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2020-12-23 04:38邢昊
时代经贸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山东

邢昊

【摘 要】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取省内17个地级市的人均GDP作为经济指标,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对2004-2018年15年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但近几年差异有所缓和。山东省出现较大经济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市在区位、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山东;区域经济差异;单一指标评价法;协调发展

一、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发生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的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且无法消除的现象。区域内存在适度的经济差异可以促使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反如果差异过大则会引起发展失衡,制约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各区域均存在着差异过大的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惯性,长期存在区域差异过大可能导致区域经济两极分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关注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邻近日韩两国,对外开放程度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18年全国31省GDP排名中,山东省以76469.7亿元的生产总额位列第三。但由于区位分布、自然条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山东省内17个城市发展失衡,经济发展效率的有效性降低。因此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其他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與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区域单元间的绝对差异:本文采用极差(R)和标准差(S)来衡量地区经济的绝对差异,数值越大,地区经济绝对差距越大。公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数据来源于2004-2018年《山东统计年鉴》。在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后,本文选用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结合2004-2018年山东省各市数据,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单一指标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探究

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测度山东省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以2004-2018年山东省17市的人均GDP数据,按照式(1)、式(2)、式(3)和式(4)计算得出表1。

按照绝对差异指标(极差、标准差):从表1中可以发现,2004年山东省各市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为45995元和12095.27元,到2018年两者上升为156758元和39792.42元,说明山东省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为更直观的描述变化趋势,本文选取人均GDP的标准差作折线图1。图1显示,山东省各市人均GDP的标准差不断扩大,说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

按照相对差异指标(极差率、变异系数):由表1发现,山东省各市人均GDP的极差率和变异系数从2004年的12.06和0.6下降到2016年的5.49和0.47,此后变异系数稳定在0.47,说明山东省整体经济相对差异随时间推移缩小并逐渐趋于平稳。但结合不断扩大的绝对差距来看,实际上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仍在扩大,但差异的扩大速度有所缓和,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对落后的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山东省提出的“三个突破”、“三个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以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等,带动了落后城市的经济发展,缓和了山东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过大的局势。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探究

本文采用离差和比率测度山东省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同时为更好地测度各市相对于山东省整体的发展速度,本文引入了区域发展相对速度这一新指标。通过统计2004年和2018年山东省相关数据,按照式(5)、式(6)和式(7)计算得出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04年各市人均GDP比率大于2的城市有两个,其中威海市的人均GDP比率由2004年的2.02下降到2018年的1.53,虽然仍高于省平均水平,但侧面说明了威海市的发展优势正在减弱,同样存在这一趋势的还有济南市和淄博市,这些城市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打破这一瓶颈。2018年仍有11个市的人均GDP低于省平均水平,以其中相对落后的菏泽市为例,菏泽市比率虽然由2004年的0.21上升到2018年的0.42,但仍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从离差看,15年间菏泽市人均GDP与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5928.94元扩大到48916.29元,总体来看,菏泽市虽然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东营、青岛等经济发展高水平城市仍存在极大的经济差距。

由表2同样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相对速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速度最快的东营市超出省平均水平近1.5倍,但同时还有10个城市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市、临沂的的发展速度不足东营市的四分之一,侧面说明在山东省相对落后的城市与高发展水平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

四、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针对山东省目前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的现状,本文认为应当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和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配置资源

政府在对全省经济工作进行规划时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对资源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引向西部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和减免税收等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东西部地区进行经济交流,学习东部沿海城市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东部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人才。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山东省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西部地区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豐富,可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优势相对较低的产业如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调整当前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拉动当地就业,又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具有独特优势的城市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如农业大市菏泽,可以通过研发新品种、成立加工厂等,建立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农业强市,实现经济增长。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应当尽快建立健全交通、通信和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便捷、通畅的交通和电网体系,搭建信息化网络,从而吸引大量外资,解决西部地区资金匮乏的问题。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居民幸福感,吸引更多人力资源到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0)

参考文献:

[1]刘宏亮,陈国生.湖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师,2020(02).

[2]张宛.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0(01).

[3]玄泽源.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22).

[4]刘方媛,王洪达.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

[5]刘金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2).

[6]吴帆.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