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12-25 09:03黄少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舌体下颌骨口腔癌

黄少战

(田东县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西 百色 531500)

0 引言

口腔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有报道称近几年来口腔癌在发病率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同时患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1]。舌癌作为口腔癌的一种,在所有口腔癌疾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一[2]。舌癌患者通常恶性程度较高,同时病情易出现复发,容易出现颈部转移等,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危害性较大。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舌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其生存率,而且十分追求对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3]。所以,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舌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1 舌癌的发病因素及特点

舌癌作为口腔癌常见症,发病率高,且发病原因复杂,该疾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男性的舌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50-70岁的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4]。除了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外,口腔卫生因素、酗酒因素、吸烟因素、营养缺乏也被认为是诱发舌癌的相关因素[5]。此外,有研究提出,遗传因素和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是舌癌的相关因素。舌癌患者的发病部位大部分为舌体前2/3侧缘部分,其在所有舌癌发病部位中占据的比例超过70%,之后是舌腹部及背部,舌腹部约占20%,舌背部约占7%,最后是舌前1/3近舌尖部位[6]。舌癌患者病情通常较严重,具备早期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

2 舌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舌癌的常用手段,手术治疗一般可划分为两种,其一为针对原发灶的手术治疗;其二为对颈淋巴的处理。针对不同病情状况的舌癌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开展治疗。一般情况下,针对舌体、舌腹以及舌侧缘等部位发病,分化较好,同时界限较清晰的早期局限性原位癌患者,临床上可通过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7]。若舌癌患者舌体癌肿已经侵入患者深层肌肉,但其与舌中线之间的距离超过1厘米,后界没有超出轮廓乳头,临床上可给予半舌切除术治疗。此外,如果舌癌患者的舌体癌已经超过中线位置,应综合分析其癌肿范围,对患者舌体大部分或整个舌体进行切除手术治疗,若患者舌根癌肿侵入赊欠2/3部分或超出中线舌体固定部位,临床上应及时给予全舌切除术治疗[8]。此外,临床上对于确诊存在颈部淋巴转移的舌癌患者应开展颈淋巴清扫术治疗,这已经是目前临床治疗舌癌的一种共识。①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舌癌具备恶性程度高的特点,过去,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张以根治为主要目的,可能有矫枉过正的情况。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舌癌手术治疗的相关观点不断更新和完善,临床上对于患者术后生存治疗的关注度日渐增高,而手术治疗中尽量对患者正常组织及器官进行保留已经成为目前手术治疗舌癌的一个指导原则[9]。有学者提出,在舌癌切除手术治疗过程中,临床上必须要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患者正常舌体组织进行保留[10]。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手术切缘与患者原发病灶之间的距离把握就显得更为重要。现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医生之间对于手术切缘与患者原发病灶距离的看法和要求仍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认为应将其控制在1.5厘米至2厘米之间最适宜[11]。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切缘与原发病灶之间的距离超过1厘米即可[12]。有国外学者对舌癌切除提出了“间室外科”的概念,其认为应针对患者原发病灶及周边可能提供肿瘤浸润、转移通路的肌、淋巴以及血管等进行切除[13]。国外研究证实,以“间室外科”治疗的舌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高达70.1%,与传统手术(切除边界超过1厘米)的27.3%相比明显更高[14]。在舌癌原发病灶手术治疗和处理中,有研究认为,对于舌癌尚未侵犯口底,或者虽然侵及口底但是还没侵及下颌骨骨膜的患者,应对其开展下颌骨矩形切除治疗,尽可能对下颌骨的连续性进行保存[15]。大量研究证实,只要无确切影像学证据等证实患者下颌骨确实已经受到侵犯,则对其开展下颌骨矩形切除治疗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6]。此外,还有研究称,通过下颌骨内侧矢状切除的做法,更有利于针对舌癌患者的可以浸润组织进行有效清除[17]。目前不同研究及学者对于有浸润可能的下颌骨的切除方式以及具体切除量仍有一定争议。若舌癌患者病情严重,颌下淋巴结转移同时与其下颌骨发生黏连等,则应对其下颌骨进行切除,以确保疗效。②颈淋巴的处理。对于早期淋巴结转移的舌癌患者,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处理。有数据表明,现阶段仍有超过20%的舌癌患者存在术后颈部复发的现象,不利于改善其手术预后[18]。此外,患者口腔淋巴回流需经口底组织方能顺利抵达颈部淋巴结,通过不连续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对患者全部肿瘤进行有效清除,然而手术处理后很可能造成颈淋巴结转移的问题,所以现阶段临床上主张开展联合同侧口底中间带组织整块切除的舌-(颌)-颈根治术治疗。现阶段,颈清扫术的具体手术方式多种多样,该手术处理的主要目标是要在达到根治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以便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过去,临床上常通过根治性颈清扫术对舌癌淋巴转移患者开展治疗,该处理方式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然而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综合征或者颈部畸形等并发症,不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近年来,临床上开始研究并引入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以及选择性颈清扫术等技术,希望能够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颈部副神经等重要结构进行保留,促进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19]。现阶段,相关学者对于根治性颈清扫术的病例选择标准基本统一,均认为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肿瘤部位以及生物学行为容易发生转移的患者,必须开展根治性颈清扫术治疗[20]。在开展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治疗的过程中,若发现可以转移淋巴结,应及时对其实施病检,确认其癌囊较大同时出现胞膜外扩散时应马上给予根治性颈清扫术治疗。

3 结论

总而言之,现阶段舌癌根治术仍主要采用的是舌-(颌)-颈根治术的方式,该手术方式能够在舌癌患者中发挥较好的疗效。如果发现舌癌患者下颌骨被肿瘤所侵犯,应综合分析其病情状况对其部分下颌骨组织进行切除处理。此外,舌癌患者预后与其病变早晚、生长部位、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密切相关。针对舌癌患者的治疗,应具体分析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以及生长部位等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尽可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提高舌癌生存率,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舌体下颌骨口腔癌
重视口腔卫生,有助减少口腔癌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口腔癌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观三寸之舌,晓身体之病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
融合多颜色分量的舌图像阈值分割算法研究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