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数字化建设

2020-12-23 02:00王娟刘静张玥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

王娟 刘静 张玥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科普传播形式和科普传播发展情况,结合天津航天科普基地实际情况,介绍了科普基地目前的数字化建设情况,并对未来基地建设做了展望。

关键词 航天科普;数字化建设;科普传播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科普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接受科普教育和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自发行为。但是科学与人们群众生活之间经常呈现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随着信息化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类设计精良、形式多样的科普场馆呈现自公众面前,增强了科普宣传的效果,此外,可以利用新媒體作为科普传播的工具,进一步提升了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及传播速度,进而提升了科普影响力。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国家级“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为公众了解和学习航天知识提供了窗口和平台。随着现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实际情况,科普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地场馆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为公众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感受航天、学习航天科普知识提供平台。

1科普传播形式

科普传播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宣传图册展示,场馆、展馆展示以及授课宣讲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属性人群接收到的科普教育渠道和方式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展馆、基地类科普教育场所等公共设施是公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展示直观、公众参与性强等优点,对普通民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大范围和持续性的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活动,实现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邀请科学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或授课宣讲方式是将科学家群体引入到科普宣传中,能够增强科普宣传的权威性,科学家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刻和准确的表述,能够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将科学知识传达给公众,充分调动公众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因此也能够获得更为明显的宣传效果。

2科普基地场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增强科普宣传效果,在科普宣传中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这些技术能够迅速有效的帮助公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欣赏科学。

信息化技术在科普场馆中的应用,增加了科普宣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1],且具有信息量大、成本较低、更新迅速等优势。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补充和完善科技场馆教育形式,从而保持科普对公众的吸引力并能展现出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2]。数字科技馆是在传统科技馆基础上的创新和提升,已成为现代科普教育的一种新型手段,数字科技馆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或虚拟视觉体验等,公众能够获得更真实的视听效果和多自由度的体验。

3科普传播平台的多样化

目前,新媒体下网络传播也成为科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面对多样的信息应接不暇,很难有时间专心阅读纸质宣传资料或者到科普场馆学习,新媒体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迅速成为科普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把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的展示在公众面前,生动多彩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科学传播的内容[3]。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和了解最新的科普知识,更重要的是,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出自己对科普知识的疑问和观点,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4天津航天科普基地科普建设情况

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属于生产制造类科普基地,基地设有总装数字化展厅和参观走廊、部装车间电子仿真显示屏幕以及各制造车间科普宣传展板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场地和设施。能够让公众学习航天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全面系统的了解运载火箭制造技术。下面就目前科普基地的建设情况做简单介绍。

(1)科普基地数字化展厅建设。为生动翔实地展示航天发展历程,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有数字化展厅。展示大厅设立了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基地总体建设沙盘等实物设施,公众能够直观的学习到航天产品的特点,对航天火箭结构和运载火箭系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展厅配备视频宣传片,通过展厅声光音像展示宣传,公众能够清晰的了解航天事业发展进程、航天产品结构特点等航天科普知识。此外,展厅采用了先进的透明显示技术,配备了多个触摸显示屏幕,公众可以动手点击显示屏幕,学习运载火箭的结构知识、发射历史等,并设立模拟发射系统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发射的震撼,有效提升了航天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航天科普基地还建设有参观走廊,公众在参观走廊能够直接观察到运载火箭总装装配现场,公众可以近距离地看到运载火箭整装待发的状态。另外,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参观走廊以“流光溢彩,步履星空”为主题,将航天发展历程、火箭研制发射历史等在走廊墙壁进行展示,能够给公众带来一种进入历史长河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公众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憧憬。参观走廊中设计有“中国梦航天梦”图文展示,以中国宇航员的形象表达中国梦的含义,让公众的爱国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2)科普基地平台建设。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完善科普基地展厅的基础上,航天科普基地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基地组织科普宣传工作团队为主体的网站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和遴选科普知识和动态信息,定期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公众可以足不出户了解航天知识,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教育形式,进一步扩大了航天科普知识传播范围。

(3)科普基地科普导览图谱建设。除了科普展厅,科普基地还在各制造车间配备了产品生产科普展板。展板详细介绍了运载火箭研制中各制造专业的产品特性、关键技术等,系统科学的向公众展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结构和组成,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运载火箭制造过程的认知。

5基地建设展望

目前,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已经初有成效,科普传播教育效果得到社会好评。后续基地计划继续完善科普宣传的文化走廊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让科普基地的墙壁也可以“说话”[4],建立一种带入感更强的航天科普教育的氛围,更好地做好航天科普知识和航天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胡周颖.数字化科普之路的探讨[J].人文社会,2015(6):87.

[2] 张莉.论科普场馆的数字化建设[J].科技视界,2013(6):189.

[3] 罗子欣.新媒体时代对科普传播的新思考[J].传媒,2012(10):77-79.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城市园林绿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探讨
数字化建设在油田安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