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探析

2020-12-23 04:38施培忠
时代经贸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审计风险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政府行政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变,审计环境日渐复杂。内部审计由于其位置的特殊,作用显而易见,风险同时并存。内部审计风险已然成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建设重点研究课题,需对内部审计风险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更加专项有效的审计质量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单位内部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发展重点,对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开展内部审计更显重要性,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根本上管控,去发现并纠正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问题,尽早实现建设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行政事业 ;内部审计; 风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特征

内部审计主要就是建立在组织内部,在部门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组织管理部门的独立检查与监督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出面部牵引机制的积极作用,对单位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的各位财务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直观展现出单位阶段性经营业绩与经营合规性。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环境的日渐复杂,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风险,此些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间接性与隐蔽性特征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单位決策效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举例而言,在对单位内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期间,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则会间接影响到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因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运营数据具有不固定要求,审计工作难度增大,一些隐藏的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

(二)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持久性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始终贯穿于各审计环节。由于内部审计准备阶段到后期审计报告归档阶段始终会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与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内容日渐复杂,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固定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不可选择对审计内容与审计对象,需要始终坚持以解决单位经济问题、规避发展风险为目标,加强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有效沟通,防止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对单位稳定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症结所在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

受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特征以及阶段性发展需求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采用的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所制定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难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更好满足单位改革要求。不仅如此,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采用以账目基础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将审计目标控制在差错防弊等方面,无法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复杂改革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单位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审计人员薪资分配与其工作效果联系度不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积极性缺失,实际审计工作不够客观公正,严重提升了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项目数量依然处于有待提升阶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资金与人力资源稀缺。同时,因没有对内部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以及审计重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内部审计项目分配的资源不够均衡,严重影响到了内部审计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

(三)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存在局限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期间,受到单位发展内外因素影响,导致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难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日渐复杂,单位各部门信息不对称,无法更好评估单位实际经营建设细节,使单位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投入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内部审计要点

政府大量的投资项目落实于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的实施通过行政事业单位来开展落实。如何管理好项目的实施,放在各个涉及项目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面前的工作重点和难题。现阶段建筑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为进一步控制单位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需应用内部审计模式,细致分析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一)认清内部审计工作应用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实施环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提升工程招投标以及施工期间的合规性,对此些环节的成果进行全面监管,帮助单位避免因激烈竞争导致随意报价、工程总体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通过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也可对工程实施各环节成本进行严格把控,控制单位在实施工程项目期间面临的经济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效益。

(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施工环节是内部审计管理评价的重点内容。内部审计工作可对建筑工程环境、建筑工程项目模式与管理系统等三个层面评价分析工程内部管控水平。在对建筑工程综合素质进行评估时,需针对工程内各建设管理机制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设计出评分表,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内部审计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在运营期间存在的问题及个人风险,就此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开展严格的工程内控评价审计工作,及时发现与弥补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根本上规范工程实施行为,确保工程建设目标及早实现。以内控管理评价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密切关注工程财务收支、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环节的各类信息,确保工程成本管控工作能够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做好被审计单位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工作,确保管理人员所肩负起的职责以及权利均受到全面约束,将腐败问题控制在源头。

注重审计工程建设期间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严格控制工程资金的流向与额度,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资金利用率,保障被审计单位综合效率。

(三)加强工程竣工结算评价工作

工程竣工结算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总体管控水平,需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内部审计评估工作。一方面,分析竣工决算编制依据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工程资料以及各项竣工手续是否完备;另一方面,评估竣工图纸审核工程量的精准性与全面性,严格把控材料差价,确保竣工图纸能够真实反映出工程实施期间的材料用量以及材料价格,评估材料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结合建筑工程具体建设要求,做好中期责任审计与综合评价审计工作。其中中期审计主要就是在建设工程实施期间针对某一环节项目管理水平进行阶段性审计,主要以工程实施进度、质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内部审计要点;综合评价审计主要就是对建筑工程实施效果以及后期运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需将工程技术、经济与内外环境作为审计重点。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效对策

(一)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为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的重要性,切实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水平,需建立健全内部審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流程。细致分析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将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审计误差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二)善用外部环境

就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受到人员素质与投入资源等因素影响,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审计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切实提升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水平,需善于分析与利用外部环境,实施内部审计外包机制,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有效弥补单位自身审计不足问题,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客观全面的展现出单位阶段性生产管理水平,为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单位还需注重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培养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为从根本上提升单位内部审计水平,规避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相关管理部门需基于工作实施要点,细化内部审计流程,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更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稳定有序发展要求。

(嘉善县房地产管理处,浙江 嘉兴3140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黄秋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3).

[3]王静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8(35).

作者简介:施培忠(1969—),男,汉族,浙江省嘉善县人,本科,行政事业 ,财务主管。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内部审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