课程创新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和教学环境,虽然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为教学活动的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学科教师能够借此机会对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掌握具体应用。

三、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对高中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意识;第二,学生的计算科学思维发展能力;第三,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第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理解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的高中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目标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时代,所有的教学科目都是以学生学习知识为最终目的进行,常常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方面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讲述和读写等类似的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枯燥乏味的厌烦情绪。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得不到很好的联系结合,学生只会盲目效仿,不能将其转换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缺少基础的实践能力,最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践行课程改革要求的策略

(一)构建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课程是新时代的新课程,课堂中需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动手、主动创新的师生之间关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优化或重塑教学模式。具体地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的更新教育理念,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沟通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要踊跃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更好地反馈给教师,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和交流,进行优化互动。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在较好的教学环境中以及学生积极回应教师问题模式支持下,有利于教师教学上的创新、调整,在践行新课程改革进行具体设计要求的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传授教育中,教学方法对教学结果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上新课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能够用信息系统检索相关常识学习内容时,教师单纯地能够实现知识讲解,很难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将知识讲解与动态演示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把应用互联技术作为一种常识性的教学载体,从而提高学生对既定知识的理解和加深理解程度。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优秀的教学方法,都能够详细传授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结合所讲述的知识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环境,选择创新教学法,从而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用多媒体知识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运用能够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知识。信息管控技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传授教育中教师要有侧重地对学生学习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要十分重视。建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并以知识过程作为检验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过程。比如,在文本进行信息技术加工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能够设置一些文本数据信息系统加工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编辑。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上的错误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加强学习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要实践中能够更加积极合理地应用。

(四)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在学习的进程中,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最直观的因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能够探索与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遇到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能够实际操作,以更好地解决。比如,讲授对于企业信息平安方面的常识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们创设具有一定的问题情境,当手机收到中奖以及社会其他的诈骗短信时,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判断,提高员工個人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意识。

(五)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知识。以教师在对信息管控技术企业教学时,要看重对实践知识的培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知识的结合。教师能够依据信息的内容创建更多的教学方式,促成实际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讲授对于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时,首先对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指导学生对班级内部学生的基本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能够获取与统计,促进学生的实践发展。

(六)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忽视教学的固有效益,使用教学方法僵化的教学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进一步减少积极性,甚至与学习产生矛盾,从而降低学习结果。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恰当采用奖励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的进步采取适宜的奖励,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使课堂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有题目研究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积极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现在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信息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5).

[2]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

[3]宋建国,姜丽丽.基于发展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课例分析[J].新课程教学,2017,(3).

[4]安子美.利用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02.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实践研究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