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改进探究

2020-12-23 02:02赵玉华
兰台内外 2020年23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

赵玉华

摘 要:通过探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背景及其内涵,探讨了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调查和分析了我国当前几所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在硬件设置和技术运用及管理模式等层面,发现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思考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改进之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取得巨大进展,现代智能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带来极大便利,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来全社会的关注,随之出现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兴概念,随着 2018年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后,然而“智慧图书馆”在实践与理论层面的探究尚未成熟,作为科研学术的重要支撑,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深化“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依据

1.必要性

首先,建设健全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自身职能的内在要求:一是健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保障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二是建设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便于师生获取所需信息;三是深化及拓展服务,助力人才培养、信息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四是服务社会,资源共建共享。这四项职能的发挥,有赖于更加现代化的图书馆运行系统和更高效的技术支持。其次,建设健全智慧图书馆是助力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客观保障。在信息化时代,若要全面提高大学的综合教育能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构建不可或缺,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此息息相关。高等院校有必要健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建立和完善数据库,建成“智慧图书馆”。如果图书馆在信息化层面进程迟缓,势必会影响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效率,不利于推进高校的高水平发展及专业特色构建。

2.可能性

随着5G的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数据传输运算能力的提升,5G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为广大师生的带来更舒适快捷的体验,更快查取科研和学习所需的资源。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方面,RFID技术应用使全面数字化管理成為现实。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具有快速扫描、体积小、记忆容量大以及可穿透等特点,并且已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在自助借还书、图书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图书盘点、图书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FID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智慧图书馆优化借书及还书的流程、加强图书的流通、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盘点和查找方面的负担、健全防遗漏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中作用重大,这也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技术支撑。现代图书馆的运行,离不开数据的储存与管理,一旦数据被丢失或者损坏,都会对图书馆造成重大损失。云计算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一种基于因特网超级计算机模式的技术,具有虚拟化、整合化和安全化的特征。利用云计算对图书馆进行数据管理,可由专业团队利用高端数据中心保存并管理信息,利用云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免去在大容量存储设备及各类服务器上的支出,而云端的系统不仅便于用户操作,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有效防止病毒入侵。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1.进展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国内众多高校图书馆都积极作出有益探索。北京大学图书馆与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图书馆六大模块(资产、财务、 人事、合同、系统、行政)的自动化和移动化办公,在综合管理中心与计算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实现办公信息化;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发智 能机器人“小图”,尝试虚拟实时咨询模式,用于图书馆知识问答、查询馆藏图书等,推出“九歌”系统,用于自动生成诗歌,还实行了座位管理系统(如图1),便于优化座位使用;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NLSP图书馆管理系统,推出Libstar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对图书馆资源管理流程进行重构,以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服务方式开展系统部署,实现资源获取的一站式服务,尤其在电子资源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解决了电子资源管理与分析决策难的问题(如图2);浙江大学图书馆采用全球高端的自动化管理系统ALEPH500,实现各个校区的图书通借通还等服务,此外还配置了微机、全光纤存储局域网(SAN)、自助借书仪及各种服务器,服务管理系统也渐趋完备,同时也参与建设CADAL项目,即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推动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南开大学图书馆与汇文软件公司合作,采用LIBSYS图书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集成化管理,实现馆际图书文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高速互联,在硬件方面,配备了各类多媒体视听装备,如三星曲面屏、4k液晶显示器、IMAC一体机、Pad、kindle、3D打印机、信息发布机、电子读报机等。

2.不足

智慧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对硬件设施要求更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如此。以计算机为例,图书馆内计算机在选课和查询及下载论文资料方面作用巨大,但这两项都具有时效性,在某一阶段用户需求量会激增,然而高校图书馆由于空间限制和资金限制,可供操作的机位不足,很容易出现多名学生等待一台机位的情况,而且在高峰期间,网络和相关平台往往会出现故障甚至造成卡顿和死机等情况,这无疑更延长了学生的等待时间。其它智慧服务,如自助文印、自助查询等也存在设备老化、操作不够便捷等问题。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服务,是利用先进技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的一种服务。但是,高校图书馆往往由于资金所限,馆藏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某些读者的需要,某些学科所需的文献或图书无法获得;虽然很多图书馆设置了荐购系统,可以弥补资源不足的缺陷,但荐购系统自身的劣势也不容忽视:首先,该系统操作不够简洁,对于急需使用该资源的用户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其次,荐购流程和审批时间较长,用户获取资源的时间成本较高,这也会让相当一部分读者望而却步;另外,在经过长时间的审批后,用户能够获取到所需资源的概率也不高,原因多在于图书馆出于经费考虑,暂不购入价格较高的书籍,例如国外原版书籍,其价格往往是中文版的十倍之多。读者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仍未获得需要的资源,而图书馆也并未给出其他解决方案,这会使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信息服务,图书馆的座位服务与管理也是有待提升的方面。对此,虽然有些高校采用智能座位管理系统,在线预约选择座位号,划分使用时段,限制使用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占座等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是,由于这种系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具有指引作用,并无监督和惩戒功能,仅仅凭借个人道德和自觉性并无法保证所有学生严格遵守座位安排。在出现不遵守座位号的情况后,极少情况下会有学生与占用其座位者争论,而是会到其他空位就座,进一步造成混乱,久而久之,在线选座系统所设定规则渐渐被架空,学生会直接略过选座环节,恢复之前的随意入座的“秩序”。因此,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智能选座机器人,但这样的技术缺乏更有效的管理制度的配合,所以多数机器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即“下岗”,沦为摆设。最关键是高校智慧图书馆目前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引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应用还不够明确,利用率较低,虽然具备了一些硬件设施,但软件服务和运行模式仍然有待完善。例如,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学术搜索系统仍是旧版,其功能和效率远远不如某些高校图书馆使用的一站式学术搜索系统(如复旦大学的望道溯源资源发现系统、南大Find+ 资源发现系统、武大珞珈学术搜索等);在慕课课程开发方面,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较多高质量的课程。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改进

1.增加硬件设施投入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投入。对于某一阶段学生对计算机需求激增的情况,需要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机房合作,使学生可以在机房完成同类操作;另外,以时间换取空间,提高计算机运行速率,应用5G技术提升传输效率,减少学生的操作时间损耗,提高每个机位单位时间内可服务的用户数量。对于荐购系统,也可采取更便于用户快速完成的流程,例如,设置图书版本、书号及荐购理由的选项,为用户节省查询及键入文字的时间。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各类虚拟机器人或实体机器人,应用5G技术低时延技术,实现高效的互动协调,保证机器人的灵活移动和业务处理,在智能物流、信息采集方面提升效率。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加强智能安防系统的建设,提升风险预警和联动控制功能,也可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图书馆巡检工作提供便利。

2.解决经费不足

图书馆经费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图书馆除了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之外,还应当考虑如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转换服务思路,采用其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在图书荐购方面,如果读者向图书馆提出需求,但经费所限无法购入该资源,图书馆不应该仅仅通知该读者“暂不购买”的决定而使其期望落空,而是应该将服务更进一步,向该读者提供其他解决方案,比如同名书籍的其他价格较低的版本或电子版本等,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有些高校图书馆推出师生图书捐赠项目,一方面可以将师生的旧书充分利用,使其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图书馆购书经费紧张的局面,丰富图书馆藏资源。不过目前该项目推广度不高,有些高校图书馆虽然有此项目,但往往鲜有师生知晓。另外,这种捐赠目前仅限于纸质图书,捐赠量有限,高校图书馆可拓展项目范围,尝试电子图书的捐赠计划,再辅之以各种途径,弥补经费不足带来的各种难题。

3.加强协作管理

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隨着图书馆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高效图书馆应当健全各部门设置,设立学科评价与服务部,保持关注国内外图书馆业务发展动态,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文献资源建设部负责文献资源采集分编、加工及典藏分配等工作;信息咨询部负责科技查新、专利服务等工作,同时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信息素养培训服务;技术保障部负责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与系统,以及调研、建设并维护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工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就座位管理而言,图书馆可以与其他部门沟通,在图书馆外设立专门的考研自习教室、期末复习教室,分流此类用户;另外,还需要改进在线选座系统的管理方式,加装监控设备,以更有约束力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引导用户,防止规则被架空。另外,图书馆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强对智慧服务理念的理解,关注服务管理理念的提升,与读者共同营造营造和谐有序的图书馆氛围。例如,可以定期邀请图书馆领域的学者专家为馆内工作人员开展学术讲座,普及图书馆专业知识,讲解图书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也可以让工作人员成立学习团队,前往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或优质公共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

4.提升软件系统性能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不仅要跟进硬件建设,更要着力投入软件建设。以学术搜索为例,高校图书馆应该尽快开发或提供独特的一站式学术检索系统,使用户可以在 PC 端和移动端访问检索平台,进行一站式文献检索,得到开展学术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还可提供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和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统一检索平台入口。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门户系统,构建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每个读者的专业背景、知识体系、借阅偏好、阅读模式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数据分析,向不同类型的读者智能化推荐专业书籍、活动邀约等,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智慧化服务。就电子资源建设而言,当前高校图书馆多与外部公司合作,采取购买电子图书产品的方式。目前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平台有5家,分别为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读秀网、书生之家和方正APABI。电子阅读是大势所趋,所以,各平台的阅读体验感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读者需求,考虑各平台的价格、书籍类别比重、书籍质量、售后服务、检索性能、版权保护、文献传递、批注功能等方面,选择适合自身的平台。

四、结语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迈出了相当大的步伐,随着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进程会更加迅速,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也会走向便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更有效地助力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芳莉.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途径思考与探索——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J].兰台内外,2020

[2]杨爱英,徐军峰.新一代图书馆系统案例研究——以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

[3]刘冬秋,吴 玲,张 弦.高校中医药院校智慧图书馆技术服务与维护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

[4]扈小鹿.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的管理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