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技术

2020-12-25 03:57闫树英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张家口07665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2期
关键词:樟子松树苗苗床

●闫树英(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张家口 076650)

樟子松是一种喜光的深根性树种,隶属松科松属,是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该树种能够适应缺水、干旱的砂地环境,生长力旺盛,具有抗旱、抗寒、适应性好等优点,在华北等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工程中常被选作适宜树种。但樟子松裸根成活率低,造林效果不佳,合理运用容器育苗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及造林效果。

容器育苗栽培技术,即在装有营养基质的容器中完成苗木培育,然后配合移栽等后续措施进行植树造林。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优点颇多,它摆脱了季节、地域的影响、减少种子量的投入、可实施机械化操作、对植物生长影响小,因此在国内诸多绿化项目、治沙项目中均有广泛应用。

1 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技术

1.1 育苗地的选择

科学选择育苗地。樟子松容器育苗效果受育苗地状况影响较大,所以,应优选光照足、没有积水、没有风蚀、水源近、保护设施安装方便、管理便捷的地块进行育苗。

2.2 育苗容器的选择

樟子松育苗容器规格一般选择直径20cm、厚0.3mm、高30cm的塑料杯,方便调运,不容易散杯,成本也较低。如果培育樟子松大苗,容器杯规格可适当增大。

2.3 做苗床

一般选取宽1m、长4m的苗床,苗床间留50cm的操作道,平整好并清理床底,起好床埂。每平方米苗床放置25个左右育苗容器比较合适。

2.4 装杯

应坚持就地取土原则,通过“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紧”的步骤完成容器填装。所谓“一铺”,即平铺容器杯,在杯内1/3的空间中装入有机质或营养土,接着将根系舒展的树苗放入。“二盖”,即在一铺基础上,在杯内填装1/3的有机质或营养土,填盖苗木根系。“三提苗”,即稍微提正杯内树苗,避免窝根,保证树苗始终在容器杯中间处。“四满”,即杯内装满营养土。“五墩”,即双手拎杯,敦实。“六紧靠”,即在育苗圃内将容器杯互相紧靠着放在一起,避免透风[1]。

2.5 移栽

樟子松容器育苗工作完成后,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时间移栽,通常在樟子松容器苗长至40±10cm高的时候移栽最佳,时间以每年春季和雨季为宜。春季多在4月移栽,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春季的解冻情况而定;雨季应选7月上旬至8月下旬。移栽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2.5.1 栽植坑规格 具体操作中,应根据樟子松容器大小科学设置栽植坑规格,一般为穴状坑,通常栽植坑直径应设置为容器袋直径的两倍,深度为40~60cm,且坑壁要保持垂直,坑口、坑底规格应保持一致[2]。

2.5.2 确保容器土体、容器苗根须的完整性 这样可有效提高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获得良好的生长势头,所以在装配、运输、卸载、造林樟子松容器苗时,要遵循“随载随运、轻拿轻放”的原则,植苗时,一定要脱杯,回填土应按照顺序逐次踩踏结实。樟子松幼苗栽植深度应在40c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樟子松获得良好的抗旱能力。

2.5.3 栽后浇水 春季移栽时,由于风大、天旱,应对移栽苗进行一次浇透水;雨季移栽时,选择在雨天前栽植,可不必浇水[3]。

3 结语

在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技术的运用中,应把握好技术操作要点,才有助于提高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造林效果。

猜你喜欢
樟子松树苗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移栽树苗
合影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三棵桃树苗
我眼中的樟子松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