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2020-12-24 00:45黄菀琳王恩模邱若娇王天媛叶河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6期
关键词:视神经津液病机

黄菀琳,王恩模,邱若娇,王天媛,叶河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 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1 玄府理论

“玄府”一词首先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中记录“玄府者, 汗空也”,在《黄帝内经》把玄府考虑作汗孔,是汗液流出的通道。到了金元时期,刘完素进一步扩展和补充了玄府的内涵,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指出“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1]这指出了玄府是人体乃至万物无物不有的一种新的结构名称,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玄府是气、血、津液和神机升降出入运动的通路,具有孔门属性和腔隙属性,贵开忌阖,功能非常复杂[2]。到了明清时代,对于玄府理论有着不同的补充与发展,楼英在其《医学纲目》 中记载:“盖目主气血,气血盛则玄府得通利, 出入升降而明, 虚则玄府不能出入升降而昏,指出了目病的发生和玄府郁结,不通利,升降出入受到影响而发病”。清代周学海认为“腠理、孙络、细络” 等物皆为玄府,玄府为人体中细微结构,广泛存在于人体。[3]现代学者也对玄府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王老在《玄府论》一文中提出:玄府遍布机体的各个部位,是一种至微至小的组织结构,应属于经络系统中孙络的进一步分化,是目前中医学所认识的人体的最小的结构。[4]文中总结玄府具有三特点:①无物不有,分布广泛,广泛存在一切事物中。②结构细小,肉眼不能直观看见,只知道其功能不知道其形态。③玄府作为营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营卫的流行、气血灌注、津液的布散,均有赖玄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玄府通利,营卫、气血、津液输布正常,人体则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也有不少现代学者尝试从离子通道说、水通道蛋白说、细胞间隙说等现代微观理论来定义玄府这一细微结构。纵观古今医家对玄府理论的解释,玄府作为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作为中医所认识人体的微观结构的存在,若玄府郁闭,则会引起人体疾病的发生,从而可以从玄府理论来认识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机。

2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机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青盲内障缘于脏腑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神光无以发越而无所见。追溯青盲这一疾病,始见于《神龙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也有记载,书中曰:“青盲者, 谓眼本无异, 瞳子黑白分明, 直不见物耳”。《证治准绳·七窍门上·目》中论青盲证:“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是,乃玄府幽邃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中提出了玄府郁遏,玄府作为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通则气血津液不能上承于眼,则眼视物不明也。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书中也记录了青盲,云:“元府出入之路被邪遏抑,不得发此灵明,目虽有,若无矣。而且对玄府内涵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元府者,河间谓十二经皆有之,乃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眼科金镜》认为青盲的产生在于玄府郁遏,脏腑精华不能上归于目,目失所养而致。[5]追溯古今医家对于青盲的认识,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玄府理论,而“郁”是玄府学说的核心思想,刘完素指出“郁,怫郁也,结滞用色而气不通畅”,因此目中玄府闭塞则是青盲的病机关键,目中玄府闭塞,血中之精微物质不能上荣于目,则视力逐渐下降,甚至目无所见。

究其病因,不外乎邪客玄府,外感六淫邪气及其疫毒之气侵袭,闭塞目中玄府而进一步导致神光无以发越。陈氏[6]认为外感六淫之气的寒、湿、燥及火热之气都可导致玄府闭塞。寒邪,其性收引凝滞,主闭藏,寒邪侵犯玄府,则引起玄府闭塞;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难解,湿邪侵犯玄府,则玄府开合不利;风善行而数变,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玄府输布津液,津液润养玄府,本是相辅相成关系,津液消耗,玄府失于濡养,亦可导致玄府闭塞而发病。基于刘完素“火热论”的学术思想,认为火热邪气致病的要害便是造成玄府闭塞而导致气机怫郁。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经络郁滞,目窍郁闭,气郁玄府,玄府闭塞也是导致青盲原因之一。痰饮和瘀血是有形的病理产物,有形的病理产物阻塞玄府,妨碍玄府畅通,加重玄府闭塞,而玄府作为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玄府的闭塞也进一步加重了痰饮和瘀血的形成,痰饮与瘀血的形成则成为致病原因,如此循环,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玄府自身的开阖,有赖于气血、津液的润养,而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生化乏源,则精微物质不得上荣于目,目失润养,则神光不得以发越,则视物不明。邪客玄府、气郁玄府、痰饮与瘀血的形成阻塞玄府、肝肾亏虚,玄府失养,皆可导致目中玄府闭塞,导致青盲的发生。

3 开玄之法

由于玄府闭塞引起的神光不能发越,基本病变是玄府的郁滞、闭塞,从而解除引起玄府郁闭的病因,消除玄府郁闭的病理产物,恢复玄府的畅通,使得气血津液正常流转,则视力逐渐恢复。如何是郁闭的玄府恢复其畅通状态喃?在《藏气法时论》中记载:“辛能散抑、散结、润燥,辛者金也,金主散落,金生水故也。况抑结散,则气液宣行而津液生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指出“辛甘热药皆能发散者,以力强开冲也。”[1]明确提出辛味药能开发玄府,使得闭塞的玄府得以开通。王氏也指出究四气五味论之,辛味药气芳香,具有“行、散、润、化、通、升”六大特质,可开通玄府,宣通气液。[7]在《河间六书》中记载了辛热发散、芳香开窍、辛苦寒药攻下及辛苦寒药微加辛热宣通等开玄方法,列举了附子、全蝎、硫磺等开玄药物,并创制了防风为代表的开玄方剂。随着玄府理论的发展,开通玄府的治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有内治的发散开玄、搜剔开玄、香窜开玄、温通开玄、通下开玄、涌吐开玄、理气开玄、利水开玄、豁痰开玄、活血开玄、泄热开玄、补虚开玄,而且通过针刺、刺血、拔罐、艾灸、熏洗的外治方式皆可使得玄府开通。

近当代医家通过玄府理论的认识,医治视神经萎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眼科大家陈达夫治疗真元不足,目中玄府衰竭自闭得青盲时,则在补肝肾的基础上,辅以细辛、石菖蒲、麝香等以助目中玄府通畅,从而使气血津液上达,润养目珠。[6]姚芳蔚在治疗视神经萎缩时,临症若见清阳下陷之证,常于补气升阳方中加葛根、蔓荆子等祛风药, 可配甘温之品升发阳气,辛味药又可使郁闭的玄府重新得以通畅。在补益肝肾方中需加全蝎、娱蚁等虫类药物,内达脏腑,外达经络,凡气血凝滞之处、玄府郁闭之处皆能开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8]高建生认为脏腑中轻清之血,经过玄府正常的升降运输功能到达眼部,起到营养作用,保障眼视物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应用“补血”、“益气”、“填精”之补益治疗大法时, 必须考虑选用少许能够协助升运精、气血上行的清窍功能的药物,如防风、柴胡、升麻、葛根、蔓荆子等辛散药物,药物轻清上行,补而不滞,使得玄府通利。[9]王明杰老师深入研究玄府理论,擅长应用风药、虫类药物开通玄府,在治疗青盲时自己创制了通窍明目饮经验方,其中全蝎一味药物,药性辛、甘、平,其走窜透窍之力颇强,开玄府之力强,对于玄府郁闭之青盲是较佳的选择。[9]古今大家对玄府理论的深入认识,把玄府理论应用于青盲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也从“玄府理论”的视角重新认识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机,为治疗视神经萎缩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4 结语

视神经萎缩的西医治疗,在早期,视神经尚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水肿,可以予以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果病变进入中、晚期,可以予以营养神经类或活血化瘀、扩血管类药物,但临床效果值得商榷,西医对于视神经萎缩治疗尚无特效药,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而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病机多从肝郁气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血瘀滞等方面认识,治疗也多从行气、补肝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面治疗,而本文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认识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机,以期为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而“玄府理论”不仅仅只适用于视神经萎缩这一疾病,“玄府”作为无物不有的存在,作为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神机转输的中间介质,任何疾病的发生皆可与玄府闭塞相关,深入研究“玄府理论”,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辩证论证和“玄府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在内障眼病中的优势。

猜你喜欢
视神经津液病机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与肿瘤相关的视神经病变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视神经管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