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实验的检验及疾病控制

2020-12-25 09:03韦瑾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艾滋病毒初筛艾滋病

韦瑾平

(都安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河池 530700)

0 引言

艾滋病被称为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首例感染艾滋病毒是在1985年6月,截止2018年底,已累计发现有艾滋病感染患者125万人次,死亡人数将近26.2万人。并且近几年来,艾滋病毒的传播逐渐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中,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有效的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我国针对艾滋病实验室检验加大检验力度并获取了良好成绩,对患有艾滋病患者实现早期诊断、治疗,进而能够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

1 艾滋病抗体检测

艾滋病抗体初筛应当在窗口期后开展,通常需要在处于高危阶段四周后完成检测,在窗口期内检测时,其结果是阴性的也无法排除,一旦人体感染艾滋病毒之后,一般在四周左右会产生抗体,在四周内部分还无法产生抗体,因此需要在窗口期后进行检测,通过艾滋病抗体筛查,观察反应则可表明是否感染艾滋病毒[1]。如果艾滋病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认。国际针对艾滋病抗体检测运用最早,发展较快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艾滋病的试验方法已历经三代改进,目前第四代检测试剂已研制成功,第四代检测试剂将HIV抗原和P4抗原共同进行检测,可降低血液筛查存在的残余危险性和漏查率,目前临床使用三代检测剂其艾滋病观察期长达22天,使用第4代检测剂时其将窗口期缩短为15天,针对临床诊断第4代试剂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针对艾滋病毒患者抗体初筛还存在免疫荧光,RT以及PA,金免疫渗滤等多项实验方法。

比如,根据颜舒抚等人的研究表明,利用ELISA对艾滋病受检患者急性初筛,检测血清中的抗HIV,利用ELISA双孔实验和进口的胶体硒实验复查,利用两种方法进行结果比较,发现待测的11628份样本中,利用ELISA法对HIV抗体初筛,则有554份标本显示阳性,利用两种方法进行复筛,则S/CO高于6.0的有72份样本,且复查结果均显示阳性,而S/CO为1-6.0之间的样本共计482份,复查结果为阴性,说明在实验室进行艾滋病病毒初筛时,对于S/CO比值高于6.0的可以采用进口胶体硒实验复查,可显著节约时间,人力,且可减少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到2018年患有艾滋病毒患者病例报告以及近年来哨点监测等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累积患有艾滋病患者771例,且平均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其中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病概率分别为2.5:1,且年龄比较集中于20-49岁占79%,近年来该病毒逐渐呈现高龄年龄段发展,且以性传播为主占76%,其中同性传播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占8.5%,在各类人群艾滋病监测过程中男男性行为比较严重,近10年增长到12%。通过这些数据结果表明目,前艾滋病疫情逐渐呈现逐渐生长的趋势,且性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近10年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哨点监测,调查资料以及综合防治系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初筛过程中使用批检报告设计和卫生部批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确认试剂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结果发现在全市20家初筛实验室中有3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且目前逐渐构建了吸毒,暗娼,性病门诊,孕产妇国家级监测哨点,对该市人群开展三轮监测,随着艾滋病防控力度的提高,检测水平提升监测系统趋于完善,逐渐构成了以市疾控中心为主的监测网络[2]。

2 艾滋病实验室的疾病控制

艾滋病检测主要是指利用实验室方法能够对人体血液以及其他体液,组织,血液衍生物等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检测,是一种连续性且系统进行各类人群中艾滋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资料收集,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艾滋病控制决策以及措施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并对艾滋病防控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要想做好艾滋病毒的有效控制,首先应从室内质量和疾病控制抓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艾滋病患者不仅数量逐年上涨,同时从高危人群转向了普通人群,艾滋病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艾滋病抗体检测要求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该抗体比较特殊,是一项较为认真严肃的工作。在实践检测中,任何一个小细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都会伤害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精神。当在检测过程中确诊患者感染艾滋病,首先需要完成艾滋病初筛试验,发现感染者需给予及时治疗,尽可能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因此对于实验室初筛检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做好基层艾滋病感染者的初筛实验,务必要做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也就是从源头上抓起,以防出现错误的检测结果。

根据上述资料表明,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改变为性传播途径占76%,该结果是与全国艾滋病病情基本一致的,提示在未来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应当强化性传播措施的控制,强化对于一些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3]。尤其对男男性接触患者干预来说,也是目前实验室艾滋病防治的工作重点,需要充分发挥部门的技术优势,能够强化志愿者队伍能力建设,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在人群中广泛开展持续性监测,及早发现感染患者,为其提供及时的心理治疗,身体治疗,社会关怀等,及时促进行为改变,预防艾滋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根据医疗卫生检测机构对于艾滋病发现作用产生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且数据表明37%的患者主要来源于医疗检测机构,说明人们目前对于艾滋病认知能力较低,且很容易受到社会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思想顾虑较多,很害怕暴露个人隐私,再加上社会对于艾滋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里,也没有了解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感染者没有自愿接受检查,且没有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感染则已经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强化宣传力度,能够对艾滋病病毒做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4]。强化对于基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构建,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艾滋病出现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安全性,能够使基层hIv初筛实验室在艾滋病传播控制和流行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对目前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工作中进行经验推广,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整个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需要适当开展艾滋病预防治疗培训交流会,能够阐述目前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分析艾滋病在防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保实验室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艾滋病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技术能力储备,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提高样本的分析处理能力,不仅能够承担艾滋病的技术管理和检测工作,同时还能够具备实验室建设规模发展的能力,能够正视现场结合才去分子流行病学技术,为艾滋病实现精准预防作出贡献。

此外,做好艾滋病HIV抗体初筛阳性跟踪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携带有HIV病毒的患者,对于HIV抗体阴性的配偶应当阻断夫妻之间性传播措施,且阴性配偶也应当定期进行HIV抗体筛查,尽早了解HIV航天转为阳性的情况,及时获得医生的帮助,同时开展实验室HIV抗体筛查,尤其是孕妇,能够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利用家庭和社会和谐[5-8]。

3 结论

总上所述,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艾滋病抗体检测数量也随之增加,对于艾滋病基层初筛的实验室来说,作为发现感染患者的基层单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基层初筛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严格重视其检测质量控制,具备崇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有效防止艾滋病毒蔓延传播,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9-11]。

猜你喜欢
艾滋病毒初筛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世界艾滋病日》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DPOAE序贯AABR筛查模式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的应用
艾滋病: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艾滋病:你需要了解的数据
昆明某医院2010-2014 年HIV 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
浅谈街头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及预防对策
口腔乳酸杆菌抑制艾滋病毒