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途径

2020-12-23 21:41缪劲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

缪劲松

摘  要:高校思政课走入社区不仅对师生增强理论认知水平、加深道德情怀和提升实践能力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市民思想认识、政治判断、价值取向等问题和疑惑。高校思政课居民社区平台建设是发挥思政课优势、满足市民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政课;公益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3-120-04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特殊的思想理论背景和实践教学经验对解决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思想认识、政治判断、价值取向等问题和疑惑具有独特的思想理论优势。发挥好思政课教师这个优势,借助社区平台,为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精神需要提供思想支持,对于扩大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社会影响有着积极意义。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1]大学生处在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互动,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困惑和青春迷茫,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起大学生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仅如此,高校思政课通过这一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更使得高校思政课将优质资源向社区、向城市居民辐射,客观上对于扩大思政课社会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师生与社区居民的双向需要是思政课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原动力

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提倡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有人认为,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上好思政课就意味着思政教育任务完成了。这是对思政课的简单化理解。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来都是任何阶段教育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不可或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提升,包括道德境界的提升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既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逻辑过程,从根本上讲,实践和逻辑是难以割舍的。相较于中小学公民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年龄、能力和客觀条件的限制,要求中小学生于政治课或公民课上进行过多的社会服务也是不现实的。但这并等于中小学生没有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必要,事实上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在做服务社会大众的事情。其次,社区居民的需要为高校思政课服务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教育、老年消费、老年服务等的市场需要旺盛。但由于政府、社会多重主体的责任分工不够细化等原因,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城市大中小学的体育馆(场)、图书馆、实验室、实训中心等设施,从广义上讲都属于全民性公益设施,除了负担日常学生上课、训练、实训等教学需要外,都应该向全社会开放,因此应尽可能发挥这些设备设施的公益性价值。相较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说,老年的公益性教育需要主要不是一般生存技能的培养,而是老年人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通过社会化、公益性服务路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较之于青年人来说,老年人教育服务的公益性更为突出,要满足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的思想、精神需要,没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显然是不合理的。第三,高校思政课师生虽然是教与学的关系,但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不仅是课堂上教学相长,社区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的过程。应该看到,师生的公益性服务实际上也是受益方,在服务过程中,思想境界、道德情怀都会得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2]高校思政课走入社区、服务市民,可以通过自身的课程优势为市民提供更有价值的公益性服务,从而为营造家庭和睦氛围、促进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可见,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既是社区市民的需要,也是高校师生的需要,这个需要是双向的、客观的,成为高校思政课师生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原初动力。

二、高校与社区居民联动是思政课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实践路径

1.高校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设立思政课师生校外城市社区实践基地,将思政教育和思政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将学院思政资源优势与城市社区需要对接,更好地调动教师、学生、社区群众三方的积极性。在师生与社区群众的互动中贯穿思政教育目标,从而实现师生服务社区群众,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心与育人的目标。经过四年探索,目前已经完成包括津南益华里社区、月牙河社区、和平区劝业场林泉社区在内的多家校外思政课共建实践基地。

2.思政课生态社区实践考察

实地考察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和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两处生态社区,累计参与实地调研与社区共建实践活动的师生达2200余人次。我院党建和思政工作实行学院师生与城市社区合作共建的模式,不是单纯地关照学生校内的生活样态,而是将城市社区作为思政教育与实践的理想平台,通过师生走出去、社区管理人员和群众走进来的方式,让师生在与社区群众互动交流、合作共建的过程中体认思政教育与实践目标,实现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效结合。

3.高校学生与城市居民社区良性互动

学院学生采取公寓式管理与学生准军事化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校园活动虽然以公寓为基本样态,但不局限于这个范围,其他如食堂、图书馆、校园社团空间、创业空间、体育场馆等场所都是学生活动的场所。鉴于学生生活样态与城市居民社区生活样态的近似性和可借鉴性,尤其是城市社区管理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深厚资源,学院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基于城市社区与高校学生社区共建思政教育与思政实践的育人模式。

从运行方式看,学院一方由社科部牵头,联合学工部,组成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主导,有关院系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区教育实践队伍。城市社区一方由社区党群组织牵头,如津南区益华里社区,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积极支持下,与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思政教师与社区社工带领下,深入社区群众中去,通过走访、调研、扶贫、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共建活动。

从机制看,一是要取得城市社区党群组织的支持;二是要调动师生,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共建的基础是双方意愿协调一致。实践中,学院认识到高校与城市居民社区之间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致力于师生和社区群众思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更好发挥高校思政理论优势和城市社区实践优势。例如,学院在劝业场林泉社区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师给社区群众讲党课,在津南益华里社區开展社区模范老党员给师生讲党课等活动,实现了学生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有效活动,起到了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从机构设置看,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思政实践,目前主要由社科部、学工部组织实施落实具体工作。虽然还没有成立单独的工作机构,但从分工情况看,社科部偏重于两个社区合作共建的主题设计、理论支持和理论教育方面;学工部侧重于学生社团为主体的社区活动交流与实践体认。从学院层面来看,下一步应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探索二者更好的协调机制,包括常设机构设置等。

从人员配备看,鉴于目前还没有常设机构,学生与城市居民社区共建活动的开展是以学院职能部门间的合作形式进行,人员配备以各单位为主。从经费保障看,目前主要采取志愿服务、自费和思政专项经费辅助支持两种方式开展活动。学院鼓励师生志愿服务,同时也积极寻求城市社区的支持,比如益华里社区为学生提供的有偿实践项目——周末送报、小时工等,尽管规模较小,参加学生人数也有限,但因其长期性、可持续性、便捷性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如学院2017级海事专业学生杨旭带领下,多名学生参与周末为居民送报实践活动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每个周末风雨无阻。从工作成效看,首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与思政活动对于城市社区实践的意义,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城市社区的实践活动中来。

不仅如此,思政课教师还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与学生社区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从理论层面探求学生与城市居民社区合作共建的意义。在学生角度看来,由于有了居民社区的实践基地,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群众,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书本概念理解,收到了课堂教学实现不了的体会和认识。如海事2017级孟丽盼同学经过深入居民家中调查,在和益华里社区居民张奶奶的交流中,得知张奶奶一家几位亲人疾病先后不幸离世所遭遇的人生巨变和精神痛苦,深切体会到张奶奶的不幸和需要:“张奶奶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帮扶,而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帮扶,我们大学生有时间和智力的优势,我愿意常来和张奶奶聊聊天,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的生动例子。

总之,学生在协助社工入户走访、访贫问苦、法治宣传等具体活动中都表现出了海运学院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社区广大群众的积极肯定。从城市居民社区看,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与居民社区的良性互动,收益是双方的。居民社区同样获益颇多,如鉴于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需要,社区即便是入户调查这项基础性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更不用说临时性工作的压力了。很多工作,诸如安全教育宣传、防火宣传、环保意识宣传等工作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很难短时间内完成,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又有思政价值实践目标的高校师生是他们很有助益的合作伙伴。所以,双方合作一拍即合、互利共赢。事实上,居民社区同样有可供借鉴的思政课资源,例如林泉社区、益华里社区通过老党员、老干部走进校园给学生讲党课、做形势报告,不仅调动了居民社区的人力资源积极性,也拓展了师生视野,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为城市居民社区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从高校看,学生与居民社区合作共建,也是传统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的新突破。居民社区的管理和治理很多经验值得高校借鉴,同时高校独有的思政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又可以促进居民社区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实现高校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猜你喜欢
思政课
高职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实践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提高高效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问题探析
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路径优化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