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研究

2020-12-24 07:54肖颖葛桂芹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融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肖颖 葛桂芹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宏观战略指导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应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设高效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心”“育人”相结合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增强并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方式、搭建两育平台等多元化路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思政  融合研究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门公共课程,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认知、适应能力、沟通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对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及“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思政概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2017 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明确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三全育人”的新局面,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当前的大学生一般是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多是95后或00后,接触面较广、思想活跃、个性化突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现实社会的影响,面临着学习与就业、友情与爱情、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方面的压力与困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自卑、焦虑、孤独等不良心理,提高其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对产生各种困惑和不良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有利于解决其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健康中的个人思想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念等内容契合度较强,在心里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显得尤为重要,两者地有机结合,有利于指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人生理想。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3.1增强师资力量,育人与育德结合

“十大育人”体系中明确提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促进师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压力管理、 恋爱心理等八个项目,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辅导员等专兼职心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要实现心理健康课程融入 “课程思政”,就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培训一支既具有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时政储备的专任教师。

首先在学校层面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力度,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切实增加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育心、育德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层面要自主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大学生成长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心理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融合,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性知识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实现心理与思政元素两者的有机融合,增强育心育德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健康发展。

3.2 丰富教学方式,线下与线上结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中与心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新闻事件的展示,利用好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多种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如通过“高铁霸座”事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的小组讨论、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各项活动,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感受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識、责任感和分享理念的培养。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信息媒体丰富教学载体,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 群、抖音等做好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等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3搭建两育平台, 教学与实践结合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两育”实践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和想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德育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通过心理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设计专题心理训练,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超.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8):1-4

[2]沈丽娜.内外兼修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23(9):59-60+63.

[3]吕鸿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8):125-128.

[4]孙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9):100-103.

[5]古翠英,李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国际公关,2019(10):86-87.

猜你喜欢
融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利用软交换和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方法的研究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