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艾”及其他产地艾叶中的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

2020-12-23 04:59王宇卿耿榕徽张须学
世界中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供试艾叶产地

王宇卿 耿榕徽 张须学

摘要 目的:以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3种有效成分为指标,评价“宛艾”及其他产地艾叶的质量,为艾叶质量控制及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安捷伦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测定。结果:32个产地艾叶中3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南阳桐柏艾叶桉油精含量较高,南阳镇平艾叶樟脑含量较高,河北安国艾叶龙脑含量较高。结论:“宛艾”尤其是桐柏艾叶含量较高,本方法快捷简便,重复性好。

关键词 艾叶;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量控制;挥发性成分

Abstract Objective:To use 3 components of eucalyptus,camphor and borneol to evaluate Artemisia argyi from “wan ai” and other producing areas,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rtemisia argyi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base.Methods:Agilent HP-5 capillary column(30 m×0.32 mm×0.25 μm)and FID detector(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were used.Determination was by Gas Chromatography Temperature Program.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the 3 components in the 32 producing areas.The content of eucalyptus in Nanyang Tongbai Artemisia argyi leaves was higher,the content of camphor in Nanyang Zhenping Artemisia argyi leaves was higher,and the content of borneol in Hebei Anguo Artemisia argyi leaves was higher.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eproducible,it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Artemisia argyi leaves.Quality research of Artemisia argyi leaves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oduction base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Nanyang area.

Keywords Artemisia argyi leaves; Eucalyptol; Camphor; Borneol; Content determination; Gas chromatography; Quality control; Volatile components

中圖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2.005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之功效[1]。临床常用于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外科疾病[2-5]。艾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南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艾草生长,特别是南阳下辖的几个主产区:桐柏、唐河等地,产出的艾草质优量大,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输出基地,外界称南阳地区所产的艾草为“宛艾”。艾草主产地除南阳外还有蕲春、宁波、安国等地[2,5]。由于产地广泛、品种及气候差异造成了各地艾叶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对艾叶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科学评价艾叶质量及开发道地艾叶生产基地,本实验采集了全国32个产地的艾叶样品,进行其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考虑到艾叶中化学成分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测定桉油精[1],不能全面评价艾叶质量,本研究以其含量普遍较高的主要活性成分桉油精、樟脑、龙脑为指标[7-10],建立了能够快速同时测定这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艾叶的品质,为艾产品质量控制和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气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美国,型号:7890A),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瑞士,型号:XS-105)。

1.2 试剂 桉油精对照品(批号:110788-201105),樟脑对照品(批号:111749-200601),龙脑对照品(批号:110881-201107),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正己烷(分析纯,购于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1.3 分析样品 32个不同产地的艾叶,均采摘于2015年端午节前后,阴干备用,由本课题组鉴定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载气为99.99%高纯氮气,流速为1.5 mL/min,分流比为10∶ 1,进样口温度为250 ℃,进样量为1 μL,检测器温度260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 ℃,然以2 ℃/min升温至104 ℃,再以20 ℃/min升温至260 ℃,保持10 min。上述色谱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以桉油精峰、樟脑峰、龙脑峰计算均不低于41 000,各成分基线分离良好,分离度>1.5。色谱图见图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桉油精对照品12.22 mg,樟脑对照品17.20 mg,龙脑对照品10.46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艾叶粉末,约2.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正己烷25 mL,混匀,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 h,放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上清液过0.45 μm微孔滤膜,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专属性试验 按“2.3”项下方法制备不含艾叶的阴性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进样。见图1。在按油精、樟脑、龙脑色谱峰位置处未见相关吸收峰,表明正己烷溶液对测定无干扰,方法专属性良好。

2.5 线性关系考察 取“2.2”项下混合对照溶液,逐级稀释,制备桉油精、樟脑、龙脑的系列浓度混合对照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桉油精、樟脑、龙脑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1 192.1x1+0.528 5(r1=0.999 4),y2=1 196.5x2+1.253 2(r2=0.999 9),y3=1 170.6x3-0.797 1(r3=0.999 3),结果表明桉油精在0.006 1~0.122 2 mg/mL、樟脑在0.008 6~0.172 0 mg/mL、龙脑在0.005 2~0.104 6 m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2.6 中间精密度试验 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结果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均小于3.0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7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1,2,4,8,16,24 h进样,结果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均小于2.4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8 重复性试验 按“2.3”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结果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均小于2.91%,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次桐柏艾叶粉末6份,每份2.5 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适量的对照品溶液,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外标法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6.62% ~104.12%、91.44% ~102.32%、93.29% ~101.78%,且RSD分别为2.50%、4.03%、3.06%。

2.10 样品测定结果 取32个不同产地的艾叶,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外标法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含量。见表1。将表中不同产地的艾叶分为“宛艾”(编号1~16)和“其他产地”(编号17~32)2组,对艾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高低进行比较分析。见图2~4。

大多数产地艾叶(79%)的桉油精含量分布在0.5~1.0 mg/g。其中桉油精含量不足0.5 mg/g的艾叶,其他产地占6%,“宛艾”则无;桉油精含量在0.5~1.0 mg/g的艾叶,“宛艾”(41%)多于其他产地(38%);桉油精含量在1.0~1.5 mg/g的艾叶,“宛艾”(9%)多于其他产地(6%)。总体来看,“宛艾”桉油精含量较高。见表1和图2。

大多数产地(76%)艾叶中的樟脑含量分布在0.1~0.3 mg/g。其中樟脑含量不足0.1 mg/g的艾叶,其他产地占3%,“宛艾”则无;樟脑含量在0.1~0.3 mg/g的艾叶,“宛艾”同其他产地均占(38%);樟脑含量大于0.3 mg/g的艾叶,“宛艾”(13%)多于其他产地(9%)。总体来看,“宛艾”樟脑含量较高。见表1和图3。

大多数产地(69%)艾叶中龙脑的含量分布在0.1~0.3 mg/g。其中龙脑含量不足0.1 mg/g的艾叶,其他产地占13%,“宛艾”则无;龙脑含量在0.1~0.3 mg/g的艾叶“宛艾”和其他产地差异不大;含量大于0.3 mg/g的艾叶,“宛艾”(16%)多于其他产地(3%)。总体来看,“宛艾”龙脑含量较高。见表1和图4。

综合来看,“宛艾”桉油精、樟脑、龙脑整体较优。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首先考察了先提油后再比较油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长时间提取挥发油,后将挥发油转移并且稀释,再进行分析,处理过程复杂,溶剂及样品用量大,耗时长,转移过程损耗大,造成误差较大,重复性不好,回收率不高。本实验尝试采用有机试剂提取,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单,溶剂及样品用量小,操作时间短,转移无损耗,实验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各项方法学指标均符合标准,故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还以桉油精、樟脑、龙脑的提取率为指标,进一步对比了无水乙醇、石油醚、正己烷、无水乙醚4种溶剂。结果正己烷提取效率高,分离度好,溶剂较不宜挥发,测定结果准确。故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法提取。

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桉油精、樟脑、龙脑属于单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小,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采用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HP-5弱极性色谱柱,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及重现性。

由于艾叶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复杂,分离难度大,本实验采用程序升温法,根据桉油精、樟脑、龙脑3者之间的极性及沸点差异设置温度,将3者较好地分离。

3.3 艾叶的质量评价 桉油精、樟脑、龙脑作为艾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影响药材的质量和药用价值。而产地作为影响药材中桉油精、樟脑、龙脑等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亦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故本实验以3者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产地的艾叶进行對比研究,结果显示“宛艾”和其他产地的艾叶相比,整体含量水平较高。

桉油精是艾叶中的关键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桉油精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其含量不得少于0.050%(即0.5 mg/g)。而“宛艾”中桉油精的含量在0.5~1.14 mg/g,以桐柏县、社旗县、陆营镇较高。“宛艾”中樟脑的含量在0.15~0.41 mg/g,以镇平县、社旗县、桐柏县3产地较高。“宛艾”中龙脑的含量在0.1~0.55 mg/g,以内乡县、镇平县、桐柏县3产地较高。3种成分的含量综合对比,桐柏产的艾叶在“宛艾”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而将其与历史上有名的四大艾草[2]对比,桐柏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的含量均高于北艾(河南汤阴)[11]、海艾(浙江宁波)、蕲艾(湖北蕲州),桉油精、樟脑的含量亦明显高于祁艾(河北安国)[12],从这几种化学成分含量来看,桐柏艾叶与历史所记载的几大道地产地艾叶相比,亦表现出优势。

猜你喜欢
供试艾叶产地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艾叶泡脚退黑眼圈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生姜上的肥效试验
艾叶不只用来艾灸
艾叶飘香
着重消费型
艾叶
辽宁三市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大蒜上的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