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堂改革应用浅析

2020-12-23 02:00宋艺徐开顺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改革信息化

宋艺 徐开顺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一门课程艺术。新时代迎来新的变革,同时教育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改革。高效的课堂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学习的方式方法、情感的表达上得以全方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主动去接受学习新方式带给我们的成效,接受信息化教育,审视传统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用行动去实践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教育改革

引言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是带动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数字信息化的学习空间改变了教师平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实践类课程的有效学习。在现阶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发展前提下,将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把信息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合作交流的沟通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自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堂中合理运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程的实施过程变得更丰富,课堂学习教学更高效。教师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反馈,能够及时地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能够及时并针对性地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最大化的接收到课程知识,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操作水平能够得以提高。本文将以《工程造价》课程为例,论述从传统教学过渡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

1信息化教学理念

(1)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好学习的框架结构和课堂学习的多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线上课程预习安排,自己进行预习探究;课中,老师设置相关环节,学生自己根据内容要求进行学习程度的展示、提问、回答;课后,学生根据教学平台发布的任务,自主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则通过课程评价评分表和学生学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一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保障了学生今后学习中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1]。

(2)計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课堂对网络和线上教学平台的依赖程度高,师生则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很多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只接受了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因而,信息化教育首先要求提高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信息化课堂的容量。由于信息化教学改变了课堂的形式和学习方式,学生获取学习得信息量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教师短时间之内将所需信息量搜集完整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组成一种团队的合作模式。信息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离不开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配合。

2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导向,案例为载体,新时代思想相结合,是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课堂内容为载体,由此基础上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案例法教学。以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以xxx公司xxx城实际项目工程为案例,学生课前进行学习提炼有效信息,在教学环节实际应用。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倡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拓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线上、线下混合式相结合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课程网站上学习课程内容、与指导老师学习互动,接受课程学做任务,接受面授指导、知识拓展与复习总结。教师同时引入国家职业教学学习资源库的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另外积极使用建筑信息化工具针对实际项目进行漫游,查看项目相关信息,能够让学生最大化的进行资源的整合学习。

(3)讲座式和任务委托式教学。课堂中,利用教师团队中专业专家,定期来学校组织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了解。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采用任务委托等方式开展丰富的专业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给定条件,教师布置企业工程师委托的任务,采用清单计价模式编制投标书《商务部》的全部内容,例如: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信息化教学可以为活跃课堂气氛适时地提供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不同特点的教学模块[2]。

(4)头脑风暴。在教学过程拓展思维领域,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力,小组间进行讨论研究,碰撞智慧的火花。

(5)分组竞赛。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课堂的工作任务,展开小组竞赛,比速度、比质量、比成效。例如:进行施工预算编制能力训练分组竞赛,学生利用AR查看图纸信息及项目信息进行任务比赛。

(6)角色扮演。教师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按项目构成,不同阶段分为进行角色扮演,如招投标(业主、施工企业、唱标员、专家)等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各环节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7)分组共享合作。课程中的内容,如可行性研究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这类综合实训工作任务正是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工作过程的特点,用相应有效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教学特色与创新

3.1 利用自身双师型教师特色,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将《造价咨询规范》等与学校育人标准相融合,同时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相关论述同对应课程模块相结合,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和精益求精的技能目标。

3.2 将信息化手段切实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多元使用

信息化课堂利用了理、虚、实、仿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课堂的讲授法,以线上多元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达到混合式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AR体验”的学习形式激发兴趣,使用课程相关的协同平台进行项目模拟仿真,以教学平台为主要平台进行学习任务的驱动,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将课程学习活跃于“分组竞赛”和“分组合作”的教学氛围中,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多位评价结果;各組同时参与“头脑风暴”等教学环节完成课题诊断方案的制定,以网络协同平台和专业课程操作手册,完成课程的课堂实践,将获得报告上传到教学平台当中,教师根据反馈学习效果进行课程评价总结。学生课后可以利用教学数字资源库进行课程预习,在教学平台进行复习和讨论。同时利用教师还可以利用讲座式教学完成学生同行业规范及新思路的知识拓展。课程立足于创新型学习小组和教师多元引导的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破解课程当中的重难点,提高课程有效性和趣味性[3]。

4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老师能够多维化的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和学习信息,根据教学反馈结果,能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计算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能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也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明显成效。

总之,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教师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教师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不断摸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需将现代技术和教学理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地推动信息化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许芬. 教育信息化给语文课程带来的机遇与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25-26.

[2] 王皓天. 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以煤矿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为例[J]. 数字通信世界,2017(10):264.

[3] 张丹. 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以陕西省教学设计大赛为例[J]. 农家参谋,2018(12):186.

作者简介

宋艺(1993-),女,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人;毕业院校:贵州师范大学,专业:工程管理,学历:本科,现就职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教育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