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傣族传统文化在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以瑞丽“食在云滇”都市农庄为例

2020-12-24 07:04丹,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识牌路障公共设施

沈 丹,何 双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

公共设施作为环境景观中的一大要素,除了最基本的功能作用之外,其在都市农庄环境景观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文化内涵传递、地域特征表达、农庄个性展现等。云南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因为价格成本低,使用一些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设施,特别是一些民俗文化浓郁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设施的重复,从这些方面来看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农庄景观较完善的区域,景观公共设施的形式与景观融合度不高。

3)农庄公共设施之间缺乏联系,辨识度较低,信息类标识不直观。

4)设施选择材料方面未因地制宜,未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使用寿命较短,替换率高。将传统文化植入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中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2 研究区域概况

瑞丽市隶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边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之一,如今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口岸。该区域拥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和阿昌族5种世居少数民族[1]。其生态环境、宗教、文化、建筑、习俗、节庆、医药、饮食、生产生活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精彩。“食在云滇”都市农庄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帕色村69号。农庄主要建筑由传统的傣式建筑外形演变而来,装饰上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如大象、棕榈等形象的运用(图1)。但其景观公共设施不完善,且形式与农庄整体景观不协调(图2)。

图1 “食在云滇”农庄

图2 农庄内垃圾桶

3 傣族传统文化在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针对目前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运用当地民族文化,坚持因地制宜、功能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瑞丽市“食在云滇”都市农庄中的指示牌、路障、休息长廊、座椅、小品等景观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发挥其优势,使整个农庄的景观风貌得以提升。

3.1 特色标识牌设置

标识牌以傣族传统文化中大象驮塔纹样展开。标识牌造型由大小不同的两头象构成,并将大象的身体躯干进行简化,形成仰天而起的动态,使其显得生动活泼。为体现美学中的虚实感,在细节部分打破纹样中相互对称的造型,将象耳镂空呈月牙状造型(图3)。

图3 特色标识牌

标识牌放置于庄园出入口及交通辨识所需位置,作为导游设施。为体现大象敦厚稳重的性格特征,标识牌在色彩上主要运用冷灰色调,也便于凸显指示内容。材质可使用耐候性强的玻璃钢材质。

3.2 傣族建筑特色的车辆路障

为解决人流车流高峰期所带来的相互干扰问题,庄园入口处设置自动路障。自动路障的造型构思来源于傣族建筑的屋顶造型,其由傣族传统建筑中的竹楼衍化而来,并加以对称的孔雀纹样,凸显傣族特色。车辆路障使用不锈钢等材料,收缩箱材料主要有LED灯,夜间闪烁可增强易见性(图4)。

图4 傣族建筑特色的车辆路障

3.3 弯串纹休息长廊

休息长廊造型主要来自于傣族传统纹样中的弯串纹。方案运用弯串纹错落有致的弧度变化形成休息长廊,增强长廊的庇护性和空间体验感(图5)。

图5 弯串纹休息长廊

长廊材料主要运用混凝土及金属钢索。钢索的作用是为了方便藤蔓植物进行攀援生长。整个长廊高度控制在3.0~3.5 m,同时其可与其他小品设施组合排列,形成文化长廊。

3.4 拟静态孔雀公共座椅

公共座椅拟孔雀在静止时的形态羽毛自然垂落状态,座面设置为38~40 cm。因瑞丽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雨季较长,因此座椅在材质上可以使用良好耐候性及仿天然木纹的木塑材料(图6)。

图6 拟静态孔雀公共座椅

3.5 排铓敲打乐器与万字纹组合造型的垃圾桶

在公共设施中容易重复的便是垃圾桶。庄园内垃圾桶的造型构思来源于傣族的排铓敲打乐器,把流动的民族文化静态化,由不同的铓排列组合。把整个圆环进行延伸,变成大小不一的立体柱,同时与傣族的万字纹进行组合。尺寸直径控制在30~40 cm,宽度为45 cm。万字纹结构固定可呼应垃圾桶外观造型(图7)。

图7 排铓敲打乐器与万字文组合造型的垃圾桶

3.6 孔雀开屏动态造型花坛

花坛在公共配景设施中起到点缀作用,花坛构思主要来源于孔雀开屏瞬间的动态。孔雀开屏的瞬间很美,用来作为花坛与花池里的花卉相互映衬。花坛主要使用自然石材和清水混凝土材料,达到简化的目的。其尺寸宽度为300 cm,长度100~430 cm。整个造型有张有驰,突出部分也可充当辅助性座椅,欣赏景致(图8)。

图8 孔雀开屏动态造型花坛

3.7 稻壳景观小品

据记载:傣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曾有“踏泥耕种,以象耕田”等说法。因此,传统农业中的作物元素——稻壳成为该构思的来源(图9)。

一粒种子转变为米粒或一粒种子破壳而出,继续生根发芽的现象,预示新旧事物循环更迭的过程。整个构思过程是希望能够通过水稻生长来表达生命绚烂过后归于平淡的一个过程。同时通过种子折射出生命的4个阶段:撒种——浇水——收获——享用,体现傣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特质。稻壳小品采用玻璃钢树脂以及后期进行加工喷涂,可还原稻壳颜色米黄色,搭配周围的植物景观,高度为1.3 m。

4 结论

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特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多彩的区域更应因地制宜地充分提炼和运用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将其恰当地植入设计中,这对解决云南都市农庄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特色的局面有着重要作用。对瑞丽傣族传统文化在都市农庄景观公共设施中的运用研究,在改变千篇一律的劣质农庄景观形态、使云南都市农庄绿色可持续发展、传承发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重大意义,为云南地方特色的庄园环境景观注入新兴生命力,也为相关境遇的都市农庄景观优化与提升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标识牌路障公共设施
电杆标识牌安装器研制
分类清洗标识牌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
利用固体废弃物制作交通路障可行性
城市公共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自动驾驶汽车依然面临多重路障
大堵车
纽约将装永久路障防汽车袭击
一路惊喜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佛罗伦萨的交通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