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展示

2020-12-23 01:11张晨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0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

摘 要:由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张晨同志主持并研究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SSKT2501。本课题2019年9月20日立项,2020年10月30日结题,课题成果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

关键词:SSKT2501;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国家级重点课题《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SSKT2501。本课题由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张晨同志主持并研究,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立项,2020年10月30日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现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总结出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时间要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5分钟,中高年级的时间稍长,但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需要选定适宜的时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认识计算机设备、键盘鼠标的操作等内容宜安排在5分钟之内,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在5-8分钟之内。

(二)切入要迅速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长较短,通常只有传统教师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课切入知识点必须迅速,直入主题,开门见山,不可拖沓,要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可通过设问、疑问、悬念,或者直接给出操作结果、展示教学内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动态效果等方式来切入主题,力求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别出心裁。

(三)内容需短小精悍

由于时间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内容一定要避免过于冗繁。需要精心设计,坚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讲透一个知识内容即可,若5-8分钟之内不能讲透,则必须进行剪裁或者再细分为若干小知识点进行组织。

(四)形式类型要多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讲授型、实验型、探究型、问答型、启发型、小组活动型等。微课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微课教学的类型不宜过于单调。以小学高年级的《表格数据处理》为例,微课教学可通过设问启发学生对统计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组织课堂,利用问答来纠正部分学生表格处理中出现的错误,使整个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生动活泼。

(五)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微课设计与制作永远不变的原则。因为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如同教学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样。要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有用甚至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微课。从学生眼睛的角度设计,就是在微课视频设计时,画面要尽量的活泼些,不能中规中矩的。在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心智发展特点出发。

(六)以教学内容、目标为中心

信息技术微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学生要学有所获,否则学生不愿意学习微课。因此教学内容和目标就是微课重中之重了。黎加厚教授说,微课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如情景导入、问题解决,课程小结等,总之要有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或说明问题的过程。因为微课终究是“课”,它不同于一般的短视频或者微视频只是为了说明一种现象。

(七)碎片化和系统性相结合

微课由于其短、小而造成碎片化的突出特点,因此,会使得在理解某些知识时会造成前后割裂,不利于知识系统建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微课,要注意某些板块性知识或单元性知识要有其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节课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冲进教室,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微课进行学习。特别是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互相模仿学习、提出自己解决方案上最为明显。上课后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认真地按照自学提示学习微课,从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来看,实验班100%的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而对比班每次完成作业的学生在80%左右。更重要的是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对比班的学生。

2.模仿识记能力得以加强

微课方式更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识记,由于模仿的主题鲜明且较为单一,能多次重复,经在课堂观察测量下发现,普通的学生往往只需观看一到两次微课视频就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编制出游戏,且部分学生还学会采用拖动视频进度条的办法,仅观看关键步骤就能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3.学生创造力提升显著

通过“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量表对班上的46名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独创性和变通力的后测成绩均高于前测成绩,尤其是独创性上前后有显著差异,其余的包括流畅性、开放性、操作精细度等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4.构建了微课学习模式

基于现在我校学生的家庭状况,经过课题实践,微课暂时只能在课堂上使用,并形成了自学微课——答疑解惑——创新实践——评价拓展的课堂学习模式。

5.初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微课开发的研训,熟练掌握制作方法,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开发基本原则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有技术科学,有标准可依;选择合适的资源应用平台,发布微课、交流应用效果和改进意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參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铭.微课――唱响中国MOOC的前奏[J].计算机教育,2013,(20):11-13.

[3]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4] 陈燕.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250-252.

[5] 易红郡.信息素养: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基金项目:国家级重点课题《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SSKT2501)

作者简介:张晨(1975.4-),男,江苏昆山市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创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品牌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课题研究”教学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计算机机房管理”课程与试点专业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图书馆嵌入式课题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