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问题研究

2020-12-23 04:38侯天亮
时代经贸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事业单位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的能力与水平,进而促使其职能更好地发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管理服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内部控制更加的科学合理,更加的有效,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不断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着内控体系不完善、全面性较差、监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地完善,更加地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的问题,探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策略,希望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能够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事业单位的需求等适时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促使内部控制的水平不断地提高。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确定体系建设的新方向,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促使事业单位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提供更加全面的、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能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加规范地参与各项业务活动,促使工作的职责更加的明确;通过有效地监督与管控,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通过强化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加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促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通过有效的内控,促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更加地优化,更规范地、更科学地开展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等,促使经营管理目标更好实现,各项业务活动更有序开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一)内控体系并不完善

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相对比较简单,框架还不够完整,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要求不够明确。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相对比较弱,责任意识比较缺乏,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和体系的构建。

(二)管理的全面性差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内部控制的制度、内部控制的方法、内部控制的意识都与企业有较大差距。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手段并没有完全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化比较严重。而且事业单位部门比较分散,比较独立,部门与部门间、人员与人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规划与科学设计,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质量。甚至有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过于简单、过于片面化,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阻碍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三)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审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审计监督工作,能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地完善,也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实施,促使内部控制落实到位。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效果并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相关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比较弱,所采用的监督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监督质量不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控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一)不断优化环境

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地、准确地、全面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转变内部控制管理的思想,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强化人才建设,重视培养和提高内控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高内控人员对形势的分析能力,提高方案设计与规划能力,提高决策能力。要增强内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责任的落实工作,有效的规避消极怠工、应付管理的现象,促使内部控制工作高效进行。促使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与管理当中,不断地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组织开展讲座和学习活动等,做好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促使内控人员掌握和了解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规则、程序和要求,更好地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

(二)必须突出重点

事业单位需要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化的工作进行,要重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在内部控制具体实施当中,首先由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针对某一阶段的重大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制定出内部控制相关规则、管理的要求、管理与控制的策略,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之后,还需要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与实施科学合理地制定“量化指标”,具体区分重要程度,做好重大项目的审核与审批工作,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方案,并严格地依照方案执行,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重点环节需要加大监督与管控的力度。在最后阶段,还需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要评价与分析内部控制执行与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中的問题。

(三)完善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需要准确地、充分地考虑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增强内部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要将内部控制贯穿到事业单位管理与发展的全过程当中。监督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强化内部监督,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提高风险评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要强化对风险最大环节的监督,要健全内部审批机制,要做好监督与评价工作,确保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要促使单位的全体人员参与到监督管理当中,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有效地结合,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

(四)强化部门沟通

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多,需要将内部控制贯穿到事业单位的运营与管理全过程当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强化单位各部门、各人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即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不断地提高内控的水平,内控的范围和内控的效果。例如,建立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化网络沟通平台,促使各项信息高效的传递,不断地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及时地将各部门的内控问题反馈到统一的执行部门当中,集中地进行管理和分析,及时地寻找有效改进策略,不断地提高内部工作的效率。

(五)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变革的情况,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状况,不断的调整内控制度,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例如,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促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促使各部门的职能与职责的划分更加地明确、更加地细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风险评估目标、原则、程序,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与管控,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分析能力。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内控管理当中,实现对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责任制度,促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过程中更加明确责任的划分,明确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促使内控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执行和落实,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给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要不断地提高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环节,为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事业单位通过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监督,强化交流与协作等,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加地完善,更加地全面,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更有序的开展和进行,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参考文献:

[1]张鹤.基于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12).

[2]李明洋.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6).

[3]冯有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

[4]张静.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执行中存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 2017(20).

[5]冯艳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11).

[6]赵琳.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7(34).

作者簡介:侯天亮(1979—),男,汉族,湖南株洲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事业单位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