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蓝光OLED材料和器件的分析

2020-12-23 02:00丁钰丰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2期

丁钰丰

摘 要 对于电致发光技术而言,可在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有机固体激光器,最近几年以来得到较快发展,整体上实现了三基色发光。对于绿色材料而言,发展是最快的,在商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对于蓝色与红色材料而言,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效率以及稳定性方面,蓝光材料有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对蓝光金属络合物与聚芴衍生物进行了分析,对基激复合态发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属络合物;基激复合态发光;聚芴衍生物;OLED材料器件

引言

对于有机电致发光而言,其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在超薄显示器方面,将逐步取代液晶,进而成为主力军,相比于超薄显示器而言,有机电致发光有着显著的优势,比如视角较大、电压较低以及主动发光等,在有机固体激光器方面,电致发光材料得到了很好的使用。

1蓝光金属络合物

在实现蓝光OLED的材料中,金属络合物是主要材料,有诸多蓝光络合物被提到,比如喹啉铝。通过近期实验表明,喹啉锂(LMMq)是较好的蓝光材料,对于LMMq的制备而言,是经过络合反应而得的,反应产物主要是喹啉以及氢氧化锂。器件制备:将ITO玻璃视为阳极,在正式使用ITO玻璃之前,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比如去离子水以及丙酮超声波处理等,之后采用氮气将玻璃吹干,要求具有一定的洁净度。借助于旋涂技术,针对ITO玻璃,在其上方形成空穴传输层,厚度大小为50纳米。之后利用真空热来进行蒸发,针对PDA IPB薄膜,在其上方形成LMMq膜,厚度大小也为50纳米,在该器件中,对于LMMq而言,不但是电子传输材料,同时也是发光体。最终通过银和镁的共蒸,进而可促使阴极形成,厚度大小为500纳米。器件有着一定的电致发光性能,外加电压不但与发光亮度有关,而且能影响注入电流密度,当外加电压变大时,两者随之增大。对于启动电压而言,其数值为6.8伏特,当发光亮度达到最大时,可超过每平方米8000cd。针对8-羟基喹啉,由于其甲基的作用,该甲基主要源于2位以及3位,在电致发光光谱方面,相对于喹啉锂(Lip),LMMq发生了蓝移,色度更加趋近于标准蓝光。如图1所示为电致发光光谱,在发光峰值波长方面,LMMq达到了4562纳米,Lip得到了476纳米。通过实验得知,LMMq是非常好的蓝光材料[1]。

2聚芴衍生物

对于聚芴衍生物而言,简称是PF,其有着较好的发光性能,在荧光量子产率方面,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因此人们更加关注聚芴的制备,而且在聚芴OLED方面,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于聚芴衍生物而言,其也是一种有机聚合物,当然也存在不足,比如热稳定性不高、导电性不够理想等,而且难以解决发光峰红移问题。基于此,设计了一种聚芴化合物,其简称位PDEA,该化合物属于树枝状的,在共聚方面,将三苯胺视为对象。通过结果得知,针对材料与器件,树枝状分子结构皆能提高两者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针对聚芴衍生物,能对其的聚集进行抑制,进而促使发光色纯度得到改善。另外,对于三苯胺来讲,其实质是一种基团,而且有着较好的空穴传导能力,由此在量子效率方面,相对于聚芴衍生物,PDFA器件提高了一倍。

为了更好对比,采用一样的方法,来对线性聚芴进行合成,线性聚芴的简称为PDF。在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面,针对枝化与线性聚芴,将两者依次作为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同上述。以镁银为阴极,将ITO玻璃视为阳极,分别作为发光器件,以及空穴传输材料,针对线性聚芴以及聚芴化合物,将两者依次涂抹于ITO,之后对BCP进行真空蒸镀,BCP是菲绕啉的简称,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提供阻挡空穴的同时,也能提升电子注入。在对器件结构进行优化之后,比如对膜厚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阴极的选取,优先选取低功函数金属等,在此基础上,在提高器件发光亮度的同时,也能提高发光效率[2]。

3基激复合态发光

经过缩合反应,可促使DTFD的合成,如图2所示为化学结构图。针对DTFD,通过其HOMO能级来测量-5.3ev,通过其LUMO能级来测量-2.0ev。图3不仅表示了器件能级图,同时也表示了各层厚度。当存在外加电压的情况下,器件出现蓝色荧光,电压越大,亮度就越大,两者呈正比例关系,当启动电压为4伏特时,亮度达到最大,为每平方米400cd。对于发光峰值而言,其波长大概为480纳米,相比于材料荧光光谱,电致发光光谱存在极大的不同。在经过分析之后得知,对于电致发光而言,主要源于基激复合态失活。当注入DTFD空穴的時候,会遭受PBD层阻挡,进而在两者的界面上出现聚集,同理可知,在注入PBD电子的时候,会遭受DTFD层阻挡,进而也会在界面上出现聚集。在此基础上,促使基激复合态得以形成。通过实验得知,在该器件中,对于基激复合态而言,是落于蓝光区的,在蓝光光源方面,此器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目前,对于OEL材料而言,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比如荧光与磷光材料,以及金属络合物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三原色发光,也就是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然而,在潜力材料以及实用价值方面,仍然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在有机材料方面,需加大研发力度。对于绿色材料而言,发展是最快的,在商业化实用方面,能满足一定程度的要求,然而对于蓝色与红色材料而言,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经历一段的路程。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将ITO玻璃视为阳极,在正式使用ITO玻璃之前,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采用氮气将玻璃吹干,要求氮气具有一定的洁净度;外加电压不但与发光亮度有关,而且能影响注入电流密度,当外加电压变大时,两者随之增大;针对材料与器件,树枝状分子结构皆能提高两者的热稳定性,针对聚芴衍生物,能对其的聚集进行抑制,进而促使发光色纯度得到改善;选取低功函数金属,在提高器件发光亮度的同时,也能提高发光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高文.新型双极性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其蓝光OLED器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

[2] 陈志坚,李福山,龚旗煌.新型蓝光OLED材料和器件[J].发光学报,2017(6):74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