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之花在校园绽放

2020-12-24 07:56应巧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孩子

应巧爱

小学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诚信教育是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行为方式。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开展诚信进校园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用诚信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如孔子曾多次讲过诚信,认为“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又赋予了极其鲜明的时代色彩。

一、让老师成为诚信的引路人

人格魅力是决定人际间相互吸引的一种决定性因素。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对老师尊重、信任甚至崇拜,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看齐,以老师为榜样。因此教师要做诚信的使者,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诚信”形象,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引导、感染、熏陶学生。比如,对学生不能信口开河、随便许诺,一旦答应就要做到;处理班级事务、评价人物事件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不做假;待人接物要真诚有礼,不阳奉阴违,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向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反映班级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要事实求是,不添汕醋,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总之,性格要靠性格来塑造,道德要以道德来完成。孩子需要德行来指引,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师德,成为诚信的典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做到“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二、让言传身教感染孩子讲诚信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孩子学会撒谎是受大人不良影响的结果,父母弄虚作假,孩子就会一一效仿;父母表里如一,孩子就会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家长、教师自身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朝一夕做起,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守信的模范。人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老师,更是教师的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诚实守信的,应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要先做到。

三、创设情境,教育孩子讲诚信

由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在学校、家庭两点之间穿梭,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因此教师应主动创设情境,用一个个典型事例,让学生学会分消是非,从而在脑痛中永远树起诚信这面大旗。其实诚信教育活动的时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就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让校园成为诚信文化的“栖息地”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属于人们意识的深层结构。一个人懂得了道德的善恶,未必就能产生合于理利于人的道德行为。品德心理结构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时,每一方面都不可忽视。只有当这些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道德动机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定的联系时,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而校园文化的形象性、愉悦性和主体能动性恰是这种“联系”的组带。诚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如何体现它的形象性、愉悦性和主体能动性呢?1、体现在学校的行为文化之中。教人以诚必待人以诚,教人求真必待人求真。校長行为的价值取向,常常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判断,教师行为的价值取向,又常常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学生正是从身边的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行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中,找到自己做人的标准,进而塑造自己的人格。2、体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之中。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及文化修养,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让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选择。诚信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让它真正融入到校园的环境文化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环境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书画长廊里,同学们用稚嫩的双手书画着对诚信的渴望;黑板报、宣传栏上展示着社会上种种贩假、制假而使人致死致残的有关数字和恐怖照片,引起学生的内心震撼,激发学生对不诚实、不讲信用行为的深恶痛绝;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上书写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及师生共同追求的做人准则;走廊上、教室里,整齐地张贴着“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实立身,信誉立业”“以诚待人,以信做事,求真务实”“一言既出,驯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一诺干金”“言必行,行必果”等名言警句,即使是在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也同样能见到“诚实守信,能让你自己的面容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等等,如此浓郁的校园诚信环境,必将对全体师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总之,加强校园的诚信文化建设,并努力使之成为学校成员的共同价值标准,经过历史的积淀,最终形成传统的校风,这是每所学校的不懈追求,而这一追求一旦成为现实,诚信教育也就有望落到实处了。

五、让真实的故事促使学生讲诚信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要以诚信为本,讲诚信,守信用,不欺不诈,不虚不假,说话算数,履行诺言,给孩子营造一个“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社会氛围。那么,孩子必会受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成为一个讲诚信,重信誉的人。

让我们呼唤诚信,拥抱诚信,使诚信扎根于孩子心灵,让世界因诚信而生意盎然,五彩缤纷!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孩子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道德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