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热能动力中电气自动化的构建

2020-12-23 02:00陈斌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2期

陈斌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由热能与动力工程产生的制约与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其作为电热厂与锅炉运行的关键构成,在能源消耗问题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若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改革创新,对我国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并优化热能与动力工程非常必要,其不仅能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还能全面增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效果,在为电热厂与锅炉厂等相关行业领域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大推动力量的同时,为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热能动力装置;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源转换控制

引言

热能装置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形式。在热能装置中能源通过燃烧释放大量的热能,之后在装置系统中将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而实现热能动力的电气自动化构建,则能加强对能量转换过程的控制,从而使能源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还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热能动力中电气自动化构建方法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热能动力的发展[1]。

1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工程热物理学,其通常以内燃机与其他新型动力机械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通过对机械工程学、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的有效利用,探索如何采用安全、高效、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与液体动能转换为动力,实际上是包括基本规律和转换过程设备与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简单来讲,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热能转化为动能,或通过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高效利用能源的目的,使两种能量在形式不同的情况下共同转化,有效促进生产的多样化。热能与动力目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能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国更快、更好的发展。站在专业构成的角度上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解释更倾向于热能与动能的应用,在转化与利用热能的过程中,除需对其展开有效控制之外,对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现有能源的节约利用也必须得到重视,这都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关键构成;内燃机与驱动系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热能向动能转化的核心。现如今,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社会运行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使热能与动力工程能够为国家与人民提供更多的便利,相关人员必须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及时创新[2]。

2新形势下热能动力中电气自动化的构建方法

2.1 产业结构的优化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作为热动领域实现节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能够使得以往的运行方式和发展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节能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調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并引进先进的环保型设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升整个产业生产和运行的效率。第二,重点抓好工艺技术的改造工作,实施因地制宜的技术原则,重视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综合利用热能资源。例如,空气机组具有出色的热回收技术,将其运用到热能回收当中,再将回收的热能用于供暖环节,这样一来,热能和动力工程便能实现节能运用。第三,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其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这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2.2 改进完善燃烧方式

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锅炉燃烧过程必须得到重视,这是由于其不仅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的主要方向,锅炉燃烧过程也以热能转化为主要原理。实践证明,在以往传统的锅炉运行模式中融入智能化元素,一方面能促进锅炉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对锅炉燃烧实际效率的增强也非常有利。另外,因为锅炉燃烧效率与燃料、炉内空气与温度等都有密切地联系,而通过对智能化操作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进一步合理化与科学化上述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各项数值作为根据,转换锅炉燃烧方式,从而实现电热厂综合效益提升的目的。智能化锅炉的另一显著优势,就是在运行之前可进行模拟数值的预设;在对锅炉风机翼型叶片进行合理改造的情况下,锅炉燃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3]。

2.3 选择调频方案

从某种角度看,能量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联系性较强的关系,其具体是指热能与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前者提高了后者的合理化,而动能则明显提高了热能的转化率。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需要建立在与电力生产环节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并要尽量对电能损耗问题进行控制。在实际中,用电系统并非固定的,其仅仅是一种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但也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外界干预的存在而导致用电负荷发生变化,因而电网频率也是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由此可见,调频方案的选择和应用不仅可以强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的契合度,确保二者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也能根据并网运行机组来调整自身的动态运行性能,提高用电系统对外界负荷的抵抗能力,保证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与可靠。电力企业需要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情况出发,始终坚持节能降耗的基本原则,不断在实践中收集数据,分析各种调频方案的实用价值;并根据各个时间段的用电负荷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调频方案,从而在保证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环保效益[4]。

3结束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相对来讲系统性与复杂程度极强,此时只有针对实际需求,对热能与动力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研究,才能在提高转化成效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真正提升,进一步充分发挥热能与动力能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影响下,国家与社会各界都越来越重视生态改善与环境保护,而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创新,是降低此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与污染的关键途径,进而推动我国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 康付帅.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和燃烧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161-162.

[2] 陈春红.试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设备工程,2018(5):213-214.

[3] 余冯坚,陈凯.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9(4):32-34.

[4] 韩力.节能降耗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与措施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